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家长在孩子高热时常不知所措,就知道
一味使用退烧药,殊不知不恰当地使用退热
药物,有引起药物副作用的潜在风险。其实,
除了用退烧药外,还有其它简易有效的方法
可选,尤其对于孕妇、儿童或老人,药物退
热并非最佳选择,这时候就要用到物理降温了
物理降温是指用低于人体的温度作用于局部或者全身,以达到减轻充血或出血、消炎、镇痛、降温、降低细胞代谢等目的的治疗方法。
常用的物理降温方法包括:冰袋和冰囊降温法、冰帽降温法、温水擦浴、乙醇擦浴、灌肠降温法。其中,冰袋、温水、酒精擦浴这三种方法最常用,我们在家就可以解决。当然,任何退热方法最好有医生的指导,特别是对于新生儿、体弱者、基础疾病多、免疫低下人群,会增加一份安全和保障。
冰袋和冰囊降温方法
适用范围:高热病人(一般体温在39度以上)。施予部位:腋窝、腹股沟及腘窝等血管丰富处。放置时间:每次10-30分钟或遵医嘱,以免局部冻伤或产生继发效应。长时间使用者,应休息60分钟后再使用,给予局部组织复原时间。注意事项:随时观察,保证冰袋、冰囊完整、无漏水、布套干燥,冰融化后立即更换。如有局部皮肤发紫、麻木及冻伤发生,立即停止使用。冰袋压力不宜过大,以免影响血液循环。腋下冰袋降温后30分钟后复测体温。
温水擦浴
用低于病人皮肤温度的温水,一般水温32-34℃,可以将患者皮肤温度很快传导发散。擦浴时,一般头部置冰袋以防止擦浴时表皮血管收缩、头部充血;足底置热水袋,使病人感觉舒适,也可减轻头部充血。
擦浴顺序:双上肢→背部→双下肢
双上肢
侧颈、肩、上臂外侧、前臂外侧、手背;再侧胸、腋窝、上臂内侧、肘窝、前臂内侧、手心;同法擦拭对侧上肢。
背部
擦拭颈下肩部、背部、臀部。
双下肢
髋部、下肢外侧、足背;腹股沟、下肢内测、内踝;臀下沟、下肢后侧、腘窝、足跟。同法擦拭对侧。
乙醇擦浴
多用于40度以上的高热病人。
将纱布或柔软的小毛巾用25%-35%酒精蘸湿,拧至半干,水温度为32-34℃。擦浴部位:腋窝、肘窝、腘窝、腹股沟、手心。禁忌部位:胸前区、腹部、后颈部。注意事项:擦浴过程中注意观察病人全身情况,如发现病人出现寒战、面色苍白、脉搏或呼吸异常时,应立即停止操作,及时就医。其他注意事项同温水擦浴。
注
意
事
项
腋窝、肘窝、手心、腹股沟、腘窝等大血管丰富处稍用力擦拭,并延长擦拭时间,以促进散热。温水擦浴过程不要超过20分钟,避免病人着凉。注意病人的耐受性,擦浴后,应注意观察病人的皮肤表面有无发红、苍白、出血点、感觉异常。
冷湿敷(冰袋降温、酒精擦浴)的应用禁忌:
①血液循环障碍者;②慢性炎症或深部化脓病灶者;③组织损伤、破裂、水肿者;④对冷刺激过敏者;⑤昏迷、感觉异常、年老体弱者慎用;⑥禁忌部位:枕后、耳后、阴囊处、胸前区、腹部、足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