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三天,孩子没了这种流行病近期高发

随着天气逐渐转热,雨季来临,每年陪伴小朋友度过潮湿闷热季节的手足口病、疱疹性咽峡炎又来了。之前我是挺不在意疱疹性咽峡炎这个疾病:觉得这个病就是发个烧,然后嘴巴里面出点疹子,疼个几天就好了。相比于它的近亲—手足口病,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那是差个十万八千里。今天微博上一条新闻,让我虎躯一震:一个大概4岁左右的女宝宝,医院就医时,被医生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连续发烧三天后,医生根据胸片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输液时孩子出现惊厥昏迷,医生抢救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当天下午因病毒性脑炎去世。(详细事件可滑动查看)微博上只是妈妈单方面的发声,院方还没有给予回复,孩子为什么死亡我们暂且不讨论,不过关于疱疹性咽峡炎的重症和用药问题,真的是让小蜗想跟大家好好的唠一唠。01—得了疱疹性咽峡炎会怎样?首先咱要对这个病的症状心里有数,以便及时发现病情。疱疹性咽峡炎发病之后,有两大最典型的症状,发热和咽部疼痛。-发热-发热持续时间一般~4天,有些程度不重但也有不少娃体温飙到39~40℃,甚至有出现高热惊厥的孩子。-咽部疼痛-咽部疼痛主要是疱疹导致的。疱疹一般出现在舌根部,和口腔溃疡的样子和位置都不一样。需要爸妈仔细观察,让孩子发出“啊”声,稍微压一下舌根能看到咽部红红的,有白色水疱。最让人心疼得就是不会说“嗓子疼”的小宝宝,必须要靠爸妈得细心才能发现病情:可能会出现不停流口水,不爱喝水、喝奶、吃饭,在吃一些味道刺激的东西,比如酸的水果、烫的粥,反应会特别大。这里要特别提醒爸妈们:当宝宝出现特别讨厌喝水、吃饭,突然出现不停流口水,反应很强烈时,别总觉得是娃淘气、挑食厌食了,一定记得看看娃的嘴巴里,是不是长了溃疡、疱疹之类的。除了这两个典型症状外,还有宝宝会出现哭闹、头痛、全身酸痛、乏力等。它和手足口是一家子,好多病毒会导致这两种疾病,比如下面红色的,但疱疹性咽峡出现重症的非常少。因为从疱疹性咽峡炎找不到相关资料,所以咱们就从手足口病入手,因为二者的病原有很多是一样的,同时,疱疹性咽峡炎导致并发症的,多是肠道病毒EV71型导致的,和重症手足口是一样的。那什么是重症表现呢?其实所谓的手足口重症,就是并发了脑干脑炎(菱脑炎)和神经源性肺水肿,最后心肺功能衰竭而死亡。所以如果出现脑干脑炎时,会出现肌阵挛、震颤、共济失调、脑神经受累、呼吸异常、休克和昏迷。资料显示,在年台湾手足口爆发时,重症手足口的孩子们,出现肌阵挛的特别多,根据其轻重程度,分为3个级别。1级:肌阵挛伴有震颤或者共济失调,或者二者皆伴随;级:伴有颅神经受累,比如眼球震颤,斜视,吞咽困难,构音障碍;3级:肌阵挛后,很快出现呼吸窘迫、紫绀、休克昏迷等。在这些病例中发现,1,级的脑干脑炎没出现严重问题,没有死亡病例,3级的容易出现死亡。结合上面的信息来看,上面提到出事的小朋友,有可能是感染了重症的疱疹性咽峡炎,出现脑干脑炎,最后导致死亡。0—医院?疱疹性咽峡炎一般病情不重,只有极少数会发展成重症,但如果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医院:发热3~5天没有好转;疱疹和咽痛持续5天没有好转;咽痛不能喝水、进食,出现了小便明显减少等脱水症状;抽搐、剧烈呕吐、脖子僵硬等情况;神志不清、嗜睡、异常烦躁、难以安抚等精神状态不好的情况;面色青紫、呼吸急促、呼吸困难等。

如果就医后,仍发现孩子情况没有好转,医院再次检查,千万不能疏忽!

03—怎么预防?说到最后,咱当妈的最希望做到的,还是防患于未然,不让娃遭这个罪。疱疹性咽峡炎和手足口有相同传播途径,是通过消化道传播的,典型的“病从口入”。我们要做的就是把这些途径都切断,主要有以下这些要点:-洗手-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是:洗手!家长在这方面要做好孩子的榜样,还不会自己洗手的小宝宝,可以让大人帮忙洗手,从小养成好习惯。湿润双手,搓上洗手液或肥皂后,手心、手背、指缝间、手指、虎口处都不能放过。-玩具、餐具消毒-导致疱疹性咽峡炎的肠道病毒对高温和紫外线比较敏感。宝宝的玩具、奶瓶等餐具,耐高温的可以用锅蒸一下或者煮一下;不耐高温的可以在太阳下暴晒或者用紫外线来消毒。在外玩耍的时候,也要看好宝宝,不要把手指、玩具放进嘴巴里。-疫苗-好几种病毒都可以引起疱疹性咽峡炎,但出现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并发症的病例,绝大多数是EV71感染所致。幸运的是,大家熟知的“手足口疫苗”就是对付EV71的疫苗,接种之后,就算孩子得了疱疹咽峡炎,发展成重症的可能性会大大降低。推荐5岁以下孩子尽可能接种这个疫苗。-隔离-疱疹性咽峡炎传染性很强,经常出现“放倒”一整个幼儿园的情况,少和生病孩子接触,是最有效的预防手段。宝宝被诊断出疱疹性咽峡炎之后,至少要在家隔离周,这期间不要去幼儿园和游乐场所。04—中成药注射液不要用!除了疱疹性咽峡炎的重症,还是想和大家说一下中药静脉注射剂的事儿。其实,从年开始,国家药监局连续多次发布公告,先后要求柴胡注射液、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天麻素注射剂等中药注射剂大品种修订说明书,并针对儿童、新生儿、婴幼儿做出禁用或慎用的要求。不止是上面的注射液,所有的中药注射剂都应该完全禁用。因为它们的疗效都未经严格的双盲验证,也没有经过纯化,在大量的杂质里难免会存在过敏原。其中,我们最常见的门诊注射剂——炎琥宁。它的不良反应报告数和严重报告数逐年上升,严重过敏反应仍然比较突出。据统计,6岁以下儿童的不良反应报告占总报告数的40%以上,不良反应表现以过敏性休克、过敏样反应、呼吸困难等严重过敏反应为主。所以在这里,小蜗想再次呼唤,当宝宝患有严重疾病的时候,如果经过医生的权衡使用静脉注射利大于弊,那么请大家拒绝中成药注射液,不管是什么!

自从当了妈,是真的一丁点儿也看不下去这种新闻,总觉得特别难受。

所以,平时我们提前给娃做好预防。疫苗打起来、清洁卫生做到位、少凑热闹多通风,不让病毒细菌有可乘之机才是要事!

最后回答一个很多人纳闷的问题。有些家长可能会疑惑,为什么听说过患手足口病的都是小孩子,这个病毒怎么对大人就没影响呢?事实上所有人都可以感染这些肠道病毒,只不过成年人免疫力较强,即使感染了也不发病,成为隐性感染者。因此高发期间,不仅小孩要勤洗手,家里有小孩的大人,也要注意保持卫生。更不要随便亲吻孩子,防止携带病毒后传染。来源

陪玩时光、儿科医生孔令凯、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等网络资料,侵删。

这个一站式教育综合体“好有料”!暑假课程低至1积分抢购!

除了焦虑和“鸡娃”,我们还能做什么?

用真火箭做教具,独一无二的视频课,孩子一玩就懂!

///扫描下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ye/96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