小儿发烧密码及其应对秘诀

小儿发烧(发热)就是生病吗?小儿发烧到底是怎么回事?发烧不是体温越高,病情就越严重?是不是低烧就一定不严重?一发烧就要吃药吗?许多家长一遇到小儿发烧,就心急如焚不知所措,误认为发烧是很严重的疾病,担心自己孩子会烧坏智商和脑子,问题多多误区多多?往往会病急乱投医和心急盲目应对。那作为家长该如何科学认知和正确应对小儿发烧呢?

专注儿童营养健康管理与疑难病整体自然疗法研究探索20年的实践者、中国营养学会会员、中华中医药学会会员、中国细胞生物学学会会员、义乌市大自然营养健康研究所所长杨军弟,根据自己多年儿童保健实践经验,精选整合出一套目前比较靠谱、安全、行之有效的小儿发烧科普知识及其应对策略,让广大宝妈宝爸一看就会一用就灵,以减少误区少走弯路!

大家可收藏备用,并多多爱心转发分享,以帮助更多急需要帮助家长们!

一、小儿多少度体温,才算发烧呢?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小儿的正常体温,正常的体表体温一天之内在36~37度之间:

1、口腔体温正常范围36.7℃~37.7℃之间;

2、腋窝温度正常范围36.0℃~37.4℃之间;

3、直肠温度正常范围36.9℃~37.9℃之间;

一般来说,假若孩子的平均腋温超过37.5℃,就要考虑到孩子是否发烧了:

1、低热:37.3-38℃;

2、中度发热:38.1-39℃;

3、高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二、小儿为什么会发烧呢(医学机理)?

正处在生长发育中的儿童,免疫功能也在发育中还不怎么完善,遇到没有接触过的细菌、病毒,就容易造成感染,引起发热。当人体遭到病毒、细菌等病原体攻击感染时,就会产生外源性的致热源,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就会被激活,并产生内源性的致热源,当外源性的致热源和内源性的致热源,两者共同作用于下丘脑,人体就会指令启动自我防御的自愈机制,下丘脑上就会调节体温的设定点而导致身体发热,随着体温的不断升高,就会让病毒细菌失去适宜的生存环境,使病原体无法继续繁殖而消亡。因此,发热并不是一种单独疾病,而是身体遭到病毒、细菌等攻击感染时,启动的一种自我防御的自愈机制,是身体向外发出的一种警示,它是孩子伴随着疾病发生时的征兆,由此,提醒家长要特别   发烧常常是疾病的征兆,发烧不必立即退烧,家长们盲目地让孩子服用退烧药,容易影响医生对于孩子发烧原因诊断的正确性。而当家长带孩子就诊时,切忌把重点放在孩子烧到几度,而是要了解可能会烧多久。当孩子发烧时,   一般婴幼儿发烧会有下述的顺序,但不一定每个状况都会发生,有时孩子不会经过发冷阶段,会直接发热,但发烧时有发冷症状的孩子,大多会烧到39度左右,也会比较难受,当然有时候发烧也会发生排不出汗的情况,因此三阶段的过程家长可作为参考,但不能概括每个孩子的发烧过程喔!

(1)身体发冷

  原因症状

  当孩子受到感染时,体温调节中枢会自己调高,以保护自己,但是当体温还没上来前,身体会有产热机转,主动把热带到身体中心部位,这时四肢循环会变差,产生手脚冰冷的状况。发冷是发烧的前期,测量体温时可能还不到38度,但孩子会全身打冷颤,甚至有畏寒的情形。

正确处理

  为孩子添加衣服,并让他多喝些温水,帮助体温上来,以减轻孩子的痛苦,当孩子有发冷症状时,千万不要急着帮孩子降温,这样敞反而会让孩子更不舒服。最佳方法是做专业的小儿推拿。

(2)身体发热

  原因症状

孩子发烧时体温攀升,这时皮肤摸起来很烫,表示孩子已经在发烧了,许多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快点出汗而为其添加更多衣服,却容易让孩子体温更高,孩子身体会更加不适!

正确处理

  这时家长们应保持室内通风,并让孩子多摄取些温开水,为孩子脱去身上多余的衣物。最佳方法是做专业的小儿推拿。

(3)身体出汗

 原因症状

  当孩子因受到感染而发烧时,体温会自动升高以保护人体,等到感染情况稳定时,人体不需要再派出抗体与白血球来对抗细菌,这时为了降低体温点,把热量带走,所以会产生排汗状况,以降下体温。

正确处理

  当孩子出汗时,表示身体正在散热,家长们应该帮孩子擦去身上的汗水,以避免汗水阻塞毛孔,阻碍孩子降温。最佳方法是做专业的小儿推拿。

五、在处理小儿发热前,先搞清楚以下四个关键性问题(它比体温本身更重要)?

1、你小儿多大了?

2、你小儿发烧几天了?

3、你小儿现在的精神状态如何?

4、你小儿有没有出牙或者打疫苗?

六、下面我们一起来探讨分享一下这四个关键性问题:

1、小儿多大了(3个月以下孩子发烧要重视)?

孩子3个月以下发烧了,不管烧有多高,也不管孩子是否精神好,不要在家自行服退烧药(退烧药会把一些症状掩盖掉),医院检查诊断治疗。因为小月龄孩子一方面不能像大孩子那样会表现出很明确的不舒服,很多父母会把这些表现误以为只是孩子累了。同时,小月龄孩子的身体保护系统还很弱,所以一旦是细菌(Bacteria)引起的发烧很容易就很快传遍身体,造成严重后果。所以,这种情况下,孩子是需要验血验尿来确定是否有细菌(Bacteria)感染。

2、小儿发烧几天了(大部分发烧都是自愈性的,如连续3天不退烧要重视)?

大多数孩子发烧都是由病毒引起的,比如肠道病毒、流感这些。这类原因引起的发烧,经过发烧孩子的免疫系统会增强,病毒性发烧是自愈性的,不需要过于担心的,一般情况下3天自己就会好,不要使用抗生素,抗生素只对细菌有作用,而对病毒没作用。

少数孩子发烧是由细菌引起的,比如细菌性肺炎、尿路感染。这类发烧是要引起重视的,不然会引起更严重的并发症。如果连续发烧3天不退,医院进一步检查,排除细菌性发烧。

3、小儿现在的精神状态如何(它比体温的数字更重要)?

应对发烧的关键不是让烧尽快退,而是让孩子尽量舒服,不影响她的作息。很多家长误认为温度越高孩子就得病越严重。其实发烧更关键的是要看孩子的表现,如是否一直哭闹不止、食欲不佳、睡眠不好等?如孩子醒时精神良好吃喝睡等都照常,即使烧到39度以上,父母也不需要过于担心。相反,即使孩子只有38.5,但如果一直反复没有精神、厌食、昏昏沉沉等,这样反而更需要警惕体内正发生病变。这时,该用退烧药就需要用,该要就医就要马上去。记住,孩子的状况比体温的数字更重要。

4、小儿有没有出牙或者打疫苗(发烧是病症不是病因,需要找出导致发烧的病因)?

引起发烧这种症状的原因,可能是出牙、打疫苗、细菌/病毒感染等。如果只是出牙,打疫苗,那其实孩子并没有生病,也不需要太多担心,注意观察和帮助降温就好了。

而病毒和细菌感染则是病,但我们要知道这也是孩子健康的表现,这说明当有外来"侵略者"来袭,身体就会通过“发烧”等启动自我自愈机制,激发免疫系统自行抗击侵略者。

七、小儿发烧应如何正确选用药呢?

小儿发烧后,首选方法是物理降温结合专业的小儿推拿。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迫不得已要用药时,建议参照以下原则进行用药:

1、谨慎用药

市面上的小儿退烧药有两大成分,一种是退热效果较弱的对乙酰氨基酚类(如泰诺林);另一种是退热效果强的布诺芬类(如美林)。

(1)小于3个月的孩子不能自行给退烧药,医院;

(2)3个月到6个月的孩子推荐给泰诺林而不是美林;

(3)孩子6个月以后,两个药都可以用了;

(4)如果孩子有脱水现象或者持续呕吐,就不能用美林,而是给泰诺林。

(5)退烧药的剂量是根据孩子的体重而不是月龄,所以给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说明书。而且退烧药,一天不能给过多,不能超过说明书上的建议上限,泰诺林是最多1天5次,美林最多1天4次。

2、选择用药

(1)2岁以内孩子是不能吃非处方的任何感冒药或者止咳化痰药,这里面含有一些对孩子有害成分。

(2)16岁以下的孩子不能用阿司匹林。

(3)退烧药选择要按照月龄,剂量按照体重,听从医生嘱咐用药,千万别滥用。

八、小儿发烧,谨记八大注意事项!

1、并不是体温越高,病情就越严重?

不能单独以体温的高低衡量病情是否严重?并不是体温越高,病情就越严重,也不要以为低烧就一定不严重。事实上有些小孩子患上脑膜炎,亦不一定会发高烧。所以,如果小孩子高烧多天无法退烧,或有发烧时同时伴有心率加快、神色呆滞、面色差、脾气焦躁、气喘、呕吐、腹泻等严重症状的,医院就医。

2、需要马上用冰枕、退热贴来降温吗?

冰枕、退热贴、温水浴等物理散热方式,最好是作为辅助手段来帮助退烧。若使用过程中小朋友出现畏寒、颤抖应立即停止使用,原因在于颤抖让身体产热增加,反而让小朋友更加不舒服。

3、高烧反复不退,就应立即就医检查?

发烧期间的体温会忽高忽低,乃是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提高的关系。当体内病症完全康复后,高烧自然就会退。一般来说,病毒感染约3~5天,通常48个小时左右就会慢慢舒缓;但病程较长的也可能烧到2个星期,若是长期的高烧不退就应立即就医检查。

4、不要用捂汗的方式来退烧?

在很多老人家的观念中认为:“孩子发烧了,就不管三七二十一用床被子一直捂着,让身体出一身汗就会好了。”这是万万使不得,因为婴幼儿体温中枢神经未发育成熟,不会像成人一样捂汗就能降温。相反,越捂体温越高,在捂热较长时间后,容易弄出“捂热综合征”,患儿体温会不断上升,而到41.7℃时是人体的极限体温,这个时候细胞蛋白质就会因高温变质而危及生命。

正确的做法是,当小孩子发热时,大多是先头部烫烫而四肢冰凉。这时要注意保暖,必要时可以用热水袋保暖。寒战后体温就迅速往上串。当你摸小孩的手脚暖和时,就可把被子、暖水袋撤掉!要多注意环境的通风换气。

5、退烧的目的并非是光降体温,而是精、气、神的康复?

其实,退烧的目的并非是迅速降低体温以致康复,而是减轻不舒服症状后,康复精、气、神,然后通过多喝水、多休息等,再让体温慢慢下降并恢复到正常。而盲目地吃退烧药或者打退烧针反而会掩盖了真正的病症,用药强硬压下病毒,却不料病毒跑到别的脑处引起脑膜炎,也是大家俗称的“烧坏脑”。

6、常见的物理降温方法?

尽量让孩子穿着宽松的衣服,注意及时更换下有汗的衣服。常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洗个温水澡,还有温水擦浴、头部冰枕。头部冰枕,水温32-34度左右,可以记住要擦全身大血管的地方,包括脖子、腋下、肘窝、腘窝、腹股沟等大血管的地方,记住不要擦肚子、前胸、足心等部位。切记尽量不用酒精擦浴,因易引起酒精中毒及肺出血。

7、能不用药的尽量不用药,万不得已用药的,也要注意选择?

一方面,退烧药不是万能药,通常治标不治本,往往药力过后,高烧就又会卷土重来。另一方面,是药三分毒,小孩肝肾解毒器官发育不全,药毒伤害往往远大于成人。所以,首选物理降温和小儿推拿。小孩子发烧一般都是病毒感染引起的,除非是明确的化脓性扁桃体炎、败血症等,而迫不得已时才可适时用药物。要留意一些私人诊所喜欢给小孩子在点滴里面加些地塞米松、安痛定之类的。最好不要用这些激素类、副作用大的药物,对小孩药毒较严重。

8、小儿发烧时要注意饮食生活习惯?

(1)注意房间的通风换气。适当把门窗打开通风,让带有病菌的空气流走,在夏季也可以打开空调维持在28-29℃。

(2)多休息、多喝水补充水分。如果孩子只是低烧而无出现其他状态的,医院做一系列检查。

(3)在发烧期间,应该让孩子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饮食。

九、小儿推拿

应对小儿发烧的最佳方法:“物理降温结合专业小儿推拿!”

一、开天门次

1、位置:两眉中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下而上交替直推。推50~次。

4、功用:醒脑、镇惊、安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次。

二、推坎宫次

1、位置:自眉头沿眉心向眉梢成一横线。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两拇指自眉心向眉梢做分推,称“推坎宫”。推50~次。

4、功用:疏散解表、提精神。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次。

三、运太阳次

1、位置:眉梢与眼角延长线相交处,眉后按之凹陷处。

2、手法:以拇指或中指指端在一定穴位上,由此往彼做弧形或环形运转推动,称运法。此法以顺时针运为补,逆时针运为泻。

3、操作:用中指指端运,称“运太阳”。运50~次。

4、功用:开窍、醒神。

5、要领:运法宜轻不宜重,宜缓不宜急,要在体表旋绕摩擦推动,不带动深层的肌肉组织。频率为每分钟80~次为宜,运时向耳廓方向稍用点力。

四、清肺经次

1、位置:无名指末节罗纹面。

2、手法:推法——以拇指侧面或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旋推为补,称“补肺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清,称“清肺经”,补肺经和清肺经统称“推肺经”。此处选用清肺经,推~次。

4、功用:用清法能清热解表,止咳化痰,用补法补肺益气。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为每分钟~次。此处一定要注意推动的方向,这与补泻有关,补泻弄错了治疗效果可就不一样了,因此家长一定要看仔细。

五、清天河水次

1、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上至肘横纹上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食、中二指指腹自腕推向肘部,称“推天河水”,或称“清天河水”。推~次。

4、功用:此穴性温凉平和,能清热解表、泄火除烦,用于治疗热性病症,清热而不伤阴。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六、退六腑次

1、位置:在前臂尺侧(小指侧),自肘关节至腕横纹呈一条直线。

2、手法:推法——以食、中指指腹,在穴位上做直线推动。

3、操作:用拇指面或食、中指面自肘推向腕,称“退六腑”。推~次。

4、功用:清热、凉血、解毒。

5、要领:用力宜柔和均匀,推动时要有节律,频率大约每分钟~次。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肘到腕,不可反向操作!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可搜索并







































吡美莫司乳膏价格
北京哪家医院治疗白癜风得好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ye/37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