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一般发热烧不坏脑子,除非是他自身的疾病直接累及大脑,使脑实质遭受破坏,如脑炎、脑膜炎、复杂性热性惊厥(抽搐30分钟以上,导致脑缺氧细胞损害)。照着做,不慌不忙护理发烧娃
不要一发热就主动要求医生给孩子打退烧针或挂水,大多数急性发热只要口服退热药就可以。
宝宝发热,在家处理流程图:
注1:有过热性惊觉患儿38℃以下即可应用退热药。注2:物理降温推荐采用温水浴。注3:以口服美林以及泰诺林退热药为主要处理方法。
退热药,退热出汗,但治标不治本
退热药的效果本来就只能维持数小时,可暂时让孩子出汗降温,感觉舒服一些,并不能彻底消灭病菌。
需要在医生指导下因病制宜的消炎杀菌或抗病毒药物治疗,只有等孩子彻底把病原体打败,才会彻底退热。
所以,吃退热药体温降下来几小时后又重新升高,这是正常的,不用担心。
但我仍建议儿童发热时,根据情况应用退热药。
既可缓解孩子因发烧引起的烦躁和不适感,又可缓解家长对孩子发烧的紧张感或恐惧情绪,让家长心里舒服一点。还有部分发热的孩子体温会骤升40℃以上,尽早应用退热药,可以更早降低温度(或减少温度上升的程度),减少高热持续时间,从而降低出现高热,甚至超高热引发的危险及并发症的概率。
需要服用退热药的4种情况
①当大孩子发热表现出头晕、头痛、四肢酸痛等各种不舒适,或因发热引发烦躁、易疲倦乏力、情绪低落时,可考虑使用退烧药。
确定孩子有发热,有以上症状下37.8℃至38℃即可应用,目的缓解不适感。
②当我们对孩子发热的问题感到很紧张或很恐惧时,且孩子腋窝温度≥38.3℃,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③当孩子体温≥38.5℃(腋温),家长又不能有效评估孩子有无不适时,可考虑酌情使用退烧药。④曾有过热性惊厥的孩子,体温37.8℃以上,个人建议尽早酌情应用退热药。
泰诺林or美林?
世界卫生组织推荐儿童可以应用的两种退热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市场上效果好,临床应用普遍的含有相应成分商品名分别为泰诺林和美林。●按月龄选,按体重喂①3个月内的婴儿,建议物理降温,尽量不应用退热药,但因高热不退,原则上也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
注意:3月龄内的婴儿,任何病都要看医生,用药前要先咨询医生,不建议自行用药。
②3个月以上宝宝,选择对乙酰氨基酚,建议普通发热采用,起效快,一般维持退热时间约2小时,相对胃肠道刺激作用小。注意:3-6月龄内的婴儿,最好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对乙酰氨基酚的剂量。因为中国的对乙酰氨基酚混悬滴剂说明书,只有1岁及以上儿童的剂量。③6个月以上宝宝,发热建议选择布洛芬,尤其针对高热效果好,控制体温时间可达4-6小时,退热效果比对乙酰氨基酚强,但部分孩子服用有少许胃肠道刺激反应。④剂量:如果你确信自己会计算,可以自己计算,按体重来计算剂量比按年龄计算更准确。
⑤对于持续高热的大孩子(1岁以上)来说,可酌情交替使用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有研究表明交替使用两种退热药降温效果比只用一种退热药好一些,不同两种药,间隔4小时可口服一次(体温>38.5℃时),每种药24小时不超过4次。
哪些退烧药不能用?
①发热儿童,尤其婴幼儿(5岁以内)避免应用阿司匹林类药物退热,包括静脉以及肌注药物。
如赖氨匹林,安痛定等,因其副作用大,还会对小孩子引发瑞夷综合征。②服用布洛芬及对乙酰氨基酚时,注意一些儿童感冒复方药的应用。如臣功再欣、护彤、小快克等,其中已包含布洛芬或对乙酰氨基酚等退热成分,同时服用会加大用药量,易引发中毒或不良反应。③中药注射剂有可能导致严重不良反应、出现过敏反应,严重者甚至死亡。
家中实用物理降温法1.洗温水澡洗温水澡更有利于宝宝散热,水温应调节在27~37℃左右。如果洗澡不便的话,用温水擦浴也是一个非常有效的降温方法。2.热水泡脚可用温度在40℃左右的温水给泡脚,水要没过脚踝。抚搓宝宝的两个小脚丫,有利于血管扩张,又能减轻发烧带来的不适感。3.温湿敷即用毛巾浸于35℃左右的水中,取出后拧去水分,敷于额头,每10~15分钟更换一次。4.捂住囟门宝宝一岁半以前囟门还未完全闭合,父母可在宝宝睡着后,用手心捂住宝宝的前囟门,至到宝宝的头微微出汗。一般来说,捂15~30分钟左右宝宝就会出汗。5.搓脚心和四肢先搓脚心,再搓小腿、小手、胳膊、后背,最后将宝宝两只小耳朵搓搓热,再搓搓百会穴。一会儿宝宝就出汗了,体温也就降下来了。 6.医院给宝宝买个冰袋。把冰块敲成小块,用水冲去棱角后,装入冰袋,袋子里的水加到2/3满就可以,排净空气,用毛巾包好放在宝宝头颈下当枕头。待冰块融化可重新更换,很快宝宝的体温会降下来。但应注意,新生儿禁用。7.退热贴退热功能主要是物理降温,跟敷毛巾、枕冰袋等方法类似,但其使用起来更方便。如果宝宝体温不超过38.5℃时,可以不用。TIP:冰枕和退热贴降温方法,建议宝宝发烧超过38.5℃后使用。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