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dquo高考前染上毒瘾,我妈喂的

来源:积木育儿

作者:黄翡

前两天,一则热搜的视频新闻看得我毛骨悚然:

此前,海南三亚警方破获了一起新型毒品案。

不同于以往新闻中报道的贩毒(粉末状毒品)案件,这次毒贩分子竟然将毒品伪造成饮料的模样(液体状),试图混入当地市场进行贩卖。

这些“伪装”后的毒品到底长什么样?

看到它们的真面目,真的把我惊到了,这和普通的饮料根本没什么两样!

图片来源:三亚广播电视台

细思极恐!

这样炫酷的包装,显然不是给“久毒成瘾”的“瘾君子”准备的。

警方介绍,这个看起来跟饮料一样的新型毒品,成瘾性非常高,是专门用来迷惑青少年的!

更可怕的是,这些新型毒品已经流入市场了!

学校附近的KTV、某个不知名的小超市、小商店饮料货架上,孩子可能随手就能买到,然后毫无防备地把毒品当饮料喝进肚子……

据了解,这款名为“咔哇潮饮”的饮料中,含有“γ-羟基丁酸”(第一类管制精神类药品)。一旦滥用就会造成暂时性记忆丧失、恶心、呕吐等症状,如果与酒精并用会加剧危险性,甚至会失去意识、昏迷及死亡。

不少网友直呼:太恐怖了!真的很容易骗到未成年人,千万不能碰啊!

谁能想到,毒品换个包装、换个身份,居然轻易地就被人们买到,更被毒贩子大摇大摆地送到我们的孩子身边,让人防不胜防!

可更让人想不到的是,还有一些毒品化身为“补药”,不仅迷惑了孩子,还迷惑了家长,被父母亲手喂进孩子的嘴里!

年,新京报曾报道过一个高三女生,在高考前染上了毒瘾。

而这个所谓吃了能让孩子提高学习成绩的“聪明药”竟然是妈妈买给她的!

田静(化名)是一名高三学生,高考在即,可成绩却不太理想。

妈妈递给她一粒白色药丸:“有人吃了这个成绩就变好了,你试试。”

田静想都没想,混着水吞了下去。

那阵子,在妈妈的督促下,田静每天都会吃两粒,甚至三粒。

没想到,这之后田静觉得自己头脑特别清醒,像电脑一样能记住任何东西,学习上“开挂”状态启动。

两个月后,田静的学习效率真的提高了,月考稳坐年级前十的宝座。

那时候她觉得,妈妈给自己的白色药片,简直是助力学习的神器啊。

可慢慢地,妈妈发现了孩子的异常:

服药一个多月的时候,田静开始大量掉发、失眠的症状,整夜整夜辗转反侧,痛苦不堪。

担心孩子出什么问题,妈妈立马停了药。

本希望孩子停了药后能恢复正常,没想到,停了药后的田静,比没停药前的的状态还要差,她经常感觉全身都不舒服,头疼、恶心,根本没法集中精力好好学习。

医院检查后才发现:

原来,这种所谓的“聪明药”,真正的商品名称叫“利他林”“专注达”,跟冰毒成分苯丙胺,有相似化学结构,成分差不多。

在国内,利他林被列为“第一类精神药品”,和冰毒同等级别。医生介绍说,这种药越吃会越上瘾,剂量也会越来越大,非常危险。

妈妈当初买它,也是听说这种药能够让一个人在短时间内提升“智力”,对于正在上高三的学生来说,是一个“好东西”。

可是没想到竟让孩子因此染上了毒瘾!

妈妈愚蠢的行为让人感到气愤,这相当于毁了自己的孩子啊!

但更可恨的是这些不法毒贩,打着“聪明药”的旗号,将毒品专门卖给那些想变聪明的学生!

据调查,像田静一样吃“聪明药”提高学习成绩的学生还有很多,有的卖家甚至成立了“聪明药”交流群,用“高考”“考研”等字眼进行宣传,还有人每天在群里分享用药经验。

因聪明药而染上毒瘾的患者中,最小的年仅14岁!

把毒品伪装成能有助学习的“聪明药”,除了让人毛骨悚然外,也给我们敲响了警钟:

世上没有后悔药,同样,也没有聪明药。

千万别想着不动脑就能变聪明,任何想一劳永逸、走捷径的事情都是骗人的。

或许,就是因为一次的好奇或从众心理,就会在坏人的诱骗下掉入永远无法回头的深渊。

然而,坏人之所以坏,是因为他们没有人性的底线。

近年来,各种极具迷惑性的新型毒品不断出现,悄悄地盯上了我们的孩子!

毒贩不择手段地牟取暴利,毒品的伪装也越来越五花八门,很多看似正常的糖果、零食、玩具……它们的背后都暗藏杀机!

然而,多一人知道,少一份伤害。

下面,我们整理了一些专门针对青少年而伪装的毒品,希望父母都能提高警惕,同时也教会孩子如何识别和鉴别这些新型毒品。

●邮票●

新型毒品LSD,俗称“邮票”,外观与普通邮票无异,主要成分为麦角酰二胺(LSD),属于半人工致幻剂,毒性是一般摇头丸的3倍,几微克就足以让人产生幻觉。

可怕的是,这种“邮票”只用接触皮肤就能起效。

使用后通常会心跳加速,血压升高,并出现急性精神分裂和强烈的幻觉,严重的会产生轻生念头,甚至曾有人服食后跳楼自杀。

●奶茶●

“奶茶”以粉末状为主,与正常的咖啡、奶茶外形无异,即冲即饮,冲泡后散发奶茶香味。

这种“奶茶”多为冰毒和K粉混合而成,食用后会使人产生强烈的兴奋感,且极易成瘾。

长期食用会消耗人的体力,降低人体的免疫功能,严重的还会导致神经中毒反应,甚至会致人死亡,对身体伤害十分巨大。

●果冻●

这种果冻状物品与市面上售卖的食用果冻大小、形状基本相同,外包装上有特殊的标记。

其含有冰毒、大麻等成分,形式比较新颖,有强烈的致幻作用,一旦误食,后果不堪设想。

●跳跳糖●

又叫“爆炸糖”,包装上写着“跳跳糖”字样,还画着可爱的卡通图像。

“跳跳糖”是多种毒品的混合物,遇水即溶,即冲即饮。与各种饮品混合后口味都不发生变化,甚至香味都相似。

这种新型毒品后劲很强,喝一次两天大脑都会处于兴奋状态当中。

●巧克力棒●

这种巧克力棒,又名“雅典娜小树枝”“维纳斯香薰”等。

经国家毒品检测,其中含有我国管制的MDMB-CHMICA成分。

经专家论证,1克MDMB-CHMICA的依赖性潜力相当于10.5克海洛因,吸食后,人会产生强烈幻觉,严重的神经中毒反应还会危机生命。

●可乐●

“可乐”的包装很像我们平时喝的可乐缩小版,是跟藿香正气水一样的小型药剂瓶。

其主要成分为氯胺酮,吸食微量就会致人产生幻觉,引起发狂症状。

与冰毒相比,“可乐”的市场售价高出冰毒10倍,吸食方法不同,对人体危害也更大。

●曲奇饼干●

从外表看,与某款曲奇饼干并无差异,非常仿真。但打开包装袋后,并没有真正饼干的香气,从气味上其实很好辨别。这种大麻饼干价格昂贵,一片售价高达50元人民币。

大麻“麻痹性”很大,与香烟相比,大麻烟对肺部的危害是香烟的十倍。

长期吸食大麻会破坏中枢神经,人会变得焦虑、暴躁,甚至可以出现幻觉;严重的还会损害心脑血管和免疫系统。

●巧克力●

与真正的巧克力相比,这种“巧克力”包装简陋,没有任何品牌商标。

虽然形似巧克力,但它其实是毒贩用大麻熬成的油掺制成的“巧克力”。大麻的危害不言而喻,这里再次提醒家长教会孩子辨别毒品。

●彩虹烟●

因人在吸食的时候,会产生五彩斑斓的烟雾,“彩虹烟”因此得名。

它的外形和普通香烟很像,自带香气,混杂的毒品成分不明,因此危害更大。

更令人担心的是,彩虹烟的使用者平均年龄不足18周岁。不法分子将“彩虹烟”的目标直接瞄准青少年群体,让很多未成年人接连中招。

钟南山在去年的国际禁毒日的宣传片上这样说道:

“吸毒是绝望和死亡的代名词,生命只有一次,少年更应珍惜。”

面对这些形态各异、五花八门的新型毒品,我们做家长的究竟如何做才能保护好我们的孩子呢?

?多给孩子普及毒品知识,而不是讳疾忌医,避而不谈。

只有让孩子了解毒品,知道毒品的危害,“知己知彼”才能更好的避免他们误食毒品,甚至被有心人欺骗和利用。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zb/935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