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变冷,门急诊发热的孩子扎堆。
许多家长有“发热恐惧症”,看到孩子发热,就如坐针毡。常常有人问我,“孩子又发热到40℃了,怎么办?”
小编今天就普及一下孩子高热的治疗及用药问题。
第一点、孩子高热需要防范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是指在发热状态下(肛温≥38.5℃腋温≥38℃)出现的惊厥发作,一般没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证据,也排除了导致惊厥的其他原因(比如头颅外伤),而且既往没有无热惊厥病史。部分热性惊厥患儿以惊厥起病,发病前未察觉到发热,但发作时及发作后立即起热,也属于热性惊厥。
热性惊厥通常发生于发热后24小时之内,若发热≥3天才出现惊厥发作,应寻找其他导致惊厥发作的原因。
热性惊厥分单纯性热性惊厥和复杂性热性惊厥。
1、单纯性热性惊厥占70%~80%,表现为全面性发作,持续时间小于15分钟,24小时没无复发,无异常神经系统体征。
2、复杂性热性惊厥占20%~30%,发作时间延长或局灶性发作,持续时间15~30分钟,24小时内反复发作,发作后神经系统异常表现,发病年龄小于6个月或大于5岁。
第二点,怎么预防孩子的高热惊厥呢?
预防高热惊厥主要是退热降温,合理使用退热药,普通患儿≥38.5℃有惊厥史的患儿≥38℃即有用退热药指征。
那么,退热药都有什么呢?
让发烧的孩子最方便方式是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小编做了一个表格说明这两种药物的用药指征和主要不良反应。
第三、治疗发热得看病因,发热的常见原因是呼吸道感染,但是冬天的高热,建议排除流感,儿童是流感的高发人群以及重症病例的高危人群。
流感怎么治疗呢?
流感的治疗建议早期用药。发病48小时内,重症流感孩子就应给予抗流感病毒的药物治疗,这时用药效果最好。临床上,早期使用神经氨酸酶抑制剂能有效的治疗儿童流行性感冒。当然了,48小时以后也是可以用的。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为啥能治疗流感呢?
这类药物能选择性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神经氨酸酶的活性,阻止病毒被感染细胞释放和入侵邻近细胞,阻止子代病毒颗粒在人体细胞的复制和释放,对甲、乙型流感均具活性。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都有什么药物呢?都有什么特点呢?
常见药物有三种
1、奥司他韦是口服制剂,服用方便。
2、扎那米韦是吸入性粉雾剂。
3、帕拉米韦是唯一的静脉注射剂,起效迅速,对重症患儿有帮助。
另外,关于高热的处理,以前经常用到三个治疗方式:物理降温、退热栓或者退热贴和糖皮质激素降温。现在临床已经很少用了。
第一、关于物理降温
中国0到5岁儿童病因不明的急性发热诊断处理指南年2月版指出,虽然在用对乙酰氨基酚退热基础上联合温水擦浴短时间内退热效果更好些,但会明显增加患儿不适感。不推荐随意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
我们说,退热的目的不应仅仅是降低患儿的体温,最主要的目的应是缓解患儿因发热引起的不适。比如长时间哭泣、睡眠不安、活动减少、胃口差、烦躁等。
所以以下情况可用退热药结合温水擦浴或单纯用温水擦浴。
1、孩子不能服用口服药物,服药后呕吐。
2、孩子表现为烦躁或非常不适。
出现这两种情况,也是可以物理降温的。
第二、退热栓或者退热贴
这两种退热方式,现在都不建议用,原因有两点:
1、药效不稳定,不能持续达到有效血药浓度,易受栓剂大小、位置、患儿体重等因素影响。剂量不明确,用药风险更大。
2、用药剂量大,会增加低体温风险。
另外,退热也不建议用两种退热药物联合交替。临床上,可以观察孩子对哪种退烧药反应更好一些就以哪种为主。
如果持续高热不退,一种退热剂没有效果,患儿合并高热不适的情况下,可尝试使用两种退热药物交替。但是要注意的是,两种药物使用间隔时间为4~6小时,24小时内不超过4次。
第三、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退热机制有以下几点:
1,可抑制细胞因子和严重物质的释放,使内源性发热源减少,抑制下丘脑致热源反应,具有明显的降温和抗炎作用,2,除此之外,其强大的抗炎作用也使白细胞浸润和吞噬现象显著减少,增加了溶酶体的稳定性,从一定程度上也对体温的降低产生了影响。
3,直接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源的敏感性,使体温迅速下降至正常。
4,降低周围产热效应器的敏感性,使产热减少,有利于退热。
但是,糖皮质激素有以下缺点:
1,、对于一些诊断尚未明确的疾病,迅速降温可能会掩盖原发病,延误治疗时机。
2、对于应用糖皮质激素退热的患儿,体温下降过快易出现胸闷、气短,甚至昏厥等虚脱症状。
3、由于糖皮质激素的免疫抑制功能,用其降低体温,可能会降低免疫防御反应,加重感染,给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以可乘之机。
建议结合实际情况选择。
最后要提醒孩子家长们的是,冬天居室要注意通风换气,孩子的饮食要保证营养均衡,健康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
更多健康咨询,请长按下方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正规吗白癜风检查到中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