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宝宝的常见病中,孩子发烧是最让家长坐立不安的。孩子发烧的原因有很多,比较常见的有两个:一是外感,即风寒或风热(细菌,病毒感染)等,二是积食。
1.积食发烧就是孩子吃的太多了,太好了,太杂了,超过了脾胃的运动能力,导致脾胃运化失常,饮食积在肠胃中,积郁而化热,身体难以忍受煎熬而表现出发烧的症状。
现在不少的家长觉得爱孩子,就是要把他最喜欢吃的东西提供给他,让孩子吃个够,或者认为没有肉,蛋,奶,水果就会缺营养,殊不知这样的观念和行为很容易让孩子积食,孩子积食了,如果不及时解决,很容易引起发烧,积食导致的发烧,在孩子发烧中的比例还是比较高的,但却往往被忽略了。
2.如何判断出孩子的发烧时积食引起的呢?积食发烧都有什么症状呢?
孩子发烧,发烧前有饮食不节的历史,比如吃了大鱼大肉,煎炸,甜食,吃的过饱(尤其是晚餐吃的过多)。
孩子有口臭,舌苔厚,大便干燥或者大便稀溏恶臭,腹胀,厌食等积食的表现。
积食发烧温度可高,可低,常有手心热,肚皮发热(肚皮摸上去比身体其他部位温度高)的现象。
还有可能伴有流鼻涕,咽痛,咳嗽等症状,积食产生内热,这时孩子很容易遭受外邪发生外感,尤其是积食兼有外感的发烧,这时如果不及时处理孩子体内的积食,往往高烧难退,甚至输液的几天都很难退热。
有些孩子感冒发烧,吃退烧药,退热不到几个小时就又烧起来,吃抗生素,输液也是效果不佳,烧就是不退。这样的情况下,很多事因为孩子的肠胃中有积滞,这时候可以给孩子推拿排除体内的积食,热很快就会退,伴随的咳嗽,咯痰都会迎刃而解。
3.清理积食,可以通过小儿推拿的方法帮助孩子清理肠胃,方法简便而且见效快。
管住嘴,必须忌口,这时候饮食一定要清淡易消化,而且量要少。其实,这时候很多孩子也吃不下去,家长们不要强迫喂食,给孩子喝一些米汤就可以了。
宝宝积食如何调整?
按摩方法:
1、揉中脘
中脘穴在胸剑结合部与肚脐连线的中点。
家长用手指或掌根放在中脘穴上,呈顺时针按揉,称为揉中脘。揉中脘大约3~5分钟。接着再用两个手掌叠放在一起放在中脘穴上,自中脘下直推到肚脐,称为推中脘。推中脘大约次。每天两到三次。
2、揉板门
用拇指按揉板门称为揉板门,顺时针、逆时针都可以。
3、捏脊
两手沿脊柱两旁,由下而上连续地挟提肌肤,边捏边向前推进,自尾骶部开始,一直捏到项枕部为止(一般捏到大椎穴)。
注意事项:
如果孩子烧退了,食欲也恢复了,这时千万注意不要给孩子大开吃戒,如果又吃多了,孩子很容易病情出现反复,甚至比之前更严重,中医叫做“食复”。所以,孩子病好了之后再保持五至7天的饮食调护。中医认为脾常不足,脾胃为后天之本,主运营养物质,为气血生化之源,小儿发育迅速,生机旺盛,对营养物理的需求比成人相对较多,但是其脾胃薄弱,消化能力较差,饮食稍增便极易引起运化功能失常,加上小儿饮食不能自节,就更容易为饮食所伤,因此,饮食尤需注意。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