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面三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发热原理、孩子发热时如何护理。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如何做好孩子发热的预防工作,还有孩子发热后抽搐(惊厥)该如何应对。
浙医院的叶盛医生,对孩子发热的真相、各类温度计的使用规范、抗生素、热性惊厥和家庭护理等方面进行讲解。
以上来自部分妈妈对叶医生的真实评论,我们也相信妈妈们一定能通过课堂收获满满~本次课堂可在唯爱妈妈课堂收听,所有养育课程均无需付费,欢迎妈妈们一起来学习!
/点击小程序学习课程/
目录
01宝宝发热知多少
02宝宝发热不慌乱
03如何把握宝宝发热的就诊时期
04做好宝宝发热的家庭护理
05宝宝发热后抽搐莫慌张
(其中01-03在上集,点击下方链接即可学习)
医生来支招
孩子发热的应对方法(上)
内容关键:发热预防疫苗接种
上期已经讲过发热是宝宝在成长过程中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接下来我们详细的来讲讲,预防发热需要做些什么?
勤洗手
孩子发热大多数是病毒或细菌感染引起,预防感染最好的方法之一当然是避免接触感冒的孩子和家人,但往往很难避免,勤洗手可以减少病毒或细菌传播的机会,是预防感染传播的最佳方法之一。
①给孩子做榜样,和孩子做同样的事情。在吃饭前、上厕所、接触生病的人、抚摸动物后以及乘坐交通工具旅行时,教宝宝不要摸自己的脸、摸鼻子、摸嘴。并且我们带头和孩子一起洗手,言传身教,渐渐的让孩子养成习惯。
②教孩子如何彻底洗手。很多宝宝洗手就是将手用水冲一下,或毛巾一擦,洗手效果没有达到最佳水平。在开始时教孩子如何认真洗手,用肥皂或洗手液涂抹每只手的正面和背面,并在流水下完全冲洗。
③有可能的话随身携带洗手液。在外出洗手时可以用到,也许就是一个小小的细节,减少了宝宝感染的机率。
养成一些好习惯
①尽量避免宝宝用手摸或揉鼻子、嘴巴或眼睛,因为这是病毒和细菌进入体内并引起感染的主要途径。
②教孩子咳嗽或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部遮住嘴巴,并且尽可能在咳嗽或打喷嚏时远离别人,以免将细菌或病毒传播给别人。很多时候保护别人也就是在保护自己,于人方便、自己方便。
③避免和孩子共同使用生活用品,杯子,毛巾、碗筷等。相比较于孩子,我们的抵抗力和免疫力远远高于孩子,很多时候我们虽然没有感染,但大多属于病原体携带状态,共用生活用品会增加孩子感染的机率。
④勤洗床上用品,在流感高发等时期避免去人群密集处,在家里多开窗多通风,合理的户外活动,均衡饮食,婴幼儿鼓励母乳喂养,这些对增强抵抗力、减少发热有益。
疫苗接种
疫苗可预防某些严重的甚至致死的感染。它们能让身体做好准备,来对抗可导致感染的致病微生物。疫苗有助于防止孩子生病,如果孩子确实生病了,如果接种过疫苗也有助于防止其出现严重病情。应该说只有接种所有的疫苗(不管是自费还是免费的),才是真正增强孩子抵抗力靠谱的途径。按世界卫生组织所说,预防疾病最靠谱的还是预防接种。
疫苗的接种,一言以概之:就是所有的疫苗都值得接种,都是人类科技的结晶,接种疫苗,利大于弊。国家免费的疫苗当然不能落下,需要自费的二类疫苗也要都接种。
比如说:6月龄以上婴儿,推荐每年接种流感病毒疫苗。比如按时接种轮状病毒疫苗,还有引起重症手足口病的元凶EV71病毒的疫苗,还有肺炎球菌疫苗,水痘疫苗,嗜血流感杆菌疫苗等。
有些家长认为接种疫苗会带来很多副作用,也有些家长认为,只要接种国家免费疫苗就行了,这都是片面的、不正确的。
我们之所以分为一类苗、二类苗,一方面与生产能力这些政策因素有关,另一方面,也是国家财力还没有达到不足以为所有疫苗买单,这个时候我们用家庭财政来弥补就很有必要了,我们的孩子能够享受到发达国家孩子的疫苗保护待遇。
值得注意的是,我们不建议将中草药、维生素、矿物质或益生菌或者任何所谓自己称能够增强抵抗力的药物,把这些用于预防儿童的发热感冒,这些药物作用都没有被证实,而且可能有害,因此并不推荐。
内容关键:热性惊厥表现、发热抽搐处理、热性惊厥就医
宝宝发热后抽搐莫慌张
部分家长也许已经遇到过宝宝发热后出现抽搐,也有些家长虽然没有遇到过,但每当宝宝发热就一直恐慌:发热这么高孩子会抽筋吗?接下来我们就将和大家一一讲解。
热性惊厥是指孩子因为发热导致的惊厥,通常年龄在6月龄至5周岁间。诊断的时候需依靠医生来排除掉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或者炎症,排除掉可能导致惊厥的全身代谢异常,而且以前在体温正常时这个孩子应该没有发生过抽搐。
需要注意的是热性惊厥不只是烧到39℃及以上才会发生,只要体温高于38℃都是有可能性发生惊厥的,惊厥通常发生在体温上升期。现在为止,并不认为热性惊厥是癫痫的一种,癫痫往往以反复的无热惊厥为特征。
热性惊厥而且具有年龄相关性,我们刚才讲了,在6月龄到5周岁之间,大家推测可能与还没有发育完全的神经系统以及潜在的一些遗传因素有关。
除了年龄之外,我们常见的已经知道的危险因素包括体温高、病毒感染、近期有疫苗接种,或者之前有既往的热性惊厥病史,或者有热性惊厥的家族史,有这些危险因素容易发生热性惊厥。
发生热性惊厥时,孩子表现?
发生惊厥时,孩子通常会失去意识
四肢僵硬抖动、双眼上翻、眼睛定住
有时候会口吐白沫,口唇发紫
抽搐时呼之不应(叫他没反应)
大多数不超过5分钟,最多一般不超过15分钟
抽搐后可能出现短时间意识模糊或困倦、想睡觉
发热怕冷的寒战发VS热性惊厥
那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区分:
寒战很少出现脸部的肌肉抽动,并且寒战的时候,意识是存在,叫宝宝是知道的,寒战的时候呢,家长握住孩子发抖的手脚,这个抖动能够止住。
但热性惊厥,脸部肌肉往往会抽搐,叫孩子的时候时往往没有反应,而且不是手能握住它,这个抽搐就能停止或控制的,是控制不了。
如果很难区分,只要有人手空,争取用手机拍下视频,之后还可以请医生帮助你指导你来区分是寒战还是抽搐。
发热抽搐怎么办?
①首先,推荐立即开始计时。抽搐发生的时间到底有多长,伴随着焦虑的心情有时候很难确定。往往事实上才两三分钟,但作为孩子父母由于非常焦虑,心理上的时间会延长,有时候甚至感觉有十几分钟。而抽搐的时间长短,处理上是不一样的。
为了避免这些主观的时间判断,建议立即看一下手机截个屏,把时间固定下来(截屏上是有手机时间的)。等到抽搐停止之后,再次看一下手机截个屏,这样的话,起止时间我们就有记录了(这是我个人经验里面最方便的记录时间的方式,手机现在都是可以随手记录的,但手边是不是有一张纸、一支笔,那就不一定了)。
②我们孩子放在平面上,移开附近坚硬或者尖锐的物体(这些坚硬、尖锐的物品有时候会损伤到孩子),松开孩子紧身或限制性衣物。另外,抽搐时有时候会出现呕吐,口腔分泌物较多,我们把孩子的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到气道里。这时候家长应保持近距离观察孩子的情况。
③为了避免描述不恰当,(还是那句话),只要人手够,强烈建议家长用手机录像功能把抽搐过程拍摄下来,以便就诊的时候,把视频给医生看。视频能够提供的信息量,远远大于我们家长的语言描述。医生凭借着视频,可以更好的给出判断。
④在这期间,家长不要约束或干扰孩子的动作,不要寄希望于他在抽,我用手紧紧压住他不让他抽,没有必要做这个事情,相反给孩的身体带来损害。也不要掐人中,并没有证据认为掐人中有用,相反给孩子带来皮肤和组织上的损害(在我们急诊室,有时候就会看到人中这里血淋淋的,被家长掐的);
我们也不需要塞任何东西在孩子嘴里,包括不需要塞家里的筷子、汤勺、或家长的手指(医院急诊室,有时候会冲进来抱着抽搐孩子的家长,孩子抽搐着,喉头发出声音,家长也痛苦的尖叫着,因为他把自己的手指塞进了孩子的牙齿之间,被咬的嗷嗷大叫)。
孩子是不会因为抽搐而把他自己的舌头咬断吞下去。刚才的这些错误的操作:塞东西、约束孩子的动作、掐人中,这些错误的操作不但不能缓解宝宝的症状,没有停止抽搐的作用,而且可能导致宝宝受伤,损伤宝宝皮肤甚至引起窒息。抽搐不足五分钟,是不需要使用任何药物的,完全可以等待。
出现以下情况,马上call!
①热性惊厥超过5分钟
②热性惊厥后出现呕吐、出现脖子僵硬、呼吸困难、意识状态不好
③在一次发热病程中,第二次出现抽搐
孩子发生热性惊厥,需要做检查吗?
应该说,明确考虑单纯热性惊厥是不需要住院,不需做任何检查,包括不需要做头颅CT,不需要做核磁共振,不需要做腰椎穿刺,也不需要做脑电图。除非医生要排查其他疾病的诊断的需要,这个时候才根据医生的建议,选择进一步的检查跟治疗。
热性惊厥的小朋友预后(也就是结局)总体上是良好的,最后发展为癫痫的机率仅仅为1-2%。热性惊厥很少出现神经系统的后遗症(包括智力下降和行为异常)。
如何预防热性惊厥?
很遗憾这个问题的答案是目前没有任何办法可以预防抽搐。
①退热药是不能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的,我们知道很多妈妈会害怕宝宝发热后抽搐,只要有一点发热就让孩子吃退热药,实际上,退热药只能降低温度,改善孩子舒适度,并不能预防热性惊厥的发生。
②不需要常规使用地西泮片(安定片)。对于反复出现热性惊厥的孩子,只有在医生指导下,医生觉得有特别必要的时候才口服,目前的证据并不推荐常规运用地西泮片来预防下一次的抽搐。抗惊厥药物一般不作为预防,仅仅作为治疗超过5分钟的惊厥控制。
对一些抗癫痫药物,长期吃有一些证据认为可能会减少后面热性惊厥的机会,但是这些药物本身付出的代价似乎也挺高的,所以现在的临床证据并不推荐常规需要吃抗癫痫来进行预防。
孩子发热不可怕,只要我们正确处理,科学用药。那么关于儿童发热的课程就此全部结束了。对这一期课程有什么疑问或感受,欢迎您在留言区留言。
下一期医生来支招栏目,给大家送上有关儿童咳嗽的相关内容,敬请期待!
关于唯爱妈妈小程序
唯爱妈妈线上公益支持平台,为单亲母亲及面临婚姻家庭问题的困境女性,提供心理咨询、法律援助、公益保险、职业发展、政策资讯、素养课程等领域的公益免费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