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宝宝夜间出汗盗汗吗来看看吧

盗汗多发生在1-6岁体质虚弱的孩子,醒时无汗,但只要一入睡,遍大汗淋漓,甚至湿透衣背,中医认为小儿盗汗分为病理性和生理性两种。

婴幼儿代谢旺盛,活波好动,出汗往往较多,另外,活动性肺结核、植物神经紊乱、风湿热等病症也可引起盗汗。

中医认为,本病主要分为心阴虚型、肺阴虚型和肾阴虚型三种类型。在治疗方面,可以从心、肺、肾三脏着手进行,下面为大家分享下小儿推拿调理盗汗的方法,各位妈妈看了别忘了分享给更多需要的妈妈们哦!

盗汗的推拿手法

心阴虚型盗汗的主要症状:

睡后出汗,醒来后汗止,手心脚心发热。

肺阴虚型盗汗的主要症状:

睡时出汗,醒则汗止,伴咳嗽,气短,痰少而黏,手心脚心发热。

肺阴虚型盗汗的主要症状:

睡时出汗,醒则汗止,伴腰疼

1

推六腑次

六腑位于前臂尺侧缘,肘腕之间的一条直线。

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用另一只手的拇指或食、中指二指螺纹面从孩子的肘部下推至腕部。

作用:清热、凉血、解毒,对孩子感冒引起的风热、支气管哮喘有调理作用。对于调理孩子体内热盛引起的呕吐很有效。

2

揉肾纹2分钟

位于小指第二指节关节横纹处

用右手拇指指腹着力按揉该穴。

3

揉肾顶次

位于小指顶端,靠近指甲处

用右手拇指指腹着力按揉该穴。

作用:收敛元气、固表止汗,主治自汗、盗汗囟门不合等

4

按揉神门

手掌缘靠近小指侧,腕横纹上的凹陷就是神门穴

用右手拇指指腹着力按揉该穴。

作用:宁心安神。

5

捏脊3-5遍

后背正中,整个脊柱,从大椎至长强成一条直线

由下往上提捏孩子脊旁1.5寸处3-5遍,每捏3次向上提一次。

作用:

捏脊可以促进孩子脾胃消化,避免肠胃积食。

可加按穴位:

补肺经-次,清心经次,补肾经次,补脾经-次,揉涌泉30次,清天河水-次,清肝经-次,按揉百会10次。

1

清肝经

肝经位于食指末节螺纹面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直推为清

2

清大肠

位于食指桡侧面,食指间至虎口成一条直线

用一只手托住孩子的手掌,暴露桡侧缘,然后用另一只手的拇指螺纹面从孩子手掌虎口推向食指指尖。

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多用于治疗便秘、食积等症。

3

补脾经

脾经位于拇指外侧缘或拇指螺旋面

顺着拇指外侧从拇指指尖推至指根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4

清心经

位于宝宝中指掌面指根至指尖成一直线

用右拇指从中指末节推向指尖

5

补肺经

肺经位于无名指螺旋面

从无名指指尖推至指根

作用:健脾胃、补气血,多用于防止疳积、食欲不振、便秘等病症。

6

补肾经

肾经位于小指末节螺纹面。

由指根向指尖方向推为补肾经

作用:补肾益脑、温养下元(温馨提示:肾经宜补不宜清)

7

清天河水

天河水位于前臂正中总筋至洪池(曲泽)成一直线。

用一只手握住孩子的手腕,使其掌心向上,然后用中指、食指指腹自孩子腕横纹直推向肘横纹,推的方向一定是从腕到肘,不可反向操作!

作用:清热解表、宣肺除烦

8

揉百会

位于头顶正中,两耳尖连线的中点

用右手拇指指腹轻揉该穴。

作用:安神镇惊,主治孩子头痛、脱肛、惊风、久泻、遗尿等。

温馨提示:该穴2-3岁才能完全长好,因此建议3岁以下的孩子不可动该穴位。

9

揉涌泉

涌泉穴位于足底,蜷足时足前部凹陷处,约足底第2、3跖趾缝头端与足跟连线的前1/3与后2/3交点上。

用右手拇指指腹着力按揉该穴,两边都要按。

作用:有滋阴退热、降逆止呕、理肠止泻的作用。

家长可先诊断下小孩盗汗的类型,再酌情给宝宝加推以上9大穴位!

多吃滋阴补虚的食物,如山药、大枣、莲子、银耳、麦片、糯米、老鸭。多吃维生素丰富的食物,禁食辛辣、刺激、上火的食物,如葱、姜、韭、蒜、芳香调料等。

推荐食谱:红枣木耳饮、甘蔗荸荠汤、黑枣糯米粥

小儿盗汗

①主要材料

红枣15克、木耳15克、适量的冰糖

②偏方用法

红枣和木耳各取15克,放适量的冰糖,添水进行熬煮,大约将水煮成多半碗即可饮用,每天煮一次,分2次到3次喝完。

③验方效果

连喝一个星期,治疗小儿盗汗效果明显。

好妈妈都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zb/595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