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季节更替,天气忽冷忽热,气温、湿度变化大,各种细菌、病毒也都活跃起来了,抵抗力弱的婴幼儿很容易中招生病。这不,最近丢丢认识的好多小宝宝都发烧了,爸爸妈妈们一看到宝宝发烧,着急得手忙脚乱,生怕烧出什么问题来,医院,让医生给打针输液、开抗生素药物……
等等等等一下喵!宝宝发烧也要分情况,并不是都需要马上就医的。持续高烧确实有损健康,会造成人体各器官功能失常甚至受损;但大多数时候,发烧是一种抵抗疾病的防御手段,人体通过发烧产生抗体来抵抗细菌和病毒的侵袭,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有助于恢复健康。
出现下列情况之一立即就医!
■3个月内的宝宝体温38℃
■喝水少、排尿少、眼泪少、口腔干燥
■前囟向外凸起
■持续哭闹/腹泻/呕吐
■头痛、脖颈痛、耳朵痛
■口唇、舌头、指甲发紫
■出现皮疹、瘀斑或出血点
■极度兴奋或极度无力
■呼吸困难
■发生高热惊厥(因人体温度过高造成的肌群强直性或阵挛性抽搐,并伴有意识丧失),在简单处理、情况稳定后送医
■持续发烧超过72小时
如果宝宝有上面这些表现,爸爸妈妈医院诊断治疗。一旦确诊并有治疗方案后,在家谨遵医嘱即可,不必因为担医院,造成交叉感染。
除开以上情况,只要宝宝吃喝拉撒正常、精神状态也还好,可以先在家中护理。观察到宝宝每次发热时间间隔拉长、体温下降、精神状态变好,那就是开始好转了;等到体温持续低于37.5℃以下,就算恢复正常体温了。那么,具体应该如何护理发烧的宝宝呢?
首选物理降温,帮助宝宝散热1物理降温没有副作用,体表散热、排泄散热是其中两种主要的降温方式。宝宝发烧时,一定要多喝水,这样由皮肤蒸发水分会带走部分热量,而且也可以促进宝宝排尿。当然,发烧时宝宝身体不适,很可能不愿意喝水,爸爸妈妈们就需要耐心地少量多次喂水,确保宝宝体内水分充足,也能够避免宝宝脱水。
爸爸妈妈小时候发烧,一定有过蒙着被子捂汗来缓解发烧的经历。这样做在出汗前体温进一步升高,引发高热惊厥;出汗后体内水分大量丢失,导致脱水;两种症状都会对大脑、心脏等器官和组织造成伤害,并不可取哦。正确的做法应该是适当提升房间温度、少穿衣物、保证液体摄入,这样才能帮助热量从体内散发出来。
丢丢再考考各位爸妈,宝宝发烧时应该使用酒精、冷水、还是温水来辅助降温呢?——不卖关子咯,正确答案是温水喵!
酒精擦拭最不可取,宝宝皮肤娇嫩,酒精不仅刺激性大容易伤害皮肤,而且在蒸发过程中会带走大量体表热量,宝宝难以承受,皮肤收缩也不利于体内热量散发。另外,皮肤也是会吸收酒精的,使用酒精擦身会大大增加宝宝血液中的酒精浓度,导致酒精过敏甚至中毒,对宝宝神经系统造成损害。
通过冰敷或者洗冷水浴的方式,虽会感觉到宝宝皮肤变凉,但毛孔收缩也会限制退热效果。相反,用温水给宝宝擦拭或洗澡,则可以扩张皮肤毛孔和血管,促进体内热量的散发。
体温过高,药物降温也很必要2如果宝宝体温超过38.5℃,就应该服用退烧药进行降温了,以免体温过高引起高热惊厥。安全的退烧药物有对乙酰氨基酚(常见品牌如泰诺林)和布洛芬(常见品牌如美林),爸爸妈妈在给宝宝服用时一定要注意说明书上的使用剂量和次数,并且交替使用这两种药物,降低多次使用同一药物的副作用。连续用药时间不要超过7天。
值得注意的是,抗生素并不是退烧药,也不能杀灭病毒,对病毒感染引起的发烧是没有作用的。医院检查结果、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生素,盲目服用抗生素可能不但起不到效果,还会造成宝宝体内正常菌群失衡,加重病情。
丢丢之前还碰到过一位爸爸,孩子发烧后非常着急,抱怨医生只开药、不输液,让孩子不能迅速好转。其实啊,不管是口服药、打针还是输液,都不会立马见效,总会有个病程。打针和输液使药物连同添加剂、防腐剂不经消化系统过滤而直接进入体内,刺激性更大,会增加宝宝小身板的负担。所以咱们能口服就不打针,能打针就不输液,对宝宝更好哦。
了解发烧时的护理措施后,爸爸妈妈们心里是不是稍微有谱些了呢?以后遇到宝宝发烧时可千万不要惊慌,首先让宝宝多喝水,体温38.5℃以下时首选物理降温散热,体温高于38.5℃要及时服用退烧药,以免高热惊厥。同时做好宝宝发烧时的症状和用药记录,需要就医时不要耽搁,简洁明了地告知医生具体情况,帮助医生快速、准确地进行诊断。
还有这些文章你可能感兴趣喵:
个子矮、O型腿、出牙晚、头发少……罪魁祸首都是它?
想要孩子长高高?不知道这些可不行
警惕!这种被动吸烟方式比二手烟危害更大!
你一定不知道,这个小习惯让娃越长越残
宝宝那么可爱,我可以亲亲TA吗?
丢丢园长赞赏
人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