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家长对于孩子发热越来越恐惧了,孩子只要发热或者持续发热1~2医院就诊或者在家私自用药,不但孩子成为了药罐子,同时也埋下了耐药的隐患,而且还容易贻误病情。今天我们来重新认识一下发热是怎么回事。
发热怎样分度?
医学上对发热分度:以腋表为准,=38摄氏度为低热;38~38.9度为中度热;39~41度为高热;=41度为超高热。
正常人的体温呈现周期性波动,但是昼夜体温波动不应该超过1度。一天中清晨体温最低,下午和傍晚最高。夏季比冬季体温稍高。体温升高有生理性体温升高和病理性体温升高。对孩子来讲,剧烈运动、饭后(吃奶后)、哭闹、衣被过厚以及室温过高都可以造成体温升高达到37.5度(腋下),这属于生理性体温升高。通常人们所说的发热多是指病理性体温升高。
引起发热的原因有哪些?
细菌、病毒、及其他微生物的感染、疫苗接种后的反应引起的发热;一些皮肤病、先天发育不良、肿瘤、创伤、手术、输液输血引起的输液反应、药物热、中暑或捂被综合征等可以引起非感染性或感染性的发热,还有一些生理上的原因,如剧烈运动、哭闹、惊厥、小婴儿蛋白质摄入过多、长期摄入高热能的饮食。
发热的机制:
发热是机体正常的生理性保护机制,也是机体抗感染的机制之一。发热时各种急性期反应蛋白的合成增加、增强了集体的各种特异和非特异性防御能力。研究显示:发热时机体各种特异和非特异免疫成分均增加,活性增强。如增强白细胞的动力及活性并产生抗菌物质,刺激干扰素的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增强、激活T细胞功能并繁殖旺盛等,以上作用于感染微生物、免疫复合物等,使得病原体生长受到抑制,增强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力。这些均有利于清除病原体,促进疾病的好转。同时因为发热葡萄糖的利用降低,有利于抑菌。发热时血清铁水平降低,不利于细菌生长。
发热具有自限性,儿童发热多由自限性感染引起,是人体的一种适应性反应,往往不需要干预也会很快康复。同时必须注意到,发热也有可能是患危重病症的初期,因此医生的早期鉴别诊断是处理发热的重要环节。
其实孩子发热不一定是坏事。孩子出生后对疾病的抗病能力从方面获得:一种是从母体中获得一些抗体,因此具有一定的抵抗疾病的先天性免疫力,如果是母乳喂养的孩子,能够通过母乳获得一部分免疫物质,所以孩子有一定的抗病能力。另一种是通过后天和疾病抗争中产生抗体,我们叫获得性免疫。而这个抗体一般是在6个月以后逐渐产生增多,具有高度的特异性。当孩子接触了某种病原体时,这种病原体刺激机体的免疫系统产生针对这种病原体的抗体,因此产生抗病的能力。但是如果孩子接触到病原体少,可能就产生相应的抗体少,以后孩子如果碰到没有接触过的病原体,因为体内没有相应的抗体,就可能因为这种病原体感染引发疾病。孩子发热大多数是因为病原体入侵而引起的一种机体防御反应。孩子通过和疾病的抗争中获得乐相应的抗体,以后他抵抗疾病的能力会大大增加。如果我们过度治疗反而阻止了机体与病原体的抗争过程以及产生相应的抗体。有可能促使疾病病期延长,不能有效的使得机体产生免疫力。
发热是多种疾病所共有的病理过程,除祛除病因外,对发热本身的治疗应针对病情,权衡利弊。对一些原因不明的发热,不能急于降低体温,以免掩盖病情、延误诊断和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对于孩子发热时,既要在战略上藐视它,但是在战术上又要重视它。因此建议家长这样做:
1对一般性发热不要急于解热:让孩子多喝水,休息好,同时适当的注意饮食清淡、注意饮食营养,切忌大鱼大肉,或者增加过多的蛋白质。无论任何发热的疾病这样处理都是可行的。
2发热体温不到38.5度可以采用物理降温,超过38.5度可以口服退热药,体温达到39度建议及时就诊。对于一些曾经发生过热性惊厥的婴幼儿提前(即不用达到38.5度)使用退热药和镇静药,并不能有效地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3家长要仔细观察病情,如果是病理性发热必定伴有其他相关的症状,家长总是能够找出一些蛛丝马迹,以便就诊时告知医生,便于找出病因。
4当孩子就诊用药物后需要耐心等待药物发挥作用,药物在体内的血液达到一定浓度的时候才能发挥作用。因此医院就诊、重复用药、叠加用药,致使体内蓄积引发不良反应。或者不等药物发挥作用就停药而换另一种药物,频繁换药反而容易造成疾病迁延不愈,尤其是一些细菌感染的疾病,促使细菌产生耐药性。
5孩子发热时,家长表现出的紧张焦虑的心情也会影响孩子的情绪,不利于孩子正确地对待疾病,医院就诊会产生恐惧心理,抗拒医生的检查治疗。
6对高热或持久发热的病人,医院就诊。
作者简介:大家好,我是月季妈妈,注重于孩子家庭教育、崇尚科学育儿的90后妈妈。北京治疗白癜风多少钱就够了北京中医白癜风医院哪家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