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宝宝睡觉偶尔会出现“闭着眼睛哭”的现象,睡梦中的小娃难道还有情绪不成?许多新手宝妈遇到这种情况都会手足无措,咋哄也不醒,到底是怎么回事儿呢?
8个月宝宝回家过年,夜里“闭眼哭”很久,全家都慌了表妹今年带着8个月的宝宝回家过年,小家伙长得白白胖胖的,一家人都抢着抱。大年初一中午放鞭炮的时候,大胖小被鞭炮声给吵醒了,当时反应并不大,表妹拍两下就又睡着了。
谁知初二、初三的凌晨四点左右,这娃就像定了闹钟一样,到点就开始闭着眼睛哭,还一个劲儿地往表妹怀里钻。
表妹哄得满头大汗,孩子既不睁眼也不止哭,婆婆说小孩眼睛干净,“莫不是看到脏东西了吧?”一句话说得表妹毛骨悚然,全家都慌了。
等到初四表妹带娃回到了城里,孩子睡觉如常,再也没有出现这种情况。实际上,孩子莫名其妙地哭闹,并不是什么“玄学”,科学的解释是这样的。
都说“日有所思,夜有所梦”,睡眠可以帮助人处理情绪,成年人白天有不顺心的事情,晚上也会做梦甚至哭出来,更何况是神经系统尚在发育中的婴儿。
宝宝白天受到鞭炮的惊吓,当时迷迷糊糊情绪没有释放出来,就会在夜里睡觉浮现出来,加之所住环境的变化,也加强了孩子的这种不安感,这才会闭着眼睛哭。
宝宝睡觉“闭着眼睛哭”是有原因的,你家娃“中过招”吗?小孩子不会无缘无故地哭闹,有四方面的原因,会导致宝宝出现这种“特殊”的情况,了解原因后,想必各位新手爸妈的心里就踏实多了!
★缺钙
缺钙会引起宝宝大脑及植物性神经兴奋,夜间不容易安稳入睡,哭闹不安。宝宝长期如此的建议带娃去查一查,是否缺钙,另外也要坚持给孩子补充维生素AD。
★大脑神经发育不成熟
婴幼儿睡眠也分深度睡眠和浅度睡眠,大约在夜间3~4个小时交替一次。当“交替”时宝宝一时无法适应,就会出现被惊醒或哭闹不止。
在这方面也分孩子,对于神经系统较为兴奋的孩子来说,更容易“中招”。婴儿大脑神经系统尚在发育中,大脑皮层越是活跃,越容易出现“睡眠倒退”的现象,“闭眼哭”是其中一种表现。
★睡前过于兴奋
宝宝新到一个环境中去,看到了许多陌生的面孔,亲人如果在睡前逗弄宝宝过多,或者受到外界环境的刺激,宝宝就会变成“人来疯”,因过于兴奋和紧张而难以入睡。
小宝宝尚不会开口说话,因此逗娃也要掌握一个度,临睡前半个小时都一个小时内,就要让孩子安静下来。逢年过节亲人相聚,也要给孩子留出一段相对安静的“准备入睡”的时段。
★积食或消化不良
如果宝宝晚上吃得过饱,人都睡下了肠胃还在“工作”,就会因为不舒服而哭闹。小孩子肠胃娇嫩,临睡前吃得太饱会增加肠胃的负担,得不偿失。
积食、上火、消化不良,都会导致孩子夜里哭闹不止,要给宝宝养成规律的饮食作息习惯才行,不能盲目喂养。
家里有个“夜哭郎”,妈妈要怎么办?如果孩子夜里闭眼哭,妈妈要先观察下孩子是否醒了。如果孩子并未清醒,第一件事就是轻拍或抚摸宝宝,不必开灯,也不要逗孩子玩,看看是否奏效。
假若宝宝在哭一阵后已经完全醒了,那就不妨将孩子抱起来轻轻晃动,在他昏昏欲睡时再放回小床上,可别指望一次能成功哦,摸索经验,多试几次可能就会睡着了。
喂奶也是一个不错的方法,但尽量不要形成“奶睡”的习惯。
当孩子出现总是夜里闭眼哭的情况,首先要排除是否为生理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如尿了、饿了,有无发烧等疾病情况,做好孩子的护理,必要时带孩子去检查一下微量元素,营造良好的睡眠氛围。
一些新手宝妈认为,孩子哭两声很正常,谁不是从小这么“哭过来”的,有必要大惊小怪的吗?宝宝的哭也分两种,各位家长要分清。
宝宝适当哭有好处,持久哭却要引起注意小宝宝啼哭的时候,闭着眼睛,张着粉嘟嘟的小嘴,双臂伸屈,两个小腿蹬来蹬去,在哭的过程中增加了肺部的扩张,锻炼了肺活量,还调动了神经肌肉的功能,加速血液循环,对于新陈代谢是有好处的。
而且宝宝哭闹是一种本能反应,婴儿通过这种肢体语言来表达自己的需求,妈妈应该学会倾听宝宝的“一举一动”,以观察的姿态去看待孩子,而非焦虑。
可“健康哭”也是有适用场景和时间限制的,持续哭闹危害大。婴儿长时间啼哭会有损大脑健康,而没有获得任何安抚,宝宝也会积累起失望和愤怒的情绪,这不利于他们安全感的建立,会给孩子的童年留下心理阴影。
曾风靡美国的“哭声免疫法”,主张孩子“哭了不抱,不哭才抱”,其创始人约翰·华生,自己的子女就成为其理论的“牺牲者”。
大儿子多次自杀,小儿子常年流浪,女儿酗酒、多次考虑自杀……这种方法面免掉了父母之爱,也摧毁了孩子的自我意识,并不值得提倡。
那么如何来判断孩子哭的界限呢?来看看“原则”。如果妈妈发现自己的孩子每天哭闹时间
大于3小时,每周超过3天,并持续3周以上,就要慎重考虑孩子是不是肠绞痛了。
而除了这种病理上“肉眼可见”的变化,还是需要宝妈留心观察,孩子哭得过久原因是什么,并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
总之,孩子的哭声是他向父母发出的信号,即便是闭着眼睛哭也是有缘由的,养育宝宝并不轻松,各位父母加油吧。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