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宝宝妈妈省心护理14招,妈妈们可要

白癜风有治好的嘛 http://m.39.net/pf/a_7720944.html

别看这个刚出生的小不点儿软得你都不敢抱,好像稍用点儿力就会伤到他。其实,他比我们想象的要结实得多。宝宝身上出现的一些这样那样的小异常,也不像我们想象的那么严重,它们只不过是宝宝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小插曲。你不用担心,不用做任何事情,他自然而然就会恢复正常。就像走路一样,偶尔走歪一步并无大碍,他以后照样会跑。

有些异常,你不必担心

1、小女婴的“假月经”

  有的小女婴出生后5-7天,阴道里会出现一些灰白色黏液分泌物,有些还是血性的,这种现象俗称“假月经”。这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家长不必担心。因为胎儿在妈妈肚子里时,妈妈体内的激素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宝宝出生后,来自母体的雌激素突然中断,就可能出现类似月经周期样的出血。这种“假月经”一般出现在宝宝出生后的6周内,此后分泌物会逐渐减少,最终消失。

特别提醒:

  小女婴的阴道里分泌透明的、白色的、黄色的或淡淡的血性分泌物都是正常的。但如果“假月经”持续超过6-8周,或者出血呈鲜红色,就不正常,要带宝宝去看医生了。

2、小婴儿的稀便

  吃母乳的月娃娃,大便经常是金黄色的稀糊状,每天排便次数多少不等,大多1-4次,也有的7-8次,甚至更多一些。只要宝宝精神好,吃得好,体重增长正常,大便和平时比较没有太大的区别,就不能把这种稀便当成腹泻处理。宝宝排稀便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母乳完全符合宝宝的生长需要,特别容易消化和吸收,所以大便就呈现为均匀的稀糊状。有的妈妈认为宝宝是因为吃母乳导致拉稀的,硬要添加一些奶粉。这样做宝宝的大便次数倒是减少了,可是却容易造成消化不良,甚至发生便秘。妈妈的乳汁是最好的婴儿食品,4-6个月的小宝宝最好纯母乳喂养,不需要添加任何辅食。如果母乳实在不足,再添加些配方奶。

3、呼吸忽快忽慢

  细心的妈妈会发现,自己的小宝宝喘气不太均匀,时快时慢的,偶尔还会深深地吸一口气,妈妈为此担心不已。其实,这在新生儿中很正常。新生宝宝鼻咽部和气管狭小,肺泡适应性差,呼吸主要靠膈肌的升降。而且,新生宝宝每次呼气与吸气量都很小,不能满足体内对氧气的需要,他的呼吸频率自然地就会加快,每分钟可达40-50次,以吸进更多的氧气。所以,小宝宝呼吸不规律、呼吸频率快都是正常的生理现象。

特别提醒:

  如果宝宝在呼吸不规律的同时,还有咳嗽、面色发紫、口吐泡沫的现象,医院就诊。

4、体温升高

  新生宝宝“发烧”很正常!因为他们的体温调节中枢尚未完善,调节功能差,体温不像大人那么稳定。刚出生的宝宝,体表面积与体重比例比成人大,皮下脂肪又薄,皮肤很容易散热,造成体温升高。给他盖得过多,又没有给他补充足够的水分,也会使宝宝的体温升高。所以,你只要让屋里保持适宜的温度,不要给他盖太多的东西、穿太厚的衣服,宝宝就不会“发烧”了。

5、打喷嚏

  很多情况都会引起小宝宝打喷嚏。刚出生的小宝宝,鼻腔狭小,鼻脸短,外界一些微小的物质,比如棉绒、绒毛、粉尘等,都会刺激他的鼻黏膜,引起他打喷嚏。还有,溢奶返流到鼻腔中,宝宝也会打喷嚏。另外,洗澡后宝宝受冷气刺激,也容易打喷嚏。这些情况都是很正常的,千万不要因为宝宝打了几个喷嚏就忙着给他吃感冒药。

6、嘴唇上长疱

  宝宝的上下嘴唇都长出了小疱!是喝奶粉上火了?是妈妈吃了上火的东西?都不是!这些小疱是因为喂奶的姿势和吸吮的动作导致的。这些小疱会时隐时现。不用担心的是,嘴唇上的小疱不会造成宝宝疼痛,也不会影响他喝奶。而且,这些因为吸吮而出现的小疱会随着宝宝的长大慢慢变小,逐渐消失。

7、出生几天后体重变轻

  “他怎么还没出生的时候重?不会有什么问题吧?”先别着急,绝大多数新生宝宝,尤其是母乳喂养的宝宝,在出生后头几天都会有体重减轻的现象。这是因为妈妈的乳汁在头几天还不是很充足,而且初乳虽然富含抵抗感染的抗体,但比较稀薄。再加上出生前宝宝体内储备的多余水分会通过排尿、吸吮等逐渐消耗掉,使体内水分一时失去平衡,造成暂时性体重减轻。一般情况下,宝宝的体重10天内即可恢复。

特别提醒:

  看你的宝宝是否属于正常的体重变轻,可以从2个方面来观察:

  第一,体重丢失量应小于出生体重的10%。

  第二,出生后满2周时,体重应回升到出生时的体重水平。如果宝宝不符合这两个条件,那他多半是脱水了。

8、“马牙”和“螳螂嘴”不要挑

  刚出生的宝宝,上腭中线和齿龈上经常可以看到一些黄白色的小斑点,俗称“马牙”或“板牙”,医学上称之为“上皮珠”,是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宝宝出生后数周至几个月就会自然消失。“螳螂嘴”其实是新生儿两侧颊部隆起的脂肪垫,有利于宝宝吸吮,属于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必治疗,也不用作任何处理。有些家长以为这些现象不正常,还有些人竟然用针去挑破它,这样做容易损伤宝宝的口腔黏膜,引起感染。

9、乳头不要挤

  我国民间有一种旧习,就是宝宝出生不久,大人要给宝宝挤乳头,挤出一些黏液来。说是如果不挤,男孩长大乳头会发痒,女孩乳头会凹陷。其实这种说法没有一点科学道理,不挤乳头的宝宝长大根本不会出现这种现象。而且,新生宝宝的抵抗力很弱,如果给他挤乳头,会使细菌从挤破处侵入体内,导致化脓性乳腺炎、新生儿黄疸,严重的还会引起败血症,给宝宝带来很大的痛苦,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10、不要试图把肚脐上的“脏”东西擦掉

  宝宝的肚脐愈合后,色素往往会聚集于宝宝新长好的肚脐深部,看起来好像很脏的样子。不过,你可千万别因为它“脏”就试图把这些脏东西给擦掉。有些色素沉着会随着宝宝长大逐渐消退,有些色素也许会伴随宝宝一生。这些色素沉着不会有任何不良后果,也没有治疗的必要。如果试图把它擦掉,反而会刺激宝宝的局部皮肤,引起感染。

11、不要把小婴儿“绑”起来

  1岁以内的小宝宝平躺在床上睡觉时,会摆出像青蛙一样的姿势,两条胳膊弯曲向上呈“W”状,两条腿弯曲向下呈“M”状,这是宝宝最自然的休息姿势。因为婴儿的屈肌发育占优势,他用这种姿势睡觉很舒服。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现象就慢慢消失了。有的妈妈担心宝宝将来长成“罗圈腿”,总想把宝宝的胳膊腿拉直。于是把宝宝的腿、胳膊都拉直了包上,而且包得很紧。其实这样做并不好,会使宝宝一直处于僵直状态,浑身紧张疲劳,休息不好,反而影响生长发育。

12、不要把宝宝捂得太严

  总以为刚出生的宝宝很娇弱,担心宝宝被冻着,家长就里里外外给宝宝包上好几层,即便是炎热的夏天也得包着,其实这么做会有隐患。在医学上,有一种疾病叫“婴儿捂热综合征”,就是指小宝宝因为衣被过暖或蒙被睡觉,导致体温过高而出大汗、面色苍白、高热、抽搐、昏迷,甚至还有可能影响神经系统发育。所以,即使在寒冷季节,也不要给宝宝盖得过多,捂得太热。一旦发生“婴儿捂热综合征”,要立即松解衣扣,擦干汗水,减少包裹,体温过高的话可以用温水给他洗澡。注意!这时切忌用退热药退烧,以免宝宝出汗过多引起脱水,加剧病情。

13、不要往奶粉里加蜂蜜或葡萄糖

  有的家长喜欢将蜂蜜(内含大量葡萄糖)或葡萄糖加在奶粉里,增加奶粉的甜度,这样宝宝更爱喝,而且他们认为葡萄糖有营养。可是,葡萄糖属于单糖,不必经过消化就能直接为人体所吸收、利用,长期给宝宝吃,会使他的胃肠变得“懒惰”起来。宝宝的胃肠功能缺乏锻炼,时间长了就会造成体内消化酶分泌功能低下,导致消化功能减退,影响宝宝的生长发育。另外,医学专家发现,约10-15%的蜂蜜中能检验出肉毒杆菌,这种细菌可以产生毒力很强的肉毒杆菌毒素。婴儿肠道屏障功能较差,肉毒杆菌毒素会通过肠壁进入血液,引起宝宝中毒。

14、不要频繁更换奶粉品牌

  对于没有母乳或母乳不足的新妈妈们来说,给宝宝挑选奶粉是一件大事。那么多的品牌,高中低档都有,怎么挑还真是不太容易的事情。所以,有的妈妈听说别人的宝宝喝了某种奶粉长得好,也换成那种奶粉。或听说哪种奶粉添加了这样那样的好东西,也想买给宝宝喝。但是,频繁地给宝宝换奶粉并不好。有资料表明,经常换奶粉,容易增加宝宝过敏的可能。所以,宝宝1岁以内,最好只选用一种奶粉,只要宝宝适应,就坚持用这种奶粉喂养宝宝。有家族过敏史的宝宝,换奶粉更要慎重。

新生宝宝的夜间护理事项

新生儿宝宝夜间可能发生的六大状况

1、饥饿、口渴;

2、憋尿、尿布潮湿;

3、室温过冷或过热、衣服不舒适;

4、被蚊虫叮咬;

5、睡卧姿势不好,引起肢体疼痛麻木、呼吸困难;

6、突发性疾病:比如佝偻病、肠痉挛、蛲虫病,夜间预防宝宝突发疾病,要看清情况,以备及时就诊。

宝宝就寝环境调适

想要确保孩子舒适入睡,先要调适好室内的温度、环境,以下是儿科医师给您的建议:

1、窗户:睡前开窗通风,入睡时就将窗户关起来。如夜里开窗,也尽量不要让孩子睡在风口。

2、婴儿床:婴儿床不要放置在窗户下或空调风口下。

3、睡衣、寝具:避免宝宝裸体睡觉,保护好宝宝的小肚子。天气凉爽时可让宝宝穿着透气性好的长袖衣服、长裤、天热则可用薄单将宝宝的肚子围起。

4、空调:风向不对着床,睡眠时尽量将空调调整到自然风和微风状态。

垂手可得的必需品清单

现在,让我们一起动手准备好宝宝夜间必需品,并把它们放在垂手可得的地方,以便在需要的时候能及时取用。

哺乳、水(凉开水和开水)、用品、药品、体温计、洗漱用品等

宝宝夜间醒来最常见的原因是饥饿和口渴,只要及时吃到母乳或牛奶,嗷嗷待哺的宝宝便会立刻止住哭声。

夜间护理新生宝宝的经验谈

母乳喂养的宝宝比较省事,哺乳前只要用事先准备好干净的毛巾擦拭乳房即可进行授乳。

1、喝配方奶的宝宝: 

需要准备消毒后的奶瓶1-2个;冷热纯净水(以便调成泡奶的温水)、奶粉。这些东西最好离床头柜、床前灯、婴儿床远一些,以免睡得迷迷糊糊的您把热水碰洒,伤害或惊吓到孩子。

无论是母乳喂养还是吃配方奶,喝过奶后都要用水瓶喂宝宝两口水喝,不然奶水残存在口腔可是不太卫生哦!所以,水瓶也是睡前必备的物品之一。

聪明奶爸喂哺母乳装备:如果妈妈白天过于疲劳,夜间喂奶的事也可由爸爸代劳。睡前用吸奶器挤出奶水放入冰箱冷藏,需要时拿出来温热即可。

2、尿布、被褥

新生儿不懂得主动小便,夜间尤显大小频繁,如果不及时处理,娇嫩的小屁股极易引发尿湿疹之类的皮肤病。不容置疑的,尿布是夜间护理宝宝最常用的物品。

无论您为宝宝选择尿布、尿片还是纸尿裤,都应保证清洁无菌,备足数量后放在伸手可及的地方,比如你的枕边或婴儿床的下方。宝宝尿床后当然不仅只是更换尿片这样简单了,弄湿的被褥也需更换,因此睡前应准备两套被褥放在床边的椅子上。

3、衣物

来不及换尿布或授乳时的碰洒、吐奶等很多情况都可能污染宝宝的衣物。准备两件清洁舒适的内衣放在床头柜的抽屉里是非常必要的。

4、安抚用品

宝宝出生几周后,会表现出很强烈地依附于某种能带来安慰的东西,如安抚奶嘴、某样玩具或者是自己的大拇指。孩子把玩它们时可以很快平静下来,因此家长可以选一样宝宝最爱的小东西放在容易构到的地方。如果宝宝半夜醒来要求得到满足后仍迟迟不肯入睡,可以借助它安抚一下孩子兴奋的心情。音乐风铃和胎教音乐也可以达到相同的目的。

5、干/湿纸巾

清理大小便、喂奶、倒水都少不了纸巾。它们最好放在卧室照明灯开关处附近,这样的话,即使黑暗中你也可以摸到纸巾处理,既不会让灯光吵醒宝宝,也不会因繁琐的动作赶走了你的睡意。

6、常用药品及温度计

天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宝宝生病,但基本的测温仪器及常用药品还是应该放置在卧室的小抽屉里以备不时之需。

注意:

有时宝宝睡眠不安稳的原因是由于室温不当。如果宝宝不吃奶、无尿意仍不肯入睡的话,抬头看看温度计,如果是室温过高或过低,相应调节一下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常见问题解答

1、夜间哺乳要注意什么?

宝宝半夜醒了,吵得家里不得安宁,妈妈的第一个反应就是把奶头送进宝宝嘴里。或者为了一夜太平,妈妈干脆让宝宝整夜都含着奶头。含着奶头睡觉,一方面会养成宝宝不良的吃奶习惯,不仅不利于其对营养的消化吸收,还会影响睡眠。另一方面可能在妈妈熟睡翻身的时候,乳房盖住宝宝的鼻子,导致宝宝呼吸困难甚至窒息。再者,宝宝整夜含着乳头还容易使乳头皲裂。所以,妈妈千万不要让宝宝整夜含着奶头。

夜间给宝宝喂奶,同时也要注意不要让宝宝着凉。喂奶前,记得把窗户关好,并用条较厚的毛毯把宝宝裹好。喂奶时注意把宝宝四肢裹严。

最后,还要注意喂宝宝时灯光要暗,同时将互动减到最低程度。尽量不要刺激宝宝。这样既能保证母子充足的睡眠,也能逐渐改变宝宝夜间吃奶的习惯。

2、半夜惊醒怎么办?

宝宝夜惊是一种睡眠紊乱,孩子可能睡着睡着,突然会坐起、哭泣、尖叫、呻吟、喃喃自语、来回打滚,同时,眼睛睁得大大的,但其实宝宝并没有真醒过来。

宝宝出现夜惊时,爸妈不要试图叫醒他。只要说话声音平和,挡在孩子和危险物(例如床头板)之间,等着孩子自然平静就行了。在你上床睡觉之前,也要采取同样的预防措施,来防止孩子梦游,因为夜惊的孩子经常下床走动。所以,你应该捡起地上可能绊倒孩子的玩具和其他东西,关严阳台或楼梯口的门(如果有的话),并插好窗户和大门。

3、频繁尿床怎么办?

2岁以下的宝宝是不可避免的。最好晚上睡觉的时候给宝宝带上尿不湿哦。要是两岁以上的宝宝可以睡前少让宝宝喝点水或者是尽量不喝水。睡前让宝宝去尿1次。然后半夜的时候可以让宝宝起来尿1次。这样就不会尿床的。

另外,在宝宝睡觉前,家长不要逗引宝宝,不要让宝宝看惊险的电影或电视,也不要给宝宝讲会使他“激动”的故事。因为睡前过于兴奋,宝宝就会睡得很深,容易尿床。

总结:

以上所列的是夜间护理新生儿时最常见的几类物品,您也可根据新生儿宝宝白天的护理特点添加其他的物品。但原则是一致的,就是清洁无菌、位置适当、取用方便。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ye/856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