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热、颈痛、胸腹痛,外加双肺感染......体征如此不典型的病例该如何攻克?
来源:中国风湿病公众论坛
从一个病例说起......患者,女,45岁,因间断发热5月伴胸腹痛2月入院。5月前受凉后出现低热,咳白色稀痰,抗生素治疗无效。4月前颈部疼痛,诊断为“甲状腺炎”,予强的松30mg/天口服1周,体温正常,减量至5mg/天时再次出现低热,2月前胸腹痛,停用激素后无改善,体重下降约2.5Kg。既往有甲状腺腺瘤切除,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
查体示双肺痰鸣音,胸壁压痛,辅助检查示血沉80mm/h,PLTX10^9/L。入院后查胸片及胸部CT等相关辅助检查,提示排除结核、细菌、病毒等感染,抗核抗体谱、ANCA等免疫相关抗体检查均阴性。
病例分析:病例特点:
中年女性,慢性病程,发热、咳痰、胸痛,有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病史,双肺痰鸣音、胸壁压痛,炎性指标升高,血小板升高,普通抗生素无效,激素一过性有效。
鉴别诊断:
发热待查(胸痛、咳嗽痰多、盗汗、消瘦、乏力、纳差):
1、感染性疾病:
①结核(无结核接触史,辅助检查不支持)
②其它不典型病原菌——尤其谨慎布氏杆菌病。
2、肿瘤性疾病需警惕骨髓增生性疾病、淋巴瘤、实体肿瘤——辅助检查暂不支持。
3、非感染非肿瘤性疾病:
①免疫性疾病包括:自身免疫病和自身炎症性疾病——患者胸痛,警惕无菌性骨髓炎(SAPHO)。
②其它方面疾病。
寻找突破口:
①可疑的亚急性甲状腺炎;
②胸壁的压痛部位;
③咽痛、声音嘶哑——曾行喉镜提示喉炎;
④追诉双眼巩膜炎病史1年。
基于以上多系统表现,行全身骨扫描检查提示:多发的肋软骨高摄取(蜻蜓样改变)。全身PET-CT:喉软骨及肋软骨均提示炎性高摄取。支气管镜病理:支气管粘膜慢性炎症。根据以上提示,最终诊断复发性多软骨炎。
知识回顾概述:罕见病,为自身免疫病,反复发作,以耳、鼻、上呼吸道、关节软骨等受累为主要表现,可出现畸形(菜花耳、鞍鼻)。
发病机制:HLA-DR4易感性,针对II型胶原/软骨基质蛋白(matrilin-1)的自身免疫反应。
流行病学:发病率3.5/百万,中年高发,男女平等。
临床表现:有耳软骨炎、鼻软骨炎这两方面比较多见、典型,以肋软骨炎发病比较少见,另外还有关节炎、眼部疾病、喉气管疾病、支气管疾病、听力下降、皮疹、系统性血管炎等多样表现,并伴有全身症状,而关节炎呈“非侵蚀性”。
典型临床表现:甲状腺部位疼痛、声音嘶哑,声门下狭窄最常见,巩膜炎最常见。非典型临床表现:眼部疾病、支气管疾病、瓣膜功能异常、肋软骨炎等。
诊断方法
1、血清标志物:抗II型胶原抗体(30%)、抗matrilin-1抗体,此方面临床开展有困难。
2、影像学:PET-CT,推荐:可见多发的软骨高摄取
3、病理
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明确的反复发作性耳软骨炎、明确的反复发作性鼻软骨炎、明确的反复发作性喉气管。
次要标准:眼炎、听力下降、瓣膜功能障碍、血清阴性炎性关节炎软骨炎
两项主要标准或一项主要标准并两项次要标准即可诊断,受累软骨的病理送检并非必用。
鉴别诊断
1、肉芽肿性血管炎
2、其它风湿免疫疾病(30%共存):伴随疾病有:A:风湿病如类风湿关节炎、血清阴性脊柱关节病、结缔组织病(如红斑狼疮)、血管炎。B:血液系统疾病如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淋巴瘤、恶性贫血、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内分泌疾病如1型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等。D;其它疾病:炎性疾病、重症肌无力等。
分类
类型1:血液系统受累——13%,MDS最常见,预后差,老年男性多见,皮肤受累常见(嗜中性粒细胞性皮炎)、一般情况差,顽固性病例。
类型2:呼吸系统受累——22.5%,气管支气管受累,最受重视,易感染,ICU入住率高,0-8%的病人直接死于气管塌陷或堵塞。
类型3:轻度——严重并发症少见,可能缓解。
治疗: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TNF-a拮抗剂(英夫利昔单抗)、IL-6拮抗剂(妥珠单抗)、CD4抗体;局部处理。
预后
曾经:5年生存率70%;现在:8年生存率94%,10年生存率91%。
病例启示:
1、发热患者一定要进行系统回顾
2、声音嘶哑、胸壁压痛注意复发性多软骨炎可能
3、复发性多软骨炎有典型畸形和少见临床表现
4、PET-CT有助于复发性多软骨炎的诊断
5、激素、免疫抑制剂、生物制剂对于复发性多软骨炎治疗有效
★欢迎投稿到小编邮箱:xuyunke
yxj.org.cn稿费:~0
小编c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