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共字
阅读需约6分钟
如果您正忙也可以选择听音频
拙劣的效果希望不会对您造成困扰我会继续不断改进。
点击下方收听音频
通常我们都喜欢用感冒发烧来形容一个人生病。但其实这是个被误用的词,有点类似于科学技术。我们总喜欢说科学技术,但事实上科学是科学,技术是技术,两者是不同的。感冒发烧其实也不应该连在一起用,只是感冒和发烧的重叠率实在是太高了,因此人们也就一直这么沿用了下来。
上几期节目里,我们已经知道了感冒是怎么回事,也知道了感冒有可能会发烧,我曾今说过要单独来一期讲述发烧,今天就来填补这个坑。除了感冒之外,很多其他疾病也会引起发烧,所以我们就先来看看我们为什么会发烧。
除了少数人是由于自身体内的原因引起的发烧外,绝大多数的情况下是由于外来病原体所引起的,当然包括了病毒。同样的,别的东西也会引发,比如细菌、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疟原虫,还有一些坏死物质等等。
这些东西进入到我们体内后,会吸引我们体内的巨噬细胞前来进行防御,因为它们是不明的有害外来物,因此作为体内的防御者,也就是免疫系统就开始工作了。
最普通的就是白细胞,而巨噬细胞它是我们白细胞的一种。巨噬细胞会释放出许多的介素,产生一系列的反应,以及相应的化学产物,这些东西叫做内生至热源,会作用于我们脑部的体温调节中枢。
(图侵删)
这个部位的作用说白了就是类似中央空调的恒温控制面板。
所有的至热源,包括内生的和刚才提到外生的,都可以引起体温调定点的升高。再通过增加代谢、增加肌肉收缩、减少散热等方式使得整个人的体温由内而外整体升高。
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升高体温呢?或者换句话说,为什么这些外来病原体进入人体后,我们的免疫系统要升高体温呢?通俗的来说就是想热死它们!是的,我们正是通过这样简单粗暴的方式活活热死这些细菌病毒。
我们要有一个基本的认识,就是生命的组成单位是氨基酸,而众多的氨基酸可以组合成形形色色的各种蛋白质。最最常见的蛋白质就是鸡蛋白了。而这些蛋白质想要保持活性是需要一定的温度范围的。
这点应该很好理解,就像我们人类,如果没有任何衣物的保护,那么我们的生存温度是极其有限的,太冷或太热都会要了我们的命。同样的道理,这些由蛋白质组成的病原体也存在着一些个温度上限。
比如说某个细菌,它的一些蛋白质活性的最高承受力是37摄氏度,那么只要将体温升高那么一两度就可以很好的抑制它们的蛋白活性,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细菌就没法活了,当然这个时间也是因人而异。
要是遇到一些需要较高温度才能抑制蛋白活性的病原体,我们的身体就不得不做出相应的调整,将体温进一步升高,这样才能达到效果。因此不同的环境、不同的感染,加上不同的免疫力,所带来的结果是不同的,有的人体温高,有的人时间长都是有可能的。
统计学上显示,一般我们的基础体温是36.3~37.3摄氏度,这都是正常的,通常是经过口腔和耳朵测得的结果。我们会把发烧做一个简单的分层:37.3~38摄氏度为低烧,除非是长期低烧,一般来说是长达3个月以上才行,否则通常情况下是无需担心的;
38.1~39摄氏度为中度发烧,要视情况而定,如果精神没问题,吃喝睡都正常的话也不用过于担心;
只有体温超过了39摄氏度是我们才称为高烧,这时候就需要去注意了,看看有没有其他的不良症状,精神状况如何,假如还是可以的话也不用提心吊胆,适当吃点退烧药就够了,假如三四天后依旧是这样,情况没有好转,甚至是恶化了,医院去做进一步的检查了。
为什么我医院呢,尤其是不推荐医院,有这么几个理由。
第一:绝大多数发烧是小病,有的会自行好转,有的只需稍微吃点常用药就够了,医院。
第二:大多数人的发烧最重要的是需要休息。医院的就医环境大家都是知道的,无论是挂号、看病,还是付钱、拿药等等环节,那都是人山人海,普通人都要费好大一番劲,别说是生病的人了。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一点,医院里的患者人数太多,是最容易交叉感染的地方。有时候自己明明没什么大病,只是感冒引起的发烧,如果在家好好休息可能就没什么事了。
(图侵删)
假如这时医院,很有可能会耽误休息,同时也使得感染其他疾病的概率大大增加,这就有点得不偿失了。尤其是孩子,可能本来就没什么大问题,医院一通折腾之后反而病怏怏了。不但家长们担惊受怕,心力交瘁,还加重了孩子的病情。
家长往往在自己生病的时候可以理性思考,但是到了孩子身上就会乱了方寸。所以大家千万不要一时冲动就把小事变成了大事。
医院,那么我们在家里可以做点什么呢?
假如体温没有超过39摄氏度,我们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比如温水擦身、减少衣物让体温降下来;要是超过了39摄氏度可以改为凉水来擦拭身体,尤其是那些温度高的地方,比如额头、脖子、腋窝、大腿内侧等等。
要是高烧让人无法忍受,也可以服用退烧药,或者辅助退烧的东西,比如退烧贴。可是这东西的效果并不好,想想看也是,那么巴掌大点的东西,能吸收多点热量啊?有时觉得效果还不错,只是额头局部降温了而已,体温调节中枢可是没有改变。
可是退烧药不是这样。以我们常见的小儿退烧药美林来看,它的有效成分是布洛芬,这是一种非甾体类抗炎药,能够影响我们的体温调节中枢,相当于我们直接将控制面板上的温度手动调低了。这就是它可以降温的原理。
尽管服用药物可以立竿见影地看到效果,但是我个人依旧觉得传统物理降温仍是首选。
不要一开始就服用退烧药的原因在于体温升高是为了消灭病菌,如果一开始就用退烧药,使得我们的身体从内到外的温度都降低了。可是它们的作用机理是混淆中枢神经系统的体温调节中枢,让它以为警报解除了,从而调低温度,虽然人会舒服。
但是病原体依旧存在,它们没有得到及时的清除,只会让疾病的时间延长,反而不利于身体。但是物理降温是作用在体表,没有改变中枢系统,因此不会调低体温,体内的病原体就可以继续被消灭而不受影响了。
还有很多人认为只要出了一身汗病就好了,因此会采取穿很多衣服,或是用捂被子的方式来出汗,以为这样会有利于治疗,这就犯了逻辑上的错误了,简单来说就是颠倒了因果关系。
我们发烧是为了消灭外来病原体。假如某次我们的体温升高到了39摄氏度,体内的免疫系统经过了三天的艰苦奋战,终于消灭了病菌,那么高体温也就没有用了,身体自然会将体温从39摄氏度降回到正常的37摄氏度左右,那么这多出来的2摄氏度左右的体温就是关键了。
我们都知道狗老是吐舌头是因为它们不会出汗,只有通过舌头散热。那么我们人类是怎么散热的呢?很简单啊,就是出汗!通过大量的汗液将多余的温度带出体外。
(图侵删)
所以当我们病好了,开始降温的时候,就是通过大量出汗的形式来完成的,而且是在较短的时间内,因为过高的温度不但不利于病菌,同样也会对我们自身细胞的蛋白长生产生不利的影响。
因此我们往往可以看到在退烧和出汗几乎发生在同一时间,以为是出了汗,烧就退了,殊不知其实是因为烧退了,我们才出汗的。
所以那些认为可以通过人工的方式出汗,来达到治疗目的的方法从根本来看就是错的。因为假如体内的病原体没有清楚干净,通过出汗降低的体温没多久又会重新再次升高,只有消灭了病原体才是最终的目的,出汗仅仅只是附带的而已。
当然,这时候我们就要注意补水了,尤其是出汗之后,更是要多喝水才行,不然就不能达到很好的降温效果了。
所以那句老是遭人诟病的:生病多喝水,其实是正确的。各位女性朋友,今后再听到你们的老公或是男朋友叫你们多喝水的话,千万不要觉得是他在敷衍你哦,因为他们真的是为了你们的身体着想啊。
最后,我想说的是,发烧不可怕,了解一些基础的小常识有助于你更好地掌握自己的健康,减少生活中一大堆的麻烦和心里负担。当然要是你实在没办法分辨和处理的话,还是去找个医生好好的看看吧,千万别耽误了病情。
以上就是我对日常发烧的一些看法,希望我的叙述能对你有所帮助。
思考题:
最后我想给大家留个思考题:你在遇到发烧的时候,第一个想到的办法会是什么呢?
欢迎回复,交流想法。
祝健康。
这里是孟医师的《健康骑士》栏目。
我们下期再见。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音频和文章内容均为原创
版权归作者所有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