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换季,小宝宝和大宝宝们又开始此起彼伏地发烧了。。。
发烧这个怪要怎么打,不仅不同代的说法不一,就连当代医生们在细节上也各有己见,薯片妈妈认为找到最适合自己宝宝的才是王道:
(例牌申明:本文所有推荐与薯片妈妈没有任何利益关系)
(特别声明:本文仅为薯片妈妈搬砖总结,不是科学论文)
首先,追根要先溯源,我们来看一下,我们,人类,为什么会发烧。
正常情况下,我们的体温会在一定范围内波动,但是人体内的体温调节中枢会通过增加机体的散热或者产热,来试图将正常人的体表温度调控在37℃左右,体内温度调控在37.5℃左右。
而当病菌来袭的时候,我们身体的防御系统就会启动,比如发动白细胞中的中性粒细胞来剿灭细菌,派出淋巴细胞来抵抗病毒等等。
而另外一个杀手锏就是上调体温:没错,就是通过上调控制体温的水平,使人体增加产热、减少散热,从而引起体温升高,以尽快消灭来侵的病菌或异物。而这也最终导致了发烧的现象。
所以,可以说发烧是人体遇到病菌或异物侵袭后,对人体的一种保护机制。从这个意义上讲,发烧反而是件好事,而并非坏事。
但素,宝宝发烧,当然不能说像我们成年人,发个烧,挺挺就过去了,还顺便锻炼了下自己的免疫力。有没有发现,小宝宝很容易出现高热,一发烧,一小会儿就升到38度左右了。这个原因有二:一是因为小宝宝的大脑发育还不成熟,接到体温要上调的信号时,由于经验不足,往往用力过过猛,一下子就调的过高了;二是从常理上讲,病菌刺激越严重,体内的调节能力越强,体温也可能就越高。而小宝宝的抵抗疾病的能力有限,也会出现一鼓作气,一招鲜一味靠升高体温来应战。
知道了原理,那么,我们要如何帮宝宝来打这个发烧之战呢?
发烧只是现象,而诱发这种现象的敌人是谁,我们一个个来分析:
细菌:如果是比较严重的细菌感染,那就不要在家硬抗了,医院检查,对症用药。这个判断方法容薯片妈妈卖个关,在医院里面再具体说。
病毒:一般不需要使用针对病毒的治疗药物,可采取对症治疗,并等待病毒5-7天后在人体内自然衰败。所谓对症治疗,就是发烧就帮助退烧,咳嗽就帮宝宝止咳。
疫苗反应:接种疫苗后,由于疫苗本身的特性,如疫苗中的致热原、异种蛋白的刺激或及其接种后的炎性反应等原因,少数受种者可出现体温升高的现象。减毒活疫苗接种相当于一次轻度的人工自然感染,少数人也会有发热反应。疫苗反应基本上都是一过性的。
基础知识准备就绪,我们进入正题,一步一步来:
先明确一个基调:发烧是宝宝的免疫系统在打怪升级,但是如果体温过高,会导致热性惊厥,热性惊厥后果很严重。而大人要做的,就是在预防热性惊厥的同时,尽可能的让宝宝舒服些。
第一步:未雨绸缪
爸爸妈妈要常备一只腋温计或耳温枪或额温枪,在宝宝体温正常且平静的时候测量宝宝体温,对宝宝的正常体温做到心里有数。
怎么测量体表温度呢?
腋温:首先要擦干腋窝的汗液,如果腋窝湿湿的,就会影响最后的测量结果,测出的体温会偏低。接下来,将体温计的感温端放在腋窝中心,与臂部形成一个角度,大概在30°~40°之间。此时呢,家长需要手扶着体温计,同时让孩子屈臂夹紧体温计,等待7-10分钟后就可以得出结果。
对于小宝宝,薯片妈妈更推荐额温枪和耳温枪。
耳温:将孩子的耳垂轻轻向下向后方拉,确认耳道被拉直后,再把耳温枪的探头放进耳朵里,嘀声后即可取出。还要注意的是,爸爸妈妈要记得先把耳温枪的探头塞进耳道后再按开关,这样得出的测量结果能更加准确。
BRAUN博朗儿童耳温计红外线耳温枪
参考价格:RMB
BRAUN博朗免接触红外体温计额温计
参考价格:RMB
第二步:确定发烧
咳咳,从医学角度来讲,虽然每个孩子的基础体温不同,但当体表温度超过37.5℃时就应该认定孩子可能发烧了。如果测出体温超过37.5℃后,先不要着急,如果宝宝的精神状态很好,那么先让宝宝平静下来,调高室温的同时,减少宝宝的穿盖,过10分钟再测一下,如果没有37.5℃,则可能之前宝宝的一些活动影响了测量;如果仍超过37.5℃则可以认为定是发烧了。
第三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大多数的发烧,都是由单纯的病毒感染引起的或者是疫苗及过敏等一过性的发烧,前文已经说过,这类原因引起的发烧是不需要针对性治疗的,在家护理即可。可是,如果宝宝出现以下情况其中一项或多项的症状时,就可能不是那么简单了,别纠结,去医院:
1.拒绝喝水;
2.喝水较多但仍表现得不舒服,比如伴有寒颤,食欲下降,影响睡眠等;
3.排尿少,且口干舌燥、哭时眼泪少;
4.持续腹泻、呕吐、剧烈咳嗽、双眼红肿或有黄色的分泌物或出现耳朵疼痛等;
5.持续哭闹;
6.表情淡漠,眼神涣散;
7.发烧已经持续超过72小时;
8.有热性惊厥史: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大约有30%-35%的病倒会出现惊厥复发,即使积极地退热治疗,也不能预防再次复发;
9.出现超高热,即高于41度时。
10.小于3月龄的婴儿:6个月内的宝宝体内有母亲怀孕期间经胎盘输入的抗体和母乳喂养期间获得的抗体,除非先天性疾病或分娩过程所致,一般不易生病。而3个月出现发热很可能是细菌感染或是其他严重的疾病,需要即时就医。
医院,薯片妈妈又要啰嗦了:医院是件很危险的事情,很容易交叉感染。
如果确定一定得去,那医院,医院室内的停留时间。医院去挂号和排队,计算时间,快排到的时候,再把宝宝接过去。如果中间等报告时间长,等待的时医院的院子里或到附近转转。
医院,不一定就是去开药,打针的,是为了寻找导致发烧的原因的。如果确诊是细菌感染,也请和医生充分交流,并谨慎考虑是否要用抗生素治疗。为了让医生尽快确诊,请在等待就医时准备好汇报论文,包括如下要点:
1.发烧时间;
2.发烧后家长做了哪些处理,什么时候吃了什么药,最好携带药盒,以便清楚快捷说明;
3.发烧前一天有没有什么异常,比如异常哭闹、夜醒、出疹子(最好能提供当时的照片,因为有的疹子会有变化,在就医时不一定是典型的状态,易影响医生判断)等;
4.宝宝在两三天内,吃了哪些平时没有吃过的东西,有没有打疫苗等;
5.你想问医生的其他问题。
如果宝宝玩耍自如、吃喝正常、交流如前,就说明病情不是很严重,那就可以先在家观察,同时采取相应的退烧措施。
第四步:在家退热
37.5-38.5℃时的作战方法:
一定要做:
1.充分的休息。
2.少量多次喝水:给孩子多喝奶、喝水或者喝米汤都可以。多饮水可以增加宝宝排汗、排尿量,也可以纠正体内水分不足;可能有些宝宝发烧时不爱喝水,爸爸妈妈可少量多次的给宝宝喂水,但千万不要为了让宝宝多喝水就喂果汁等。
3.提高室温的同时,减少宝宝的穿盖,帮助通过皮肤散热,穿盖的厚度以宝宝舒适为宜,即不冷也不出汗为度。那么如果宝宝还不会语言表达的情况下,这个度怎么把握呢?如果小宝宝已经大量出汗,那么就要减少穿盖;如果宝宝不停哭闹,加盖衣物后慢慢变平静,则就是之前穿盖少了。
可以选做:物理降温
关于物理降温,儿科医生的观点并不一致,比如崔神是建议发烧的时候就要采用物理降温,而董红红为代表的一些儿科医生是明确建议物理降温在体温上升期是不予采用的。所谓体温上升期的表现为体温高,但手脚冰凉,还有可能伴有寒战。
薯片妈妈觉得宝宝发烧的时候还是以宝宝舒服为目标,以不着凉为底线,所以宝宝在低烧的时候,薯片妈妈一般是先保证宝宝的穿盖不要过多,少量多次喂水的同时,贴一个小林退热贴在额头上。
以下一些官方的和民间的物理降温方法供各位爸爸妈妈参考:
1.洗温水澡或温水擦身:保证室温的情况下,爸爸妈妈可以给发烧的宝宝洗个温水澡,能够加速皮肤散热。即便是宝宝口服了退烧药也可以洗澡。但是要注意,如果给宝宝温水擦身的时候宝宝大哭拒绝,那就不要再继续擦,一切以宝宝舒服为主。
2.尿不湿湿敷:这个是很多爸爸妈妈安利的小宝宝退热法,方法是将尿不湿浸满水,放在冰箱里冷一下,然后套在宝宝头上。这可以说是一个很民间的方法,但很多儿科医生并不推荐冷湿敷,主要依据是担心过度刺激。毕竟甲之蜜糖,乙之砒霜,找到自己宝宝最适合的方法才是王道。
3.退热贴:很多儿科医生不建议用退热贴,主要论点是作用不大,且可能过敏。但是也有很多妈妈觉得退热贴有效又方便,无论是不是心理作用,只要对自己的宝宝有效的方法都可以一试。
KOBAYASHI小林退热贴
参考价格:RMB69/16片
千万不能做的事情:
1.不要用酒精擦身:特别是不能擦头、前胸和后背,酒精擦身会使皮肤收缩出现寒战反应,更不利于体内热量散发。
2.不要厚被子捂汗:这是个本末倒置的方法!人在退烧的时候是会大量出汗,但这是因为人体的免疫系统战胜了病菌退烧后才出汗,不是因为捂汗才退烧。如果捂出的汗过多,是很容易引起虚脱和脱水,造成体内的电解质失衡紊乱,人体的抵抗力也会随之下降,从而使病情加重或引发其他的并发症,所以放下那只盖被子的手!
38.5℃以上的作战方法:
为了避免孩子出现热性惊厥,爸爸妈妈应在孩子的体表温度高于38.5℃时,喂他口服退热药。可以交替服用成份为对乙酰氨基酚(至少间隔4个小时)和/或布洛芬(至少间隔6小时)的退热药,如果严重,也可以两种药一起混合使用,但要注意除了每种成份的药要保证间隔外,两种药之间的间隔也要在2个小时以上。
有点晕?没关系,贴心的薯片妈妈做了张表格给你们:
另外奉上退烧药使用要点:
1.剂量准确:要严格按照说明书上的剂量服用,不要觉得“是药三分毒”就小试一点,剂量不够会影响药效。不要同时服用同一有效成份相同的药,造成药物过量。敲重点:不要看药品的商品名,要看成份,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成份的药要各备一份。
2.取药上养成摇匀药液的习惯。
3.记录开封日期,按说明书要求保存,过期的药品及时丢掉并补货!
4.物理降温不能停:要想治疗发热,根本是要治疗致热源,退烧药不能从本质上逆转发热,只能起到暂时调控体温的作用。换句话说,退热药只是促成了退热的前提,而真正退热的效果还需要通过物理降温,增加体内散热来实现,也就是保持体内水分,提高环境温度,少穿衣服等,否则退热效果会大打折扣。
5.喂药之后呕吐怎么办:宝宝在发烧时容易出现呕吐的情况,很可能会将刚吃的服用退药物吐出,这时家长应该给宝宝服用另一种成分不同的药物。例如,宝宝吃了泰诺林(对乙酰氨基酚)后呕吐,家长应给宝宝改服美林(布洛芬),而不是继续给宝宝补服泰诺林,以免宝宝药物过量。
热性惊厥发生的作战方法:
热性惊厥:出现在3个月-6岁的孩子,当孩子体表温度高于38度时,通常在高于39度时出现的脸、胳膊或腿痉挛或有规律的抽搐等症状。高发于12-18个月的幼儿。
如果宝宝发生了热性惊厥,你这时候要做的是将宝宝身体侧位,不要往宝宝嘴里塞任何东西,一个家长陪在宝宝身边,并计时,记录宝宝抽搐的时间,超过5分钟的就需要马上治疗了。当然并不要等5分钟,另一个家长要马上打寻求紧急医助,宝宝抽搐了几分钟,是你要和医生汇报的重要信息。
第五步:饮食调整
发烧的时候,很多宝宝食欲下降,这个时候爸爸妈妈需要为宝宝提供什么样的食物来提升宝宝的胃口呢?
1.调整食物的性状:为他准备一些利于消化吸收的食物,并且积极刺激宝宝的食欲,争取让他能够主动吃下去,并且可以适当补充些液体,比如粥、面条这种半流食状的食物是不错的选择。
2.不要食用大量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例如鸡蛋和肉,发热期间,宝宝的唾液分泌相应会减少,胃肠道活动减弱,使得消化酶、胃酸、胆汁的分泌都会相应减少,肉类食物不易于消化,长时间滞留在胃肠道会引起宝宝不适感。
简言之就是以多补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食物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为宜。
今天这篇近字的干货看的是不是有点长,那么下面这个懒人必备笔记你值得拥有:
第一步:了解宝宝正常体温。
第二步:两次测量宝宝体表温度在37.5度以上即确定为发烧。
第三步:判断宝宝病情轻重,如果严重需要即时就医。
第四步:在家治疗:
1.充分的休息;
2.少量多次喝水;
3.穿盖的厚度以宝宝舒适为宜,即不冷也不出汗为度。
根据宝宝情况可采用的物理降温方法:
1.洗温水澡或温水擦身;
2.尿不湿湿敷;
3.退热贴。
但以上三项在体温上升期是不建议采取的。所谓体温上升期,表现为体温高,但手脚冰凉,还有可能伴有寒战。同时,如果在物理除温时宝宝哭闹拒绝,就不要再继续了。退热的原则就是以让宝宝舒服为基准。
当体表温度达到38.5度的时候就要药物治疗了:
第五步:调整饮食:多补水,多吃新鲜的蔬菜和水果、保证食物清淡、易消化、有营养为宜。
以上就是薯片妈妈关于发烧的理论知识和实战经验汇总,最后祝各位大中小宝宝们天天健健康康,开开心心,远离发烧怪~~~
(比心)
相关传送门:
小婴儿到底要不要喝水以及水杯挑选建议
吐奶怎么办?莫慌~
安抚奶嘴,神器还是鸡肋?
嗯嗯,今天就到这里吧,长按北京治疗白癜风术需要多少钱白癜风治疗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