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学堂
学了那么多,目的是要会用!周末我们花上1分钟的时间,看看在生活中怎样实际运用吧!
如何分辨和调理孩子各种“虚”?
以下是真实案例
如果是你的宝宝,你会怎么做呢?
问:
我家宝宝5岁10个月了,31斤,身高1米零7,经常积食,但又不像别的孩子那样舌苔白厚,爱出汗;给他助消化后感觉是阴虚,我试着给孩子吃太子参、麦芽,这样也上火了。给孩子滋阴,脾胃没办法运化,补阳的话,又上火,左右为难,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办?
答:
这个孩子看着明显的瘦小,体重不达标。检查孩子今天的状况:眼睛和喉咙没充血,说明没有感冒,但是舌苔很厚,脸色苍黄。孩子明显是因为脾胃长期的消化吸收不好。
家长说有阴虚,阴虚是什么样的表现呢?是舌瘦长,而且颜色偏红,或者是舌苔少苔,或者是地图舌,但是前提舌要偏红。这个孩子的舌偏淡,是气虚,没有阴虚。
没有阴虚不能随便滋阴。特别要提醒大家小儿复元方的用法。小儿复元方也叫高热复元方,就是治疗阴虚的,比如说发烧、流感,肺炎、喉咙发炎,发烧了好几天,烧退了以后,导致阴津受损,舌质红、舌苔少、或者是地图舌,这种状态才能吃小儿复元方。仅仅是感冒,普通的发烧,孩子没有阴虚的表现,是不合适用小儿复元方的。
孩子是气虚,吃个太子参都上火,健脾祛湿的同时,要再加一些消食导滞的药物,三星汤可能不够力,可以用布渣叶、莱菔子等来健脾助消化。
孩子是不是“虚”?是哪种“虚”?怎么调理?
实,就是有余,人体多出来的、有余的病邪。比如经常说的积食,就是食物多了,消化不了,在体内留存久了吸收不了又排不出去,就会形成病邪。
虚,就是不足,人体缺少的、衰退的正能量,一般多指正气不足。像我们经常说的脾虚,就是脾的能量不足,功率不够,那么运作的效果就不佳。
要提升孩子的阳气,也就是正气,就要补虚。要添补孩子所缺少的,就要先弄清楚他究竟缺的是什么,也就是搞清楚是哪种“虚”。
孩子最常见的,家长也最搞不清楚的,就是气虚、阴虚和阳虚。
1、什么样的孩子是气虚?日常怎么调?
气虚证的孩子是最多见的,我们仔细说一说一些典型的表现:
孩子经常脸色不好,青青黄黄的。
精神上常是兴奋的,教课书说气虚时少气懒言不愿动,这是成人的表现,孩子完全不同。大一点的孩子看起来好像不用睡觉,很兴奋,但是一活动多就容易累,就要家长抱;上楼梯上一会,就要家长拉着或者抱着,然后说话也有气无力的懒洋洋的。小的婴儿,稍微活动,就要休息、睡觉,哭声、讲话声都比较低。
天气一变,就容易感冒,食欲不佳。
食物的种类稍微发生变化,或多吃一点点,就容易积食、消化不良。
平时很容易出汗,很容易出现偏食、挑食。
大便前面比较干,后面比较烂。
舌质淡红,偏胖大。
小婴儿、三岁内的,食指的指纹往往是淡红,多数在风关、有一些会到气关。
家长如果仔细观察小朋友,肌肉都不是很结实的。
严重一些的还经常好像叹气,就是伸长脖子、胸部后移、吸一大口气,然后整个人就耷拉下来。这就是我们中医的“善太息”。出现“善太息”的小朋友,气虚都比较严重了,往往会发展为气郁。发展到气郁就很严重了,自闭症或者精神疾病大多都跟气郁有关。
气虚的孩子很容易反反复复的出现感冒、上呼吸道感染、喉咙发炎、消化不良、积食等情况。这类小朋友脾胃的功能都不好,目前的病位还在脾,并没有伤及其他脏腑,因此也多常见脾气虚。家长要积极的调理脾胃,给孩子补脾气。
怎么调理气虚的孩子:就是健脾益气。常用药材有:太子参、白术、黄芪、党参。平时在健脾消积的基础上,孩子胃口好时,可以给孩子少量的煲汤服用。
2、什么样的孩子是阳虚?日常怎么调?
阳虚可以说是气虚的加重和深化。以我的经验,气虚比较多见,阳虚较少见,但不是没有。
阳虚的孩子面色晄白,就是孩子面色青中带白,没有光泽。
孩子精神差,声音弱,哭闹时都是懒洋洋的状态,很容易疲劳,更加容易出汗。
小朋友很容易怕冷,手脚心经常都是不热的。稍微天气转冷、或者从热的地方进入空调房,热的手心立马就凉了。
这类小朋友手脚泡一下水,很容易皱、起皮。
饮食方面,喜欢喝热的,吃热的。
大便比较烂,经常有不消化的食物残渣。
小便次数多。
舌质淡胖,多有齿印。
指纹淡红,推而不畅,比较虚滞的状态。
整个人,偏虚胖,不愿意动,要穿很多衣服。
这类小朋友对环境、气候、饮食的改变,耐受度比气虚质更差。临床中,阳虚的孩子发生的疾病比气虚孩子更难搞。比如临床很多阳虚的孩子,反复的腹痛。查来查去都没什么问题,但就是反复腹痛。最多就是肠系膜淋巴结炎这一类疾病,但吃药效果都不理想。还有一些孩子小便多,甚至夜里遗尿,超过5岁的小朋友,夜里遗尿治疗起来就非常棘手了。这类孩子也容易得复发性口腔炎。
这类小朋友已经从气虚发展成阳虚,病位也更深一层,不单单是脾胃的问题,已经伤及到肾,病位常在肾,因此也多见肾阳虚。
怎么调理阳虚的孩子?这类孩子应该补补阳气、扶正祛邪,调理好中焦脾胃,提升脾阳的同时还有温肾助阳。临床常用的药材有核桃、锁阳、巴戟天、补骨脂、菟丝子、肉桂、附子、紫河车等。但是这类小朋友症状较重,而且这些药材不容易使用,家长不要随意煮给孩子吃,医院找医生系统的调理。
日常阳虚的孩子比例并不大,很多家长以为孩子阳虚,实际上还是气虚,只是气虚比较严重了。更要积极调理脾胃,防止孩子真正变为阳虚。
3、什么样的孩子是阴虚?日常怎么调?
孩子气虚久了,就会进一步导致气阴两虚的症状。阴虚是气虚的演变,是气虚的夹杂症状。
阴虚最常见的症状有:
精神疲倦,但是烦躁不安、脾气不好。
晚上睡觉都不好,可以发现手足心烫,经常摸着手足心烫、皮肤烫,但是量体温又是正常的。
大一点的小朋友可以表述口燥咽干等症状,喜欢喝冷饮,因为阴虚很容易虚火上炎,阴虚火旺的情况。
这类小朋友,消谷善饥,很能吃,但是吃再多都不胖。整个人瘦瘦黄黄,面色不好。
晚上睡觉也容易出汗,尤其后半夜明显。
大便干燥,颜色偏深。
这类孩子舌质红,瘦瘦长长,少苔,少津。有一些严重的,还会出现舌苔是一块一块的,地图舌。
指纹是淡紫,显于风关或者气关。
这类孩子,虽然不爱动,但是容易烦躁、发脾气。对环境、饮食的变化耐受度也不高。尤其对于燥热、湿浊的环境不耐受,像长夏,阴虚的孩子就会很难受。
容易虚火上炎,口舌生疮,脾胃差,容易积食,吃一点清热的也不行,吃一点补的又会加重,很麻烦。
怎么调理阴虚的孩子:这类孩子适合滋阴为主,但不能太滋腻,脾胃承受不了。广东常吃的清补凉、石斛、沙参、玉竹、枸杞、麦冬、百合等都可以。比如阴虚的孩子日常保健助消化,就可以三星汤加点麦冬。日常煮粥就可以放点百合。但是滋阴的东西通常偏凉,不是阴虚的孩子就不能经常滋阴。
都是“虚”,调理的方法却很不同,相同的就是都要及时给孩子助消化,控制不积食。都是要积极的顾护脾胃,如果分不清楚,那就用气虚质的方法来指导日常饮食和生活x。
孩子在健康的时候,保护好脾胃,就不会气虚;有气虚的表现就要重视,把脾胃调理好,就不会变成阴虚和阳虚。阴虚、阳虚是比较棘手的,可能要请医生系统调理。但是根源还是在你日常的喂养方法上。吃几贴药可以调理好,但是日常饮食喂养不调整,情况很快又会反复,就容易出现吃药没效果或者停了药一段时间又没用的情况。
《幼科发挥》有言:“小儿脾常不足,尤当调理,调理之法,不专在医,唯调乳母,节饮食,慎医药,使脾胃无伤,则根本固矣”。懂得把脾胃调理好,孩子情况改善也很快,甚至都不需要用药。
奖:
恭喜下面的家长获奖!请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