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少回答孩子疾病方面的问题了原因在

告别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5778321.html

自从我们学习了点儿医学的皮毛,决定坚持循证育儿后,其实特别不理解,医院的医生大多不循证?为什么能自愈的疾病动不动给孩子开一堆药?还老爱开抗生素?

刚开始我、炸炸和二猫也经常在群里回答一些问题,毕竟很多新手妈妈确实懂得不多,连日常护理都有很多疑惑,但后来,通过这3件事,我们越来越感受到:

1、看似简单的疾病可能没有那么简单,黑天鹅事件虽然罕见,但依然可能发生,哪怕出现一次,就可能毁掉很多人;

2、医患关系很敏感,医生一般会做更加谨慎的决策,宁可错杀尽量不放过。

第一件事:脊灰疫苗的黑天鹅事件

第一件让我特别有感触的事儿,是年徐州出现了首例“1+3”VAPP。

当时江苏接种脊灰疫苗的方案是1针灭活疫苗(IPV)+3次脊灰减毒疫苗(OPV),而当时徐州有个才4个多月的孩子,在第二次口服脊髓灰质炎滴剂后,引发疫苗相关麻痹型脊髓灰质炎病例(VAPP),被鉴定为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损害程度为二级丙等。

详情点击》》徐州4个多月宝宝口服脊灰疫苗后,残疾了……

也就是说,这个孩子双上肢肌力受损,下肢几乎丧失运动能力,将来预计也不可能恢复。

结果让人很难接受,但确实是非常罕见的情况,这例VAPP有多特殊呢,它是人类有史以来第一例序贯程序后出现肢体残疾的案例,这是一个悲剧的标志性事件,也是非常典型的黑天鹅事件。

江苏省从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脊灰疫苗“2剂灭活疫苗(IPV)+2剂减毒活疫苗(bOPV)”免疫策略,但要实现4+0(五联疫苗可实现),应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详情点击》》好消息!江苏脊灰疫苗接种程序升格为“2+2”,新手爸妈一定要了解这些!

第二件事:像极了常见病,连医生都容易误诊的川崎病

在有朋友分享她儿子的经历之前,“川崎病”对我们来说还很陌生。

孩子持续高烧但精神状态良好,怎么看都觉得像普通感冒,当手指尖和下眼睑开始发红时,医生诊断为“高烧引起的咽峡炎”。

后来眼睛和手越来越红,舌头也开始有点像上火一样,白细胞和C-反应蛋白非常高,医生给开了两天头孢挂水。

挂水到半瓶,身上出现红点子,挂水前做的头孢检查没有问题,医生说是过敏,让停针回家观察一天,晚上持续高热。

第三天,眼睛红得越来越厉害,身上红点越来越多,医生开不出来药,建议住院观察。

孩子的状态越来越不好,开始没有精神,昏睡也吃不下东西,嘴唇干裂,我儿子比较听话,他难受不舒服还会自己要吃要喝,但是不太能吃下,接下来两天就一直是昏睡不醒。

第五天,医院碰到治疗过川崎病的医生,终于确诊,孩子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详情点击》》连续高烧5天,像极了感冒和荨麻疹,徐州妈妈分享孩子川崎病的就诊经历!

第三件事:得了疱疹性咽峡炎,3天后女童死亡

这件事是最近发生的,一个2岁宝宝被诊断为疱疹性咽峡炎,连续发烧三天后,医生根据胸片诊断为支气管肺炎;输液时孩子出现惊厥昏迷,医生抢救后情况并没有好转,当天下午因病毒性脑炎去世。

手足口也好,疱疹性咽峡炎也好,都算是儿童常见病,虽然没什么特效药,但一般来说日常做好护理就能自愈。

但是,根据一些统计数字,手足口病出现重症患儿的比例大概是0.1-0.3%,而某些年份肠病毒EV71比例可以占到手足口病总数的接近一半。而重症手足口病中,绝大多数都属于肠病毒EV71感染。

重症的比例不算特别高,但是,只要有概率,就有可能发生。

详情点击》》发烧三天,孩子没了!重症疱疹性咽峡炎,竟然还会要命?

最后:我们变了

提到这三件事,想说明什么呢?

第一,越了解越发现,以人类疾病的复杂程度,哪怕是系统学习过多年,并有一定临床经验的医生,有可能也无法在第一时间判断具体的病种,更何况我们这些只是学习过皮毛的普通人呢?

概率事件客观存在,黑天鹅事件也客观存在,发生在远方的是新闻,发生在自己身上就是灾难。

因为了解,所以敬畏,因为敬畏,所以越发谨慎。

没错,我们坚持学习,并且倡导循证育儿,但是,我们能为自己的孩子负责,却没办法对给出建议的每个孩子负责,因为我们没办法时刻观察这些孩子的状态,更无法及时了解病情的变化。

那么,请容许我以小人之心揣度一下,如果出现任何不可控的问题,曾经给出建议的我们,有没有可能被追责甚至讹诈?

这个问题,答案并不重要,但我们在自问后,决定与其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所以,我们建了会员学习群,希望大家能自己学习,做到心中有数,能应对一些相对简单的情况,如果遇到复杂的问题,又不那么信得过线下医生,线上也有很多循证的儿科诊所,直接接受1对1付费服务,更专业也更科学。

图片来自:现代育儿百科

同时,我们尽可能减少了对疾病方面的“指手画脚”,是保护你们的孩子,也是保护我们自己。

第二,我们的心理发生了变化,所以更能理解医护人员了,在医患关系如此紧张的今天,就像裴医生说的那样:

家长问:我孩子发烧好几天,怎么办?

医生答:发烧是好事,有助孩子对抗感染。

家长再问:孩子还老咳嗽,看着好难受,有什么办法。

医生:咳嗽是好事,有助于把痰液咳出避免肺炎。

家长再问:孩子发烧咳嗽老不好怎么办?

医生回答:让他多休息慢慢会好,医院来。

然后,医生会挨打吗?

换位思考,就能更明白医生的难处。

为了谨慎起见,开全包围式的药,是不是也可以理解?

最后,当妈以后,我们学习护理,学习育儿,并不是想直接取代专业人员的工作,而是想了解更多,拥有更多选择权,比如选择不给孩子吃中药/注射中药,选择不给孩子吃药监局划为禁用或者慎用的药品,选择不给孩子乱补维生素……

如果每次遇到任何风吹草动,都只能求助于别人,哪儿还有什么选择权呢?

再分享一些靠谱的医学权威机构网站吧:

默沙东诊疗手册(有中文版)、世界卫生组织WHO(部分有中文)、美国儿科学会AAP、美国儿科学会旗下科普网站healthychildren、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心CDC、美国梅奥诊所、美国妇产科医师学会、英国国民保健服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zb/9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