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季,孩子咳嗽怎么办

金门岛上的屠龙菜刀 http://www.jinmenzx.com/jmxzx/7751.html
不生病就是赚钱

当孩子咳嗽时,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千万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给孩子吃止咳药。

在秋冬寒冷干燥的季节,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孩子娇嫩的肺,让他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

容易咳嗽,或只因肺气不足

对容易咳嗽的孩子来说,强健肺气才是关键。只有肺的宣发和肃降都正常了,才能让肺气既不耗散太过,又能出入通畅。呼吸平稳,又可以更好地推动气、血、津液灌溉到各个脏腑,这样一来,肺脏本身也会得到滋养,变得更加强大,周而复始良性循环,孩子自然就不咳嗽了。

咳嗽总不好,或因肺热闯的祸

什么是肺热?肺热是由外感风邪引起的。而外感风邪,初起阶段可以分为风热和风寒这两种。

孩子是纯阳之体,本就内热重,又偏阴虚,所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也就是俗话说的“火大”。因此,虽然受了风寒,但寒邪很容易在孩子的体内转化成内热,邪热储存在肺中,就会引发肺热。

长期受到热毒灼烧,肺的宣降和清肃功能必然受损,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导致咳嗽、发热等症状。这种由于邪热内炽于肺而表现的证候,在中医里我们叫作“肺热炽盛证”。

热证咳嗽和寒证咳嗽是有很大区别的,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孩子在恶风(病人遇风觉冷,避风则缓解)的同时,会出现发热口渴的情况,还会咳嗽,多黄色的黏痰,随着病情的加重,有的孩子还会发高烧、咳喘剧烈、小便赤黄,这些都是明显的热证。

快速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肺炎?

小孩子身体弱,感冒总是容易找上门来。普通感冒倒也好说,就怕引起肺炎。

感冒咳嗽和肺炎咳嗽的最大区别,就是后者常常引起呼吸困难,而且在夜间睡眠时更加严重。孩子得了肺炎,一般会有很多的浓痰,堵在气管里很难咳出,这时的咳嗽会很剧烈,有时还会咳得喘不上气来。严重时,孩子会觉得憋气。

如果孩子的鼻翼一张一张的,喘气短促,同时嘴唇发紫,说明孩子正处于呼吸困难的状态,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很有可能已经得了肺炎,要引起高度重视。

孩子睡着时,家长可以把耳朵凑近孩子的两侧胸壁仔细听,如果在孩子吸气时,听到了“咕噜咕噜”的声音,多半是肺炎。这种声音叫作细小水泡音,是肺炎的重要体征之一。

还有一种判断方法,把手放在孩子的背上,搁在前胸也行。肺炎痰多时,一般会感觉到痰随着孩子的呼吸而震动,普通感冒就不会有这样明显的痰震。

再一个就是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和睡眠情况。小孩子的精力旺盛,得了一般的感冒,活动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能玩能睡。而得了肺炎就不同了,由于憋气,孩子要么精神不好,要么哭闹烦躁,即使睡着了,也很容易惊醒和抽动。

普通的感冒咳嗽通常不会让孩子茶饭不思,顶多吃得少一点。所以,要是孩子的食欲明显下降,不吃东西,不喝奶,甚至把吃进去的东西都吐出来,那么家长就要注意是不是肺炎了。

驱赶外邪,比马上止咳更重要

中医认为,咳嗽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症状,根据它的多种病因,咳嗽的证型也划分得很细。

小孩子是“纯阳之体”,体质单纯清灵,很少有这种情况出现,孩子的咳嗽一般都是外邪入侵肺部引起的。

外邪袭肺,咳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它作为“冲锋部队”与“外敌”进行激烈的战斗,想把敌人击退。当呼吸道有痰液的时候,咳嗽可以把痰排出去。

如果家长听到孩子稍微有点咳嗽,就马上给孩子吃止咳药,咳嗽虽然会暂时止住,但因为止咳药抑制了咳嗽反射,使得痰液无法及时排出,堵塞呼吸道,很容易导致感染。同时,外来的邪气没有被彻底赶出去,而是留在了肺里,治标不治本,过一段时间咳嗽还会再犯。

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找到孩子咳嗽的病因,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止咳。

如果孩子只是轻浅的咳嗽,伴随着发冷,流清鼻涕,痰也是白色的,可以试试麻油姜末炒鸡蛋。

麻油姜末炒鸡蛋

原料:鸡蛋一个,生姜5克。

做法:

鸡蛋在碗里打散;

2.生姜切薄片,再切成碎末;

3.锅里倒少许香油,稍微加热,下入姜末略煸,然后倒入鸡蛋,炒匀炒熟即可出锅。

用法:孩子临睡前,让他趁热吃下。

功效:生姜性属辛温,能够解表、散寒、化痰。

需要注意的是,炒的时候,油温不要太高。假如孩子得了风热咳嗽,就不能这么吃了,可以喝一点蜂蜜萝卜汁、鲜藕雪梨汁等。

外感咳嗽,风邪是主要诱因

中医认为,有声无痰为咳,由肺气上逆引起;有痰无声为嗽,脾为湿困是根源;有声有痰谓之咳嗽,是二者叠加造成的。

小孩子咳嗽的原因,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外感,顾名思义就是从外而感,而内伤就是内脏损伤。

风邪又包括风寒、风热和风燥,其中风寒最为多见。

如果是风夹寒邪、风寒束肺引起的肺气不宣,孩子会觉得发冷,流清鼻涕,痰是白而清稀的,嗓子并不红肿。

如果是风夹热邪,风热犯肺,肺失清肃,那么病情初起时,孩子一般不觉得恶寒。相反,热证很明显,孩子会有黏稠的黄痰黏在嗓子里咳不出来,咽喉红肿。观察孩子的舌象,会发现舌质很红,而且舌苔黄腻。

得了风燥咳嗽,孩子除了觉得嗓子疼,还会觉得嗓子痒痒的,鼻子里很干燥,嘴唇也时常暴出干皮,这时候的咳嗽大多是干咳,痰很少,这是燥邪伤了肺阴的缘故。

治疗外感咳嗽的思路就是要疏散外邪、宣通肺气。按照寒、热证候的不同,风寒咳嗽要散寒宣肺,风热咳嗽要解热宣肺,而风燥咳嗽则要疏风润肺。

内伤咳嗽,病因复杂须早治

讲完了外感咳嗽,再来说说内伤咳嗽。内伤咳嗽的病因比较复杂,有的是肺脏自己生病了,导致肺气不宣,也就是直接病因;有的是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牵连了肺脏,算是间接病因;也可能是外感咳嗽久治不愈,伤了气阴,转为了内伤咳嗽。

肺阴亏损、痰热郁肺、痰湿蕴肺、肝火犯肺,这几种是比较常见的内伤咳嗽证型。

另外,脾虚也会生痰。中医自古就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如果痰湿积聚在肺里,这时孩子又有了外感,就很有可能化为内热,转为痰热咳嗽。

有一类咳嗽有必要单独说一下,就是肝火咳嗽。

肝火咳嗽与其他咳嗽最大的不同就是咳嗽时胸胁会觉得很疼,是肝气郁结在两胁的那种胀疼,经常咳得面红耳赤,痰虽然不多,但往往特别黏稠,很难咳出来。这时要用一下清肝泻肺的药物,把肝火疏泄下来才行,同时需要化痰止咳。

千万不要在孩子内伤咳嗽刚好时就给他做肥甘厚味或者油炸食品补身体,因为这时候孩子的脾胃还很虚弱,运化不了太油腻的食物,进补得过于急切,很容易加重内伤虚损,让刚刚痊愈的咳嗽又出现反复。另外,孩子得了内伤咳嗽,最害怕再遇外感,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添衣,加强防寒保暖,否则外邪内伤并发,咳嗽就不好治了。

风寒咳嗽,分清阶段穷追不舍

风寒咳嗽的第一阶段一定是身体被寒邪入侵,这时候寒气还停留在孩子的体表。此时发作的咳嗽和风寒感冒几乎都是寒气袭肺造成的。

如果此时体表的“先头部队”抵抗失败,没有控制住寒邪,那么寒气就会透过皮毛直入体内,身体内部的“作战部队”会继续防御作战,体内便会出现热象。交战程度越激烈,热证越明显。这样就形成了外寒里热的态势,也就是第二阶段。

这时孩子除了觉得口渴想喝水,痰和鼻涕也逐渐从清稀白色转为黏稠黄色。有时还会觉得嗓子发痒,虽然身体有点怕冷,但鼻子里面却热得难受,呼出的也都是热气。如果内热严重,还可能会发烧,这说明侵入身体内部的邪气正与体内的正气激烈地交火。

发展到第三阶段,就是表里俱热的阶段,此时已是通体热证,正邪交战进入焦灼状态,这是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孩子会发高烧,咳出的痰大多是一块一块黄绿色的,有时还带有血丝。

前两个阶段,咳嗽的声音仅限于咽喉部,而此时可以明显听出,孩子的咳嗽是从肺里传出来的,很深很沉。一阵严重的咳嗽,孩子会觉得胸腔被震得很疼,喘不上气来。

咳嗽到了最后阶段,症状和第一阶段有点相似。这时候,药物和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协同合作,共同击退了外敌,把寒邪又逼回了体表。热证消失了,鼻涕和痰都明显减少,并且从黄色变成白色,咳嗽也时有时无。

这时只要用一些辛温解表的药,把残留的外邪发散出去,咳嗽就会痊愈了。

治风寒咳嗽,要散寒宣肺化痰

治疗风寒咳嗽,中医的思路是用辛温药物,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如果风寒化热,也就是出现了风热咳嗽的症状,则要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孩子受了寒邪,在轻浅咳嗽的最初阶段,如果能马上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可以把感冒抵抗回去的。这时用麻黄10克加水烧开,用小火熬30分钟,然后加10克杏仁煮5分钟,水凉温以后给孩子泡脚,让他的身体暖过来,最好能发发汗,这样寒邪散去,身体就能恢复了。

还有一个食疗方子,对风寒感冒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家长可以给孩子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如果孩子同时还出现了咳嗽,可以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大火煮沸,改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浙贝母虽然能止咳,但它是寒性的,针对的是风热咳嗽。用它来治风寒咳嗽,只会适得其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感冒初期的咳嗽也不适合吃浙贝母蒸梨。因为贝母有收敛性,治疗感冒咳嗽,讲究的是驱散外邪而非收敛,如果在感冒初期就用浙贝母来调理,会把外邪压回体内。只有到了风热感冒中期,或者感冒快好时还留有一点慢性咳嗽,这时吃浙贝母蒸梨才有效。

感冒将愈时的寒咳,试试烤橘子

孩子感冒快好时,鼻涕和痰都很少了,且变成了白色清稀的样子。只有这咳嗽,去根儿着实艰难,总是剩个小尾巴,有时一拖就是半个月。这其实是因为,感冒一次相当于身体经历了一场恶战,体内的阳气也就是正气,与外来的邪气作斗争,已经耗损了不少,在感冒快好时,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些脾阳虚。脾阳不足就没有足够的力气把剩余的最后一点外邪彻底赶出体外。

这时候,没有必要用太猛的药物,最好用食疗,效果好又没有不良反应。对付这点寒邪,吃烤橘子就不错。

这里我们主要用到的是橘红。橘红是橘子皮的一部分,与陈皮不同,它是去掉白色的橘络,专门留下红色的橘皮部分。橘红可以散寒化痰,治疗风寒咳嗽效果很好。就是很苦不好吃。

可以把整个橘子放在火上烤一烤,让孩子吃橘子肉。一样的效果。

烤橘子

原料:红一些的橘子,尤其是广东出产的橘子,质量最好。

做法:

烤的时候,用筷子插住橘子,看到接触火苗的地方已经变黑了,就赶紧翻面,不要等它烧成炭黑;

不停地变换位置,让整个橘子都变黑就可以关火了。

用法:将橘子放温之后,将皮剥掉,给孩子吃里面的果肉,一次不要吃多,一个就好,一天吃1~2个。坚持食用,一般3天就会见效。

功效:祛寒止咳。

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是关键

风热咳嗽是由于风热袭肺,肺的清肃功能受损,肺气上逆导致的咳嗽。

得了风热咳嗽的孩子,除了觉得微微恶寒,还会感觉身上发热。风热上扰,走到咽喉,会把咽喉的津液消耗掉,化生出黄色的浓痰,同时会出现口干、嗓子疼等症状。肺开窍于鼻,风热蔓延到鼻窍,鼻窍通气不利,进而鼻塞。热邪灼烧津液,所以流的鼻涕也是黏稠的。

风热属于热证,因此舌尖一般会发红。但是舌苔是薄黄的,没有痰热咳嗽那样厚腻。有的孩子风热还夹杂着湿气,这时舌头上往往是一层厚厚的黄苔,治疗上还要注意利湿。

肺热重的孩子热象很明显,痰黏不好咳出,口渴咽痛,应该着重清热化痰;风热表证严重的,要及时用疏风散邪的药物,帮助孩子宣肺解表。

在风热咳嗽的初期,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孩子泡丝瓜花蜜茶,它的味道香甜,孩子不会排斥。而且药效也不错,一般连喝3天就会明显好转。

丝瓜花蜜茶

原料:干丝瓜花、蜂蜜各10克。

做法:

1.将丝瓜花洗干净,放进杯子里,用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15分钟,让药性充分浸泡出来,又不至于挥发掉;

2.最后倒入蜂蜜搅匀。

用法:趁热喝。这是一天的用量,分早晚2次喝。

功效:可以清肺、化痰、止咳。

孩子肺热时,父母可以用芦根雪梨水给孩子代茶饮。

具体做法是:鲜芦根30克,雪梨1个,清洗净,一同榨汁喝,效果特别好,而且还好喝。

芦根甘甜微寒,可以清热解表,生津止呕,长期用可防感冒。

需要提醒的是,脾胃虚弱的孩子要少喝这道芦根雪梨水,舌体大、有齿痕的孩子也不能多喝,或者可以不要雪梨。

感冒将愈时的热咳,川贝炖梨刚刚好

寒咳是不能用贝母的,但是感冒快好时的热咳,用川贝就对症了。川贝又叫川贝母,它性凉,味甘苦,入肺经、胃经,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等功效。

贝母分川贝和浙贝,很多家长不知道二者的区别。浙贝比川贝要寒得多,味大苦,入手太阴经、手少阳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因此,它散结解毒、清热化痰的能力更强。针对风热咳嗽、肺痈喉痹,或者脓疮肿毒,浙贝的治疗效果很好。

热咳是一定会伤阴的,这时用浙贝就太寒了,用川贝则比较合适,既能清热又能润肺。川贝与雪梨搭配,又多了润燥的功效,是经典的食疗方剂。

川贝炖梨

原料:川贝3克,白梨1个。

做法:

1.将川贝磨成粉;

2.把白梨洗净切成片;

3.二者加水一起煮30~40分钟即可。

用法:可以放一颗冰糖或一小勺蜂蜜调味。吃梨喝汤。

功效:疏风肃肺,清热止咳。

还是要强调一点,不是任何咳嗽都可以吃川贝炖梨的。中医的寒热辨证很严谨,一旦吃错反而会加重病情。家长一定要记住热咳的症状。这时的咳嗽大都是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的黏痰。看孩子的舌头,还是红红的,小便赤黄,这些都是残留热证的表现。

咳嗽寒热错杂,花椒炖梨有奇效

人体是非常复杂精微的结构,有时候,因为个人体质的不同,或者感冒后再次受外邪侵入,病症并不是单一地表现为寒证或热证。也就是说,许多时候寒与热同时存在于体内,是交杂在一起的。

这时候的咳嗽,单纯地散寒或是解热,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付寒热错杂的咳嗽,中医自古就有花椒炖梨这个食疗方。

花椒炖梨

原料:白梨1个,花椒20粒,冰糖适量。

做法:

将梨洗净,沿上部三分之一处切开,形成顶盖;

挖掉梨核放入花椒和冰糖,盖上盖儿,用牙签固定;

开火蒸40分钟即可。

用法:三四岁的孩子,蒸一个梨可以分2次吃。

功效:寒热兼治,止咳效果佳。

痰热咳嗽,宜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这个阶段相当于肺炎咳嗽的中期,此时孩子体内的热毒和痰液一起壅阻在肺里,痰热俱盛,很可能会导致发烧,并引发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严重。

孩子高热,不停地剧烈咳嗽,能明显听到呼吸道里有呼噜呼噜的痰声,咳出来的是一块一块黄绿色的浓痰,中间还带着血丝。再观察这孩子,嘴唇发紫,鼻翼频繁地张合,喘着粗气,胸脯鼓得高高的,小脸儿涨得红红的,舌头边缘通红,中间是一层厚厚的黄腻苔。

如果孩子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医院,这时热毒太盛,必须由专业医生对症下药才行。

痰热咳嗽的症状表现分为痰和热两个方面。痰重的孩子,最明显的症状是痰多得总也咳不完,而且黏稠的痰黏在嗓子里,特别难咳,喘气的时候都能听到他嗓子里痰液震动的声音。热重的孩子,大多会发热口干,小便赤黄,大便干结,舌质很红。

热证,痰一定是又黄又黏的。热盛的情况下,还可能是黄绿色,甚至是痰中带血,鼻涕也是一样。白色清稀的痰和鼻涕是寒证的特征。热盛的孩子,要着重给他清热解毒,痰多的孩子则要侧重于化痰止咳。

痰和热纠结在一起,堵在肺里,就会出现一系列痰热咳嗽的表现。

我给大家推荐个食疗小方子,在痰热咳嗽的初期给孩子吃,还是挺管用的。这个小方子很有名,叫“雪羹汤”,是由清代名医王士雄发明的。

雪羹汤

原料:海蜇皮50克,荸荠克,盐、黄酒各少许。

做法:

将荸荠仔细地刷洗干净,削皮之后切成丝,海蜇皮同样切成丝;

将原料一起倒进砂锅里,放入适量水和盐,滴少许黄酒去腥;

大火煮开之后,转小火煮到海蜇皮软烂,关火即可。用法:给孩子吃荸荠和海蜇皮,喝汤,每天1~2次。

功效:海蜇皮性平,味甘、咸,可以清热化痰、润肠,归肝、肾经;荸荠性寒、味甘,能化痰止咳、凉血解毒。这二者搭配在一起,降热化痰的作用更强,治疗痰热咳嗽、阴虚肺热,最合适不过了。

痰湿咳嗽,化痰燥湿才治本

和痰热咳嗽不同,痰湿咳嗽没有那么猛的热毒,主要是湿重。

痰湿咳嗽的痰虽多,但是白色清稀的,它不像黄痰那么黏稠,也比较好咳出。听孩子嗓子里的声音,是那种湿漉漉的痰声,和痰热咳嗽那种浓痰黏在喉咙里,上下拉扯的声音,还是有区别的。湿证的舌象也和热证不同,舌体通常只是淡红,中间是白腻的厚苔。

孩子得了痰湿咳嗽,会很没精神,容易犯困,好像总也睡不醒似的,有的时候还觉得胸闷。湿气重的孩子,胃口会比原来差很多,吃的越来越少,这是湿气困脾的表现。

治疗痰湿咳嗽的当务之急是要燥湿、化痰。家长可以试试给孩子做橘皮粥,橘皮可以是鲜的,也可以是陈皮,如果是鲜橘皮就用30克,陈皮的话20克就够了。

橘皮粥

原料:鲜橘皮30克或陈皮20克,粳米克。

做法:

将橘皮或陈皮洗净,研成细末;

将粳米淘洗干净,倒入凉水锅里煮至粥将熟;

将橘皮粉或陈皮粉末撒进去,略煮即可。

用法:趁热食用。

功效:健脾化湿,行散肺气,对治疗痰湿咳嗽特别有效。

阴虚咳嗽,宜滋阴润燥

到了阴虚咳嗽阶段,孩子体内的阴津已经被久咳耗损了不少,这时的咳嗽几乎是没有痰的,舌苔也只有薄薄的一层,甚至无苔。如果孩子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说明只是轻度的阴虚;如果出现了干咳咯血、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等症状,则是到了重度阴虚的地步。

这时候,滋阴是关键。

有一种咳嗽和阴虚咳嗽症状相近,叫燥咳。燥咳是因为燥邪侵犯肺卫,耗伤津液引起的。在干燥的秋冬和北方暖气很热的时候,孩子尤其容易得这种病。

孩子除了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这些干燥少津的症状外,还兼有表证,孩子通常会发热恶寒,这是与阴虚咳嗽最大的不同。

对付风热咳嗽,首先要疏风解表,把风邪散去,然后润肺止咳,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脾虚咳嗽,宜健脾益气

脾的运化功能不好会生痰,痰液储存在肺部,就会引起咳嗽。前面提过,脾虚咳嗽是内伤咳嗽的一种,但凡治疗内伤咳嗽,都不能只治咳嗽,也不能一味地宣肺化痰。

比如脾虚咳嗽,是由于脾脏的功能虚弱,连累了肺脏,所以肺只是标,脾才是本。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食疗方,对于脾虚咳嗽最合适不过了。孩子脾胃虚弱,粥是很好消化的。

茯苓苏子粥

原料:30克茯苓,9克苏子,粳米50克。

做法:

将茯苓和苏子洗净,倒入锅中,加水;

大火煮沸,转小火熬15分钟;

捞出药材,放入粳米,煮至粳米软烂即可。

用法:趁热食用。

功效:可健脾益气,止咳效果显著。

肺阴虚咳嗽,宜滋阴润肺

孩子的肺脏嫩弱,外感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弄不好就会咳很久,怎么也断不了根。老话讲“久咳伤阴”,肺阴虚咳嗽就可能是由外感咳嗽转变而来的。

内伤咳嗽中肺脏自身虚损,也会出现肺阴虚,引起咳嗽。

石斛银耳饮

原料:新鲜石斛2~3枝,干银耳2大朵,枸杞子10粒。

做法:

用冷水将银耳泡发洗净,撕成小朵;

枸杞子洗净,浸泡10分钟;

石斛去掉叶子,将茎切成小段;

砂锅里倒水,放入石斛、银耳,大火烧沸,转小火,30分钟以后放入枸杞子,加适量冰糖,继续炖至银耳软糯,关火即可。

用法:趁热饮。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

如果有条件,大家可以尽量选择铁皮石斛,它是所有石斛中药用价值最高的一种,是滋阴的圣品。

内伤阴虚咳嗽和外感燥热咳嗽的症状确实很像,像是咽干口渴、无痰、少痰或痰中带血等症状,在这两种咳嗽中都可能出现。

一般来说,阴虚咳嗽会在夜间加重,同时,孩子的手脚心发热,盗汗潮热,小脸红红的,睡觉时容易惊醒;而燥热咳嗽大多发生在秋季,尤其是天气很干燥的时候。

咳有黄痰,可用鲜竹沥口服液

感冒咳嗽到了第三阶段,孩子会有大量的黄痰,黏黏地黏在嗓子里,上不去下不来。好不容易咳出来,马上又有一大块堵在那儿,好像怎么也咳不干净似的。

这个时候给孩子用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就可以很好地化掉黄痰,医院吸痰省时省力,又舒服许多。

但是大家要注意,如果孩子咳的是白痰,流清鼻涕,那就说明是风寒咳嗽,此时就不能用鲜竹沥口服液,否则会加重寒证。

在喝鲜竹沥口服液期间,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孩子爱吃的一些零食,像膨化食品、果脯、蜜饯不要吃了,碳酸饮料也不要喝了。另外,老话讲“鱼生火肉生痰”,海鲜又是发物,应该忌食。

饮食上面要以清淡为主,多吃青菜,适当吃一点豆腐。白色入肺,梨、甘蔗、百合这些食物能生津、润燥、化痰,对治疗痰热咳嗽很有帮助。

咳嗽快好时,宜吃点怀山药补正气

咳嗽快好时,大多数孩子都有脾虚的情况。这时候,要想彻底去除外邪,让孩子病好以后不再容易生病,可以给孩子吃点怀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不燥不腻,入肺、脾、肾经,是健脾补肺、益胃补肾的上品。如果孩子脾虚导致大便不成形,那吃山药就对了。但如果孩子已经有一些便秘,就不要吃了,因为山药有固涩的作用。

向大家推荐一道山药粥。这味粥可以补脾,尤其对肺肾亏虚引起的干咳少痰、潮热盗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原料可选鲜山药,也可用干山药,但要注意,鲜山药和从药店买的干山药在用量上是有差别的。鲜山药用60克,干山药用30克就够了。这是四五岁孩子的用量,年龄更小的孩子要酌情减少。

山药粥

原料:粳米80克,山药丁适量。

做法:

将粳米仔细淘洗干净,倒入锅中;

加适量水以大火煮沸,转小火煮至粳米软烂,关火即可。

用法:早、晚趁热各喝一碗。

功效:止咳效果佳。

其实,山药治咳嗽并不是直接地针对病灶,而是间接地补足了脾阳,最终还是凭着体内的正气驱除了外邪。

当孩子咳嗽时,家长一定要第一时间找出病因,对症治疗,千万不要不管三七二十一,一味给孩子吃止咳药。在秋冬寒冷干燥的季节,家长要注意保护好孩子娇嫩的肺,让他多吃滋阴润肺的食物。

容易咳嗽,或只因肺气不足

小孩子的体质独特,自出生以后,“稚阳未充,稚阴未长”,五脏六腑都是娇柔嫩弱的,筋骨肌肉、气血津液都不够成熟,比不得成人那样形气充盈。其中,肺、脾、肾三脏的功能最是不足,也就是中医常说的肺常不足、脾常不足和肾常虚。

肺气的宣发和肃降,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没有正常的宣发,就不能有很好的肃降;没有正常的肃降,宣发也一定会受到影响。因此,“肺气不宣”或“肺失肃降”都有可能引起咳嗽、咳喘。

对容易咳嗽的孩子来说,强健肺气才是关键。只有肺的宣发和肃降都正常了,才能让肺气既不耗散太过,又能出入通畅。呼吸平稳,又可以更好地推动气、血、津液灌溉到各个脏腑,这样一来,肺脏本身也会得到滋养,变得更加强大,周而复始良性循环,孩子自然就不咳嗽了。

咳嗽总不好,或因肺热闯的祸

咳嗽的病因有很多种,为什么有的孩子得了咳嗽就好得快,而有的孩子就会反复发作,总是好不了呢?究其原因,很可能是肺热惹的祸。

什么是肺热?肺热是由外感风邪引起的。而外感风邪,初起阶段可以分为风热和风寒这两种。

孩子是纯阳之体,本就内热重,又偏阴虚,所以“阳常有余、阴常不足”,也就是俗话说的“火大”。因此,虽然受了风寒,但寒邪很容易在孩子的体内转化成内热,邪热储存在肺中,就会引发肺热。

长期受到热毒灼烧,肺的宣降和清肃功能必然受损,最直接的反应就是导致咳嗽、发热等症状。这种由于邪热内炽于肺而表现的证候,在中医里我们叫作“肺热炽盛证”。

热证咳嗽和寒证咳嗽是有很大区别的,最显著的不同就是孩子在恶风(病人遇风觉冷,避风则缓解)的同时,会出现发热口渴的情况,还会咳嗽,多黄色的黏痰,随着病情的加重,有的孩子还会发高烧、咳喘剧烈、小便赤黄,这些都是明显的热证。

快速判断:孩子是不是得了肺炎?

小孩子身体弱,感冒总是容易找上门来。普通感冒倒也好说,就怕引起肺炎。

感冒咳嗽和肺炎咳嗽的最大区别,就是后者常常引起呼吸困难,而且在夜间睡眠时更加严重。孩子得了肺炎,一般会有很多的浓痰,堵在气管里很难咳出,这时的咳嗽会很剧烈,有时还会咳得喘不上气来。严重时,孩子会觉得憋气。

如果孩子的鼻翼一张一张的,喘气短促,同时嘴唇发紫,说明孩子正处于呼吸困难的状态,病情已经很严重了,很有可能已经得了肺炎,要引起高度重视。

孩子睡着时,家长可以把耳朵凑近孩子的两侧胸壁仔细听,如果在孩子吸气时,听到了“咕噜咕噜”的声音,多半是肺炎。这种声音叫作细小水泡音,是肺炎的重要体征之一。

还有一种判断方法,把手放在孩子的背上,搁在前胸也行。肺炎痰多时,一般会感觉到痰随着孩子的呼吸而震动,普通感冒就不会有这样明显的痰震。

再一个就是看孩子的精神状态和睡眠情况。小孩子的精力旺盛,得了一般的感冒,活动力不会受到太大影响,能玩能睡。而得了肺炎就不同了,由于憋气,孩子要么精神不好,要么哭闹烦躁,即使睡着了,也很容易惊醒和抽动。

普通的感冒咳嗽通常不会让孩子茶饭不思,顶多吃得少一点。所以,要是孩子的食欲明显下降,不吃东西,不喝奶,甚至把吃进去的东西都吐出来,那么家长就要注意是不是肺炎了。

驱赶外邪,比马上止咳更重要

中医认为,咳嗽并不是一种单纯的症状,根据它的多种病因,咳嗽的证型也划分得很细。

小孩子是“纯阳之体”,体质单纯清灵,很少有这种情况出现,孩子的咳嗽一般都是外邪入侵肺部引起的。

外邪袭肺,咳嗽是人体的自我保护反应,它作为“冲锋部队”与“外敌”进行激烈的战斗,想把敌人击退。当呼吸道有痰液的时候,咳嗽可以把痰排出去。

如果家长听到孩子稍微有点咳嗽,就马上给孩子吃止咳药,咳嗽虽然会暂时止住,但因为止咳药抑制了咳嗽反射,使得痰液无法及时排出,堵塞呼吸道,很容易导致感染。同时,外来的邪气没有被彻底赶出去,而是留在了肺里,治标不治本,过一段时间咳嗽还会再犯。

最根本的解决方法是找到孩子咳嗽的病因,有的放矢,不能单纯地止咳。

如果孩子只是轻浅的咳嗽,伴随着发冷,流清鼻涕,痰也是白色的,可以试试麻油姜末炒鸡蛋。

麻油姜末炒鸡蛋

原料:鸡蛋一个,生姜5克。

做法:

鸡蛋在碗里打散;

2.生姜切薄片,再切成碎末;

3.锅里倒少许香油,稍微加热,下入姜末略煸,然后倒入鸡蛋,炒匀炒熟即可出锅。

用法:孩子临睡前,让他趁热吃下。

功效:生姜性属辛温,能够解表、散寒、化痰。

需要注意的是,炒的时候,油温不要太高。假如孩子得了风热咳嗽,就不能这么吃了,可以喝一点蜂蜜萝卜汁、鲜藕雪梨汁等。

外感咳嗽,风邪是主要诱因

中医认为,有声无痰为咳,由肺气上逆引起;有痰无声为嗽,脾为湿困是根源;有声有痰谓之咳嗽,是二者叠加造成的。

小孩子咳嗽的原因,可以分为外感和内伤两种。外感,顾名思义就是从外而感,而内伤就是内脏损伤。

风邪又包括风寒、风热和风燥,其中风寒最为多见。

如果是风夹寒邪、风寒束肺引起的肺气不宣,孩子会觉得发冷,流清鼻涕,痰是白而清稀的,嗓子并不红肿。

如果是风夹热邪,风热犯肺,肺失清肃,那么病情初起时,孩子一般不觉得恶寒。相反,热证很明显,孩子会有黏稠的黄痰黏在嗓子里咳不出来,咽喉红肿。观察孩子的舌象,会发现舌质很红,而且舌苔黄腻。

得了风燥咳嗽,孩子除了觉得嗓子疼,还会觉得嗓子痒痒的,鼻子里很干燥,嘴唇也时常暴出干皮,这时候的咳嗽大多是干咳,痰很少,这是燥邪伤了肺阴的缘故。

治疗外感咳嗽的思路就是要疏散外邪、宣通肺气。按照寒、热证候的不同,风寒咳嗽要散寒宣肺,风热咳嗽要解热宣肺,而风燥咳嗽则要疏风润肺。

内伤咳嗽,病因复杂须早治

讲完了外感咳嗽,再来说说内伤咳嗽。内伤咳嗽的病因比较复杂,有的是肺脏自己生病了,导致肺气不宣,也就是直接病因;有的是其他脏腑的功能失调,牵连了肺脏,算是间接病因;也可能是外感咳嗽久治不愈,伤了气阴,转为了内伤咳嗽。

肺阴亏损、痰热郁肺、痰湿蕴肺、肝火犯肺,这几种是比较常见的内伤咳嗽证型。

另外,脾虚也会生痰。中医自古就有“脾为生痰之源,肺为贮痰之器”的说法。

如果痰湿积聚在肺里,这时孩子又有了外感,就很有可能化为内热,转为痰热咳嗽。

有一类咳嗽有必要单独说一下,就是肝火咳嗽。

肝火咳嗽与其他咳嗽最大的不同就是咳嗽时胸胁会觉得很疼,是肝气郁结在两胁的那种胀疼,经常咳得面红耳赤,痰虽然不多,但往往特别黏稠,很难咳出来。这时要用一下清肝泻肺的药物,把肝火疏泄下来才行,同时需要化痰止咳。

千万不要在孩子内伤咳嗽刚好时就给他做肥甘厚味或者油炸食品补身体,因为这时候孩子的脾胃还很虚弱,运化不了太油腻的食物,进补得过于急切,很容易加重内伤虚损,让刚刚痊愈的咳嗽又出现反复。另外,孩子得了内伤咳嗽,最害怕再遇外感,家长一定要注意给孩子添衣,加强防寒保暖,否则外邪内伤并发,咳嗽就不好治了。

风寒咳嗽,分清阶段穷追不舍

风寒咳嗽的第一阶段一定是身体被寒邪入侵,这时候寒气还停留在孩子的体表。此时发作的咳嗽和风寒感冒几乎都是寒气袭肺造成的。

如果此时体表的“先头部队”抵抗失败,没有控制住寒邪,那么寒气就会透过皮毛直入体内,身体内部的“作战部队”会继续防御作战,体内便会出现热象。交战程度越激烈,热证越明显。这样就形成了外寒里热的态势,也就是第二阶段。

这时孩子除了觉得口渴想喝水,痰和鼻涕也逐渐从清稀白色转为黏稠黄色。有时还会觉得嗓子发痒,虽然身体有点怕冷,但鼻子里面却热得难受,呼出的也都是热气。如果内热严重,还可能会发烧,这说明侵入身体内部的邪气正与体内的正气激烈地交火。

发展到第三阶段,就是表里俱热的阶段,此时已是通体热证,正邪交战进入焦灼状态,这是病情最严重的时候。孩子会发高烧,咳出的痰大多是一块一块黄绿色的,有时还带有血丝。

前两个阶段,咳嗽的声音仅限于咽喉部,而此时可以明显听出,孩子的咳嗽是从肺里传出来的,很深很沉。一阵严重的咳嗽,孩子会觉得胸腔被震得很疼,喘不上气来。

咳嗽到了最后阶段,症状和第一阶段有点相似。这时候,药物和机体自身的抵抗力协同合作,共同击退了外敌,把寒邪又逼回了体表。热证消失了,鼻涕和痰都明显减少,并且从黄色变成白色,咳嗽也时有时无。

这时只要用一些辛温解表的药,把残留的外邪发散出去,咳嗽就会痊愈了。

治风寒咳嗽,要散寒宣肺化痰

治疗风寒咳嗽,中医的思路是用辛温药物,散寒宣肺、化痰止咳。如果风寒化热,也就是出现了风热咳嗽的症状,则要疏风解热、宣肺止咳。

孩子受了寒邪,在轻浅咳嗽的最初阶段,如果能马上采取正确的应对措施,是可以把感冒抵抗回去的。这时用麻黄10克加水烧开,用小火熬30分钟,然后加10克杏仁煮5分钟,水凉温以后给孩子泡脚,让他的身体暖过来,最好能发发汗,这样寒邪散去,身体就能恢复了。

还有一个食疗方子,对风寒感冒也有很好的治疗作用。家长可以给孩子喝温热的生姜红糖水,如果孩子同时还出现了咳嗽,可以在生姜红糖水里再加2~3瓣大蒜一起煮,大火煮沸,改小火煮10分钟,把蒜头的辣味煮掉,这样孩子才肯喝。

浙贝母虽然能止咳,但它是寒性的,针对的是风热咳嗽。用它来治风寒咳嗽,只会适得其反。需要提醒大家的是,感冒初期的咳嗽也不适合吃浙贝母蒸梨。因为贝母有收敛性,治疗感冒咳嗽,讲究的是驱散外邪而非收敛,如果在感冒初期就用浙贝母来调理,会把外邪压回体内。只有到了风热感冒中期,或者感冒快好时还留有一点慢性咳嗽,这时吃浙贝母蒸梨才有效。

感冒将愈时的寒咳,试试烤橘子

孩子感冒快好时,鼻涕和痰都很少了,且变成了白色清稀的样子。只有这咳嗽,去根儿着实艰难,总是剩个小尾巴,有时一拖就是半个月。这其实是因为,感冒一次相当于身体经历了一场恶战,体内的阳气也就是正气,与外来的邪气作斗争,已经耗损了不少,在感冒快好时,大多数孩子都有一些脾阳虚。脾阳不足就没有足够的力气把剩余的最后一点外邪彻底赶出体外。

这时候,没有必要用太猛的药物,最好用食疗,效果好又没有不良反应。对付这点寒邪,吃烤橘子就不错。

这里我们主要用到的是橘红。橘红是橘子皮的一部分,与陈皮不同,它是去掉白色的橘络,专门留下红色的橘皮部分。橘红可以散寒化痰,治疗风寒咳嗽效果很好。就是很苦不好吃。

可以把整个橘子放在火上烤一烤,让孩子吃橘子肉。一样的效果。

烤橘子

原料:红一些的橘子,尤其是广东出产的橘子,质量最好。

做法:

烤的时候,用筷子插住橘子,看到接触火苗的地方已经变黑了,就赶紧翻面,不要等它烧成炭黑;

不停地变换位置,让整个橘子都变黑就可以关火了。

用法:将橘子放温之后,将皮剥掉,给孩子吃里面的果肉,一次不要吃多,一个就好,一天吃1~2个。坚持食用,一般3天就会见效。

功效:祛寒止咳。

风热咳嗽,疏风肃肺是关键

风热咳嗽是由于风热袭肺,肺的清肃功能受损,肺气上逆导致的咳嗽。

得了风热咳嗽的孩子,除了觉得微微恶寒,还会感觉身上发热。风热上扰,走到咽喉,会把咽喉的津液消耗掉,化生出黄色的浓痰,同时会出现口干、嗓子疼等症状。肺开窍于鼻,风热蔓延到鼻窍,鼻窍通气不利,进而鼻塞。热邪灼烧津液,所以流的鼻涕也是黏稠的。

风热属于热证,因此舌尖一般会发红。但是舌苔是薄黄的,没有痰热咳嗽那样厚腻。有的孩子风热还夹杂着湿气,这时舌头上往往是一层厚厚的黄苔,治疗上还要注意利湿。

肺热重的孩子热象很明显,痰黏不好咳出,口渴咽痛,应该着重清热化痰;风热表证严重的,要及时用疏风散邪的药物,帮助孩子宣肺解表。

在风热咳嗽的初期,家长可以在家里为孩子泡丝瓜花蜜茶,它的味道香甜,孩子不会排斥。而且药效也不错,一般连喝3天就会明显好转。

丝瓜花蜜茶

原料:干丝瓜花、蜂蜜各10克。

做法:

1.将丝瓜花洗干净,放进杯子里,用沸水冲泡,盖上盖子闷15分钟,让药性充分浸泡出来,又不至于挥发掉;

2.最后倒入蜂蜜搅匀。

用法:趁热喝。这是一天的用量,分早晚2次喝。

功效:可以清肺、化痰、止咳。

孩子肺热时,父母可以用芦根雪梨水给孩子代茶饮。

具体做法是:鲜芦根30克,雪梨1个,清洗净,一同榨汁喝,效果特别好,而且还好喝。

芦根甘甜微寒,可以清热解表,生津止呕,长期用可防感冒。

需要提醒的是,脾胃虚弱的孩子要少喝这道芦根雪梨水,舌体大、有齿痕的孩子也不能多喝,或者可以不要雪梨。

感冒将愈时的热咳,川贝炖梨刚刚好

寒咳是不能用贝母的,但是感冒快好时的热咳,用川贝就对症了。川贝又叫川贝母,它性凉,味甘苦,入肺经、胃经,有润肺止咳、化痰平喘等功效。

贝母分川贝和浙贝,很多家长不知道二者的区别。浙贝比川贝要寒得多,味大苦,入手太阴经、手少阳经、足阳明经、足厥阴经。因此,它散结解毒、清热化痰的能力更强。针对风热咳嗽、肺痈喉痹,或者脓疮肿毒,浙贝的治疗效果很好。

热咳是一定会伤阴的,这时用浙贝就太寒了,用川贝则比较合适,既能清热又能润肺。川贝与雪梨搭配,又多了润燥的功效,是经典的食疗方剂。

川贝炖梨

原料:川贝3克,白梨1个。

做法:

1.将川贝磨成粉;

2.把白梨洗净切成片;

3.二者加水一起煮30~40分钟即可。

用法:可以放一颗冰糖或一小勺蜂蜜调味。吃梨喝汤。

功效:疏风肃肺,清热止咳。

还是要强调一点,不是任何咳嗽都可以吃川贝炖梨的。中医的寒热辨证很严谨,一旦吃错反而会加重病情。家长一定要记住热咳的症状。这时的咳嗽大都是干咳,无痰或者有少量的黏痰。看孩子的舌头,还是红红的,小便赤黄,这些都是残留热证的表现。

咳嗽寒热错杂,花椒炖梨有奇效

人体是非常复杂精微的结构,有时候,因为个人体质的不同,或者感冒后再次受外邪侵入,病症并不是单一地表现为寒证或热证。也就是说,许多时候寒与热同时存在于体内,是交杂在一起的。

这时候的咳嗽,单纯地散寒或是解热,都不能起到很好的治疗作用。对付寒热错杂的咳嗽,中医自古就有花椒炖梨这个食疗方。

花椒炖梨

原料:白梨1个,花椒20粒,冰糖适量。

做法:

将梨洗净,沿上部三分之一处切开,形成顶盖;

挖掉梨核放入花椒和冰糖,盖上盖儿,用牙签固定;

开火蒸40分钟即可。

用法:三四岁的孩子,蒸一个梨可以分2次吃。

功效:寒热兼治,止咳效果佳。

痰热咳嗽,宜清热解毒、化痰止咳

痰热咳嗽这个阶段相当于肺炎咳嗽的中期,此时孩子体内的热毒和痰液一起壅阻在肺里,痰热俱盛,很可能会导致发烧,并引发呼吸道感染,情况比较严重。

孩子高热,不停地剧烈咳嗽,能明显听到呼吸道里有呼噜呼噜的痰声,咳出来的是一块一块黄绿色的浓痰,中间还带着血丝。再观察这孩子,嘴唇发紫,鼻翼频繁地张合,喘着粗气,胸脯鼓得高高的,小脸儿涨得红红的,舌头边缘通红,中间是一层厚厚的黄腻苔。

如果孩子出现了类似的情况,医院,这时热毒太盛,必须由专业医生对症下药才行。

痰热咳嗽的症状表现分为痰和热两个方面。痰重的孩子,最明显的症状是痰多得总也咳不完,而且黏稠的痰黏在嗓子里,特别难咳,喘气的时候都能听到他嗓子里痰液震动的声音。热重的孩子,大多会发热口干,小便赤黄,大便干结,舌质很红。

热证,痰一定是又黄又黏的。热盛的情况下,还可能是黄绿色,甚至是痰中带血,鼻涕也是一样。白色清稀的痰和鼻涕是寒证的特征。热盛的孩子,要着重给他清热解毒,痰多的孩子则要侧重于化痰止咳。

痰和热纠结在一起,堵在肺里,就会出现一系列痰热咳嗽的表现。

我给大家推荐个食疗小方子,在痰热咳嗽的初期给孩子吃,还是挺管用的。这个小方子很有名,叫“雪羹汤”,是由清代名医王士雄发明的。

雪羹汤

原料:海蜇皮50克,荸荠克,盐、黄酒各少许。

做法:

将荸荠仔细地刷洗干净,削皮之后切成丝,海蜇皮同样切成丝;

将原料一起倒进砂锅里,放入适量水和盐,滴少许黄酒去腥;

大火煮开之后,转小火煮到海蜇皮软烂,关火即可。用法:给孩子吃荸荠和海蜇皮,喝汤,每天1~2次。

功效:海蜇皮性平,味甘、咸,可以清热化痰、润肠,归肝、肾经;荸荠性寒、味甘,能化痰止咳、凉血解毒。这二者搭配在一起,降热化痰的作用更强,治疗痰热咳嗽、阴虚肺热,最合适不过了。

痰湿咳嗽,化痰燥湿才治本

和痰热咳嗽不同,痰湿咳嗽没有那么猛的热毒,主要是湿重。

痰湿咳嗽的痰虽多,但是白色清稀的,它不像黄痰那么黏稠,也比较好咳出。听孩子嗓子里的声音,是那种湿漉漉的痰声,和痰热咳嗽那种浓痰黏在喉咙里,上下拉扯的声音,还是有区别的。湿证的舌象也和热证不同,舌体通常只是淡红,中间是白腻的厚苔。

孩子得了痰湿咳嗽,会很没精神,容易犯困,好像总也睡不醒似的,有的时候还觉得胸闷。湿气重的孩子,胃口会比原来差很多,吃的越来越少,这是湿气困脾的表现。

治疗痰湿咳嗽的当务之急是要燥湿、化痰。家长可以试试给孩子做橘皮粥,橘皮可以是鲜的,也可以是陈皮,如果是鲜橘皮就用30克,陈皮的话20克就够了。

橘皮粥

原料:鲜橘皮30克或陈皮20克,粳米克。

做法:

将橘皮或陈皮洗净,研成细末;

将粳米淘洗干净,倒入凉水锅里煮至粥将熟;

将橘皮粉或陈皮粉末撒进去,略煮即可。

用法:趁热食用。

功效:健脾化湿,行散肺气,对治疗痰湿咳嗽特别有效。

阴虚咳嗽,宜滋阴润燥

到了阴虚咳嗽阶段,孩子体内的阴津已经被久咳耗损了不少,这时的咳嗽几乎是没有痰的,舌苔也只有薄薄的一层,甚至无苔。如果孩子干咳无痰、面色潮红,说明只是轻度的阴虚;如果出现了干咳咯血、口干舌燥、声音嘶哑等症状,则是到了重度阴虚的地步。

这时候,滋阴是关键。

有一种咳嗽和阴虚咳嗽症状相近,叫燥咳。燥咳是因为燥邪侵犯肺卫,耗伤津液引起的。在干燥的秋冬和北方暖气很热的时候,孩子尤其容易得这种病。

孩子除了有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这些干燥少津的症状外,还兼有表证,孩子通常会发热恶寒,这是与阴虚咳嗽最大的不同。

对付风热咳嗽,首先要疏风解表,把风邪散去,然后润肺止咳,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脾虚咳嗽,宜健脾益气

脾的运化功能不好会生痰,痰液储存在肺部,就会引起咳嗽。前面提过,脾虚咳嗽是内伤咳嗽的一种,但凡治疗内伤咳嗽,都不能只治咳嗽,也不能一味地宣肺化痰。

比如脾虚咳嗽,是由于脾脏的功能虚弱,连累了肺脏,所以肺只是标,脾才是本。

这里给大家推荐一个食疗方,对于脾虚咳嗽最合适不过了。孩子脾胃虚弱,粥是很好消化的。

茯苓苏子粥

原料:30克茯苓,9克苏子,粳米50克。

做法:

将茯苓和苏子洗净,倒入锅中,加水;

大火煮沸,转小火熬15分钟;

捞出药材,放入粳米,煮至粳米软烂即可。

用法:趁热食用。

功效:可健脾益气,止咳效果显著。

肺阴虚咳嗽,宜滋阴润肺

孩子的肺脏嫩弱,外感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弄不好就会咳很久,怎么也断不了根。老话讲“久咳伤阴”,肺阴虚咳嗽就可能是由外感咳嗽转变而来的。

内伤咳嗽中肺脏自身虚损,也会出现肺阴虚,引起咳嗽。

石斛银耳饮

原料:新鲜石斛2~3枝,干银耳2大朵,枸杞子10粒。

做法:

用冷水将银耳泡发洗净,撕成小朵;

枸杞子洗净,浸泡10分钟;

石斛去掉叶子,将茎切成小段;

砂锅里倒水,放入石斛、银耳,大火烧沸,转小火,30分钟以后放入枸杞子,加适量冰糖,继续炖至银耳软糯,关火即可。

用法:趁热饮。

功效:滋阴润肺,止咳。

如果有条件,大家可以尽量选择铁皮石斛,它是所有石斛中药用价值最高的一种,是滋阴的圣品。

内伤阴虚咳嗽和外感燥热咳嗽的症状确实很像,像是咽干口渴、无痰、少痰或痰中带血等症状,在这两种咳嗽中都可能出现。

一般来说,阴虚咳嗽会在夜间加重,同时,孩子的手脚心发热,盗汗潮热,小脸红红的,睡觉时容易惊醒;而燥热咳嗽大多发生在秋季,尤其是天气很干燥的时候。

咳有黄痰,可用鲜竹沥口服液

感冒咳嗽到了第三阶段,孩子会有大量的黄痰,黏黏地黏在嗓子里,上不去下不来。好不容易咳出来,马上又有一大块堵在那儿,好像怎么也咳不干净似的。

这个时候给孩子用复方鲜竹沥口服液,就可以很好地化掉黄痰,医院吸痰省时省力,又舒服许多。

但是大家要注意,如果孩子咳的是白痰,流清鼻涕,那就说明是风寒咳嗽,此时就不能用鲜竹沥口服液,否则会加重寒证。

在喝鲜竹沥口服液期间,不要吃油腻辛辣的食物。孩子爱吃的一些零食,像膨化食品、果脯、蜜饯不要吃了,碳酸饮料也不要喝了。另外,老话讲“鱼生火肉生痰”,海鲜又是发物,应该忌食。

饮食上面要以清淡为主,多吃青菜,适当吃一点豆腐。白色入肺,梨、甘蔗、百合这些食物能生津、润燥、化痰,对治疗痰热咳嗽很有帮助。

咳嗽快好时,宜吃点怀山药补正气

咳嗽快好时,大多数孩子都有脾虚的情况。这时候,要想彻底去除外邪,让孩子病好以后不再容易生病,可以给孩子吃点怀山药。

山药性平味甘,不燥不腻,入肺、脾、肾经,是健脾补肺、益胃补肾的上品。如果孩子脾虚导致大便不成形,那吃山药就对了。但如果孩子已经有一些便秘,就不要吃了,因为山药有固涩的作用。

向大家推荐一道山药粥。这味粥可以补脾,尤其对肺肾亏虚引起的干咳少痰、潮热盗汗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原料可选鲜山药,也可用干山药,但要注意,鲜山药和从药店买的干山药在用量上是有差别的。鲜山药用60克,干山药用30克就够了。这是四五岁孩子的用量,年龄更小的孩子要酌情减少。

山药粥

原料:粳米80克,山药丁适量。

做法:

将粳米仔细淘洗干净,倒入锅中;

加适量水以大火煮沸,转小火煮至粳米软烂,关火即可。

用法:早、晚趁热各喝一碗。

功效:止咳效果佳。

其实,山药治咳嗽并不是直接地针对病灶,而是间接地补足了脾阳,最终还是凭着体内的正气驱除了外邪。

精彩推荐「病入膏肓」的「膏肓」,竟然是救命要穴?!秋季泡脚好处多多,赶紧泡起来吧泡脚时按揉这些穴位,胜吃补药!一起泡脚吧水里加一料,泡脚效果很不同~还在失眠吗,试试这个神操作?三叉神经痛,那不是一般的痛每天一分钟,转手抻肩拉项筋(附视频)孩子发热、胃内有火怎么办?简单一推就搞定!帮助孩子清补脾土,轻松度过三伏天~急性咽炎,一招搞定!老师的福音,轻松保护嗓子!父母辛苦一时,孩子受用一世!往这儿看,解锁大米新吃法!牙疼的应急处理办法,你知道吗?号外!号外!“五白散”美容面膜秘方公布!腰疼别忽视,简单几招就搞定!“春夏养阳”——夏季最适合喝什么呢?绿豆汤NO!NO!NO!养生必养肾——小便咬牙扫码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zb/693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