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康的小陈刚读大一,身体不错,就是容易感冒。
上月初,他又感冒了,咽痛、打喷嚏,发烧,还怕冷。
小陈以为得了感冒,自己口服“青霉素”后体温下降。好象好了。可是,几天后,又出现同样的症状。
到永康市一医检查后,他愣了:血常规发现白细胞增高、贫血、血小板降低、有异常淋巴细胞占17%。经血液科进一步检查发现,肝功能不正常、淋巴结肿大、“EB病毒”抗体阳性,被诊断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EB病毒”,也就是俗称的“接吻病毒”,主要是通过唾液传播。
经过抗病毒、护肝、退热等治疗,一周后,小陈体温恢复正常,十天后出院,前几天,复查后,肝功能正常。小陈重新回到了大学校园。
小贴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由“EB病毒”感染所致的机体淋巴细胞反应性增生的急性传染性疾病。
“EB”是一种嗜淋巴细胞病毒,主要感染人类口咽部的上皮细胞和B淋巴细胞,幼儿期感染一般无症状或只有轻度咽炎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表现。
成人的原发感染较儿童严重,约50%会出现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常见症状有:头痛,乏力,发热,食欲减退,腹泻,全身淋巴结肿大,肝脾肿大,皮疹,肝功能异常等,80%的感染者可能出现临床三联征:咽炎、发热、淋巴结肿大,一般需要2-4周恢复期。
“EB病毒”的预防
养成良好个人卫生习惯,禁止随地吐痰;
朋友、家人用餐提倡使用公筷;
避免口对口喂养婴儿或大人咀嚼后食物给孩子吃;
预防接种EB病毒疫苗等。
该病毒可能终生潜伏,虽很少留有后遗症,但与鼻咽癌、儿童淋巴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被列为可能致癌的人类肿瘤病毒之一,最好能定期随访。
来源:快报金华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