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看待宝宝发烧
发烧不是病,只是一种疾病的症状,是人体的一种防卫反应,它对身体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导致发热的原因,而非发热本身。所以,一旦孩子出现发烧,首先要尽快明确病因。引起小儿发热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可分为两大类,即感染性和非感染性。
关于发烧的误区
1.“捂汗”能退热:将孩子包得严严实实反而会影响到机体的散热,使体温上升甚至处于高热状态。
2.不能洗澡只能冷水擦身:宝宝体温在38.5℃以下,精神还好,可洗温水澡助身体散热。但无论是用温水洗浴或擦身,都要注意避风,随后迅速擦干全身并换上干爽的衣服,以免着凉。
3.发烧会烧坏脑子:发热本身因高温“烧”坏脑的可能性非常小,只有超过41℃以上的超高热才有可能,其中一个原因就是热性惊厥引起的。
4.一发烧就马上喂退烧药:一般来说,孩子的体温在38.5℃以下,建议还是以物理降温为主;超过38.5℃才考虑吃退烧药。
5.输液能更快退热:目前儿童口服的退烧药,起效并不比输液慢,更重要的是这些口服退烧药副作用小,比较安全。
6.烧退代表病愈:发烧只是某种疾病表现出来的一个单一症状,烧退只表明机体产热与散热的调节机制恢复正常,并不等于疾病痊愈。只有祛除病因,从根本上纠正疾病的发病基础,才意味着疾病治愈。
正确观察宝宝体温
正常体温的测量方法是在早晨8点左右、午后3点左右、晚上8点左右各测一次体温,连续测量几天,取其最稳定的值即为正常体温。测量体温一定要在宝宝安静的状态下进行。
宝宝发烧时正确的护理方法1、注意休息:发热的孩子最好卧床休息,这样可减少能量消耗,减少肌肉活动和热量的产生。有助于孩子正气的恢复。热退时常伴有大量出汗,要及时用干毛巾擦拭或换下汗湿的衣服,防止受凉。
2、多饮水:发热时呼吸快,蒸发的水分多,因此要及时补充水分。多喝水还可促使多排尿,有利于降温和毒素的排泄。最好饮用温开水,有利于发汗,也可选用盐开水,切记不要用饮料代替饮水。特别是服用了退热药后,只有饮水才能帮助发汗起到退热的作用。
3、饮食喂养:发热的孩子一方面消耗大,另一方面因为生病胃肠道的消化能力减弱,因此要注意给他们提供的食物要既有营养又易于消化。发烧时饮食要清淡可口,不要进食肥甘厚味的食品,如果孩子没有食欲可以采用少量多餐的方法,不可因吃的少就强行喂孩子吃饭。
4、环境通风:居室空气要流通,在夏天最好使室温降低一些,这样有助于散热,有利于降温。冬季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季节,更应该重视居室通风,可以将孩子先抱到其他房间后,再给居室通风,避免受风着凉。
5、物理降温:可以做额头部冷毛巾冷敷,也可洗温水澡,洗澡的水温最好比体温低1-2℃,切记不可采用酒精擦身体来降温。如果孩子有怕冷畏寒、寒战时就不宜采用这些物理降温的方法。
6、口服退热药:高热时可口服退热药,但要注意,体温超过38.5℃才能口服退热药,不要同时或在短时间内服用几种退热药,以免药物过量,出汗太多,导致小儿虚脱。家长特别要注意的是口服退热药同时不能再同时用物理降温方法,因为口服退热药是通过发汗起到退热的作用,而物理降温时由于孩子身体受到冷刺激会导致汗毛孔紧闭,不能发汗而失去退热的作用。
7、仔细观察病情:如果孩子虽然高热,但面色红润精神好,家长就不用着急,医院跑几次,只要遵照医生的嘱咐,坚持服药就可以。但是如果孩子变得精神萎靡、面色苍白,或出现频繁呕吐、腹泻或头痛,或者孩子眼神发直,身体打激灵,医院明确诊断,以免延误病情。
1
特别提醒
素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出现发热时,治疗和退热处理上就要积极一点,家长还要时刻注意孩子的精神状态,及时就医处理病情。
医院的崔群彪医生建议您切不可盲目地自行处理宝宝病情,要根据宝宝自身的体质,加上医生的诊断结果,使用正确的护理方法来护理发烧的宝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