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又发烧了怎么办

??宝宝发烧时,很多家长会很焦急,特别是反复发烧时,有的妈妈可能会情绪崩溃,有些家庭甚至每次宝宝生病就会吵架。

有些家长可能会认为发烧是许多疾病的根源,可实际上发烧只是一种症状表现,本身不是一种病。它是许多疾病初期的一种防御反应,是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能够增强机体的抗感染能力、抵抗一些致病的微生物对人体的侵袭,促进人体恢复健康,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烧并不是一件坏事。

烧坏脑子

持续高热有可能导致大脑功能紊乱,造成热性惊厥。还有可能使机体防御疾病的能力降低,给了病菌趁虚而入的机会,继发其它疾病的风险,如大脑炎引发脑损伤。

热性惊厥

惊厥简单来说就是宝宝的神经系统还没发育成熟,某些情况下会导致大脑的异常放电引起的肢体抽搐。

出现过热性惊厥的宝宝再次出现惊厥的几率很高,所以妈妈们不要等到38.5℃时才给服退热药,而应在38℃时就要及时给宝宝服药退热了。

发生热性惊厥时不要喂水、进食,以免误入气管。发生呕吐要让宝宝保持侧身体位,以免出现呛噎、窒息等意外。

究竟体温达到多少才算作发烧呢?

??

体温偏高不等于发烧哦。要注意宝宝吃奶、穿盖过多、运动等因素造成的体温偏高。等宝宝安静一段时间后再测温吧。

温度计

建议使用电子体温计或耳温枪。传统水银温度计虽测温准确,但因玻璃易碎和水银剧毒,故不推荐使用。

当宝宝发热时,要密切监测体温程度和变化,还有宝宝的精神状态。不要盲目过早使用退热药,否则有可能遏制了发热对人体的保护作用而延长了病程。

如果宝宝在发热期间出现了面色苍白、呼吸增快、恶心呕吐、腹泻、昏睡、神志改变、惊厥等情况和出生三个月内的婴儿体温超38℃的就要及时就医!

退热捷径——物理降温

人体的几种散热方式:

皮肤、蒸发散热(最主要)

呼吸散热

排便散热(尿液、粪便)

冷降温如使用冰贴冰袋用冷毛巾敷额等,只能使皮肤表面的温度降低,故退热效果有限,且使皮肤血管受冷收缩,反而不利于体内热量散发。尤其在发热的初期寒颤期,不要冷刺激,要适度保暖。

少量多次补充液体,防止脱水,利于发汗。摄入足够的水分才能达到理想的散热效果!大宝宝多喝水,小婴儿适当增加喂奶次数。

调高室内温度,给宝宝减少穿盖,一定不能捂!

给宝宝温湿毛巾擦身(手、颈、腋窝、腹股沟等部位)或洗温水澡。

不要使用酒精擦拭降温!这对小宝贝们是大忌,酒精会通过毛孔被身体吸收,易对大脑造成损伤。

退烧药

常用退热药:

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百服宁)

布洛芬(美林)

家长在选购退热药时要注意看药物成分,避免购买误服几种不同名的相同成分药。还要选对适合宝宝剂型的药如美林就有滴管和配量杯两种,它们不仅包装不同,药物浓度和药效时长也有差异。

当宝宝体温达到38.5℃时就可以服用退热药了。这个温度时间内服下到起效时体温一般可能达到了39℃左右,这时降温效果是最好的,也利于防止高热出现。一定要多补充液体,才能真正发挥药效。

退烧药还可交替使用

使用对乙酰氨基酚4小时后可选择布洛芬,使用布洛芬6小时后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用药后呕吐可在1~2小时后服另一种药物,每种药不能超过它每天的最大剂量。

如果宝宝因种种原因不能口服退热药时可以考虑使用栓剂,要注意避免口服剂和栓剂同时使用造成药物过量。

婴幼儿不要随便使用成人版退热药,即使计量缩减也易对身体造成伤害。不要使用阿司匹林和尼美舒利,对宝宝的肝脏和大脑有严重危害!

不要无限制使用药物。服用退烧药的同时不宜使用复合成分的感冒药水、糖浆等。复合制剂中常含有退热药的成分,当单方制剂和复方制剂同时使用很可能造成某一成分过量,导致药物中毒!

为了安全考虑,婴幼儿的退热药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还要说的是家长朋友们不要迷信静脉输液和抗生素。

在病毒感染期间,服用抗生素不仅无法治病,还会导致肠道菌群失衡。

输液时会将大量的细微颗粒输入人体,增加了免疫系统负担。而药物中的添加剂、防腐剂也直接入血!

医院里,有70%的输液是不必的。只有在必要的情况下,才该采取静脉输液。

最后要说的是发热期宝宝的饮食要清淡易消化,鸡蛋也不要吃。传统观念认为宝宝生病时应加强营养,实际上在发热时消化道功能处在被遏制中,过于油腻和不易消化的食物会造成身体负担。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

请长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ye/90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