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可以治愈吗 http://m.39.net/pf/a_7157873.html
大风呼呼吹,温度咔咔降
每年这时候,有孩子的家庭就开启戒备状态
因为“我”就要出场了!
我的名字是“发烧”
更专业的名字是“发热”
很多爸爸、妈妈都不喜欢我
但其实是他们不了解我
各位爸爸妈妈,你们嫌弃我之前,请容许我为自己辩解下。从属性上说,我真的不是坏人。
关于我的出身,官方的说法是:发热是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机体核心温度升高的状态[1]。
太复杂,听不懂?
简单点说,首先我不是病,而是身体应对“外敌”后的一种状态。
人生在世,总要遇到些细菌、病毒的攻击,一旦外敌入侵,人体免疫系统就会呼叫“千军万马”(比如树突细胞或巨噬细胞)来应战。
双方战斗过程中,我方战士打得热血沸腾,就会产生战斗激情——细胞致热因子,这种“战斗激情”传导到指挥部——下丘脑,就会引发一系列反应,让人体一部分或全身发热,这就有了我。
一句话概括:我是免疫系统战斗的见证,而且这种战斗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对身体有益的,是不会影响孩子健康的[2]。
当然,我也必须承认,孩子发热之后确实会不舒服,可能会变得不爱吃饭、不爱动、睡不好。少数的宝宝可能因为发热出现热性惊厥,也确实不是我的本意[3],我先向孩子们说声抱歉。
每个孩子都是家里的小心肝,他们头一热、脸一红、体温稍微有点波动,家长们就担心得不行,认为是我找上了孩子。
其实,这件事情真的应该冷静下来看。
首先要知道,不管是大人还是孩子,体温都不是一成不变,只是相对恒定,这和环境、性别、时间等好多因素有关系[4]。
比如说孩子下午的体温就比早晨要高一些;宝宝在吃奶、哭闹等正常活动后体温也会升高;所以孩子的体温有暂时小波动很正常,爸爸妈妈们不要自己吓自己。
那么,怎样界定是我发作了呢?正规的定义是这样的:体温升高超出1天中正常体温波动的上限,举例来说:小宝平常一天中体温范围为36-37℃,突然有一天变成了37.5℃,那么小宝可能是发烧了。
在临床上,通常腋下正常温度波动在36℃~37℃之间,如果腋温≥37.5°C或肛温≥38°C可认为是发热。家长们也可以参照这个来做简单判断。
另外,我也有不同的成长阶段,以腋下温度为标准,我分为低热、中热、高热、超高热四个等级。具体来说,是这个样子的[5]。
(1)低热:37.5~38.0℃
(2)中等度热:38.1~39℃
(3)高热:39.1~41℃
(4)超高热:41℃以上
多看医典:“感冒要吃,发烧要饿”有道理吗?
如果确认孩子和我沾上边,我知道又一场“大战”打响了,这不是身体内的“免疫大战”,而是守护孩子的“家庭大战”。
老人说要“捂被子”,宝爸宝妈要“擦酒精”,还有人说要打针……
鉴于谁输谁赢,“大战”都关系到孩子健康,今天,有三点,我必须重点说明下。
1.发烧该不该捂被子?
提出“捂被子”“加衣服”的奶奶很有底气,毕竟这可是老祖宗传下来的老习惯。
但恰恰是这种千年的错误更加害人啊!
孩子的体温调节机制并没有大人那么强大,如果加衣服、盖被子,把握不好尺度,孩子体温上升得太快,会被捂出“捂热综合征”[6]。
这个病严重了会引起孩子多器官的功能障碍甚至功能衰竭,还会让孩子留下脑瘫的后遗症,甚至死亡。
这可真的不是在吓人!
2.物理降温靠谱吗?
既然发烧不该捂被子增温,那么物理降温应该没错吧?比如,用酒精擦脑门儿?用冷水擦身体?用退热贴?
虽然这代表了很多年轻父母的看法,但是研究显示,也并没有用。
记不记得前面提到过我的一个官方定义:
发热是致热源作用于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体温调定点上移,导致机体核心温度升高的状态。
这里面提到一个“体温调定点”,不管是用酒精还是用冷水,物理降温仅仅是单纯地让身体冷了下来,但没有深入身体内部去把“体温调定点”降下来。
而且,大面积地使用物理方法降温,身体就会起鸡皮疙瘩、打寒战,这是身体在启动相关机制升温[7]。
所以呢,《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中明确写道:强不推荐使用温水擦浴退热,更强不推荐冰水或乙醇擦浴方法退热[8]。
至于现在市面上流行的退热贴,其实多数是凝胶膏剂,用水凝胶的水汽挥发带走热量,也属于物理降温,并没有多大作用。无论是国内和国外的指南,都没有肯定它的应用。
记住这里是强不推荐哟!所以爸爸妈妈们不要再坚持了。
3.打“退烧针”可以吗?
说起“退烧针”,就必须得说说退烧针的代表针:柴胡注射液,这个世界上首个中药注射剂品种,在年就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标明为儿童禁用。再比如赖氨匹林,也在年被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列为16岁以下儿童慎用,3个月以下婴儿禁用。
其他类型的退烧针,比如说安痛定注射液可能会致死,赖氨匹林可能会导致癫痫。
另外还有地塞米松,会抑制免疫反应;安乃近也有严重的血液系统不良反应。
所以家长们,真的不要为了退烧而冒这么大的险啊!
既然这不行,那不行,那么孩子遇到我,到底该怎么办呢?
如果孩子体温仅仅低热,一般状况良好,吃饭、睡觉、玩耍都很正常,家人可以不用进行退热处理。这时候主要让孩子多喝水,多休息,吃好消化的饮食,适当少穿衣服避免捂热。
如果孩子温度超过38.5℃,而且有不舒服的表现,首选口服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
当然,大家还要记得,我也可能是疾病的表现,所以不要仅仅想到退热,爸爸妈妈们更应该做的是让医生帮忙找病因呀!
有下面三种情况,医院哟!
(1)孩子出现高热或超高热(体温>39℃)。
(2)婴幼儿发热,即使体温不太高或无其他伴随症状,医院。
(3)6岁以上的学龄儿童发热,如果一般状况良好,而且没有其他不舒服的表现,可以暂行观察2~3天,如果没有好转或出现了新的症状,医院。
好啦!我要说的说完了!你们是不是没那么怕我啦!
参考文献
[1]TheCommissionforThermalPhysiologyoftheInternationalUnionofPhysiologicalSciences(IUPSThermalCommission).Glossaryoftermsforthermalphysiology:thirdedition[J].JPNJPhysiol,,51(2):-.
[2]SullivanJE,FarrarHC,theSectiononClinicalPharmacologyandTherapeutics,andCommitteeonDrugs.ClinicalReport-feverandantipyreticuseinchildren.Pediatrics,,(3):-
[3]王永政.小儿高热惊厥症的诊断与治疗[J].实用医技杂志,,12(10):-.
[4]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简化版)[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11(2):97-98.
[5]万学红,卢雪峰主编.诊断学,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6]王敏,朱丽萍.婴儿捂热综合征致多脏器损害的预防与护理[J].安徽医药,,19(1):-.
[7]MeremikwuM,Oyo-ItaA.Physicalmethodsversusdrugplaceboornotreatmentformanagingfeverinchildren[J].CochraneDatabaseSystRev,,2
[8]罗双红,温杨,朱渝,等.中国0至5岁儿童病因不明急性发热诊断和处理若干问题循证指南:病因、实验室检查和治疗部分解读[J].中国循证儿科杂志,,11(4):-.
*本文内容为健康知识科普,不能作为具体的诊疗建议使用,亦不能替代执业医师面诊,仅供参考。
*本文版权归腾讯医典所有,未经授权禁止媒体转载,违规转载将依法追究法律责任。欢迎个人转发至朋友圈。
推荐阅读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