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应该是家长们最头疼的事情之一了。特别是有过热性惊厥病史的孩子家长,孩子一发烧,基本都得手忙脚乱心惊胆战,恨不得隔几分钟就测一次体温,这体温降下去还好,要是老不降下去,医院奔了,有的家长甚至这一天里医院,那么,这样真的是对孩子发烧最好的处理方法吗?答案必然是否定的,医院在路上花费的时间,家人的辛苦,医院门诊的人山人海,想想发生交叉感染的几率,就医院不是什么好事了,那么,如果孩子反复发烧,或者高烧不退,家长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是否服用了正确的退烧药?这不是笑话,在我之前写过的《清热药不等于退烧药》里面就写到过这种误区,有些家长认为“XX清热药”可以退烧,因而在孩子高烧的时候给孩子吃“清热药”而不是“退烧药”,这样一来,自然起不到退烧的作用。在门诊常见的被家长误以为是退烧药的“清热药”一般有:小儿热速清颗粒、小儿柴桂退热颗粒等,家长一定要注意。此外,因为有些感冒药内含有退烧药成分,所以家长也会使用感冒药来退烧,这样往往会导致退烧药剂量服用不足,同时又过量摄入了其他药物成分,对孩子并无好处。
2、是否做到了物理降温?虽然现在很多科普建议当孩子处于体温上升期,表现为寒战、畏寒的时候可以给孩子适当增加衣物以减少不适,但是事实上在现在的中国家庭,发烧的孩子往往总是穿的过多,甚至还有家长仍在沿用“盖大被子捂汗”的发汗方法,即使孩子已经处于手脚温热的出汗阶段依旧不减少衣物,这样就会造成热量在孩子体内无法顺利散发,所以体温自然无法顺利下降。
3、孩子是否摄入了充足的水分?也许依旧是中国特色,孩子每当生病,家长都很注意孩子的食物摄入,但是对于水分的摄入就没有那么在乎了,还有的家长会说:“他就是不喝水呀!怎么都不喝!”孰不知,孩子体温不退,这根源就在不喝水上。人体在退烧的时候,为了散发体内的热量,会分泌大量的汗液,借水分蒸发带走热量,如果体内缺乏水分的话,那么也就无法分泌足够的汗液,自然体温下降就不会那么理想了。也有的家长觉得自己家孩子也有喝水,但是依旧不出汗,这种状态的话一般有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孩子喝进去了和平时健康状态一样多的水分,这样看起来似乎摄入的水分充足,但是,孩子在发烧的时候不显性失水也会增加,所以相对来说摄入的水分还是不足的,所以会导致汗液分泌不足;第二种可能,孩子确实在积极的喝水,但是喝水的方式选择了每次喝很多水而不是分很多次来喝水,这样的话短时间摄入大量的水分反而会刺激内分泌系统,引起排尿,简而言之,就是喝进去的水大部分又被排泄掉了,自然也无法使身体得到充足的水分。那么,到底该如何喝水才能满足身体的需要呢,事实上,频繁的少量饮水更能够满足身体对于水分的需求,也更利于降温。
4、那么,什么时候是“医院不可”了呢?一般来说,如果孩子在就医后3-5天依旧发热,发热同时伴有抽搐,或者出现喷射状呕吐(这种呕吐一般没有诱因,孩子在呕吐前往往不会觉得胃部不适、恶心),或者有持续的腹痛甚至抗拒家长触碰腹部,或者精神萎靡、甚至意识障碍的话,那就需要及时就医了,而对于发热的小婴儿,如果出现前囟饱满鼓起的话,医院复查。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