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致孩子反复发烧原因及处理方法
发烧是一种常见的情况,特别是对于孩子来说更加常见,我们在孩子出现了发烧的情况后,一定要引起重视,特别是要重视降温的方法,情况严重的一定要及时就医,查明病因,对症治疗。
小孩反复发烧的原因
1、非感染性发热:非各种传染病引起的,无菌性物质或各种炎症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
2、不明原因发热:广义不明原因发热的概念是指所有的不明原因的发热者。但在临床上还采用发热的狭义概念,即不明原因发热。发热持续3周以上,体温在38。5以上,经详细询问病史、体格检查和常规实验室检查仍不能明确诊断者。
3、中枢性发热:是指因中枢神经系统病变引起体温调节中枢异常所产生的发热。对其诊断之前应严格除外全身性或局部性炎症所致的发热,并除外其它发热病因。颅内疾病伴有发热时多为危重病例,其中大部分患者的发热是因颅内炎症、肺内感染、泌尿系感染所致。对于难以解释的中度体温升高,一时查不出感染源或感染的原因者,不能轻易认为是中枢性发热。应反复寻找全身或局部性感染原因以除外之,并注意有无药物热及其它发热的原因。
4、持续性发热:当口温高于37。3或肛温高于37。6,一日间的变化超过1。2,即称之为发热。按照发热的高低,可区分为下列几种临床分度:低热37。4~38中等度热38。1~39高热39。1~41超高热41以上,持续4周以上,为持续性发热。
孩子反复发烧怎么办
1、体温38.5℃以下首选物理降温进行干预:都说是药三分毒,能不吃药就不吃药。宝宝发烧不用轻易用药,体温低于38度5选用物理降温即可。常用的物理降温方式有贴退热贴、多喝水、洗温水澡、温水擦身。除此之外,还要注意以下日常护理:
(1)注意通风
房间内多通风,确保房间温度在25-27摄氏度之间。
(2)减少衣服
尽量不要给宝宝多穿衣服,以便有效散发热量。需要知道的是,"只要宝宝一发热就捂得严严实实的"这种旧观念是错误的。患儿在发热时,会有抖颤的现象,有的家长便以为宝宝感到寒冷,其实不然,这是由于宝宝体温上涨而引起的痉挛。尽量穿着宽松的衣服,切勿用被子包裹着身体。
2、婴幼儿体温38.5℃以上药物治疗:如果发现孩子的体温已经超过38.5℃时,爸妈应该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以便做出及时的反应。对于婴幼儿来说,当其体温超过38.5℃时,需要给予药物治疗,建议在家长备好儿童退烧药,按照剂量服用。
3、体温39℃以上需要就医:当孩子体温已经超过39℃属于高度发热时,家长要及时送宝宝就医。通常情况下选择西药治疗。目前临床常用的是布洛芬类退烧药和扑热息痛类退烧药,这两类药物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安全的。但必须明确一点是,爸妈应该在医生的指导下用药,尤其是注意用药的剂量。
孩子发烧物理降温
1、头部冷湿敷:用20℃-30℃冷水浸湿软毛巾后稍挤压使不滴水,折好置于前额,每3-5分钟更换一次。
2、头部冰枕:将小冰块及少量水装入冰袋至半满,压挤冰袋排出袋内空气,压紧袋口,无漏水后放置于枕部。
3、温水擦拭或温水浴:用温湿毛巾擦拭孩子的头、腋下、四肢或洗个温水澡,洗浴时间10-15分钟,多擦洗皮肤,促进散热。
4、酒精擦浴:适用于高热降温。准备20%-35%的酒精-毫升,擦浴四肢和背部。禁擦胸前区、腹部、后颈、足底,这些部位对冷较为敏感,可引起不良反应。新生儿、小婴儿因皮肤薄,毛细血管丰富,可经皮肤吸收而出现酒精中毒,不宜采用。
5、其它:现在还有一种物理降温的药物贴剂,可以有效地缓解孩子发烧。
孩子发烧护理
1、休息:增加休息时间,保证孩子有充足的睡眠时间,以起到增强孩子抗病能力的作用。
2、观察体温:如果孩子的体温超过38.5摄氏度就说明孩子发烧了,应立即进行物理降温(温水浴)或药物降温(最好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3、饮食:感冒的孩子往往食欲不佳,因此父母可讲进食的时间安排在退热后体温接近正常的时候,给孩子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
4、补充水分:尤其是高热的时候,更应多饮食以补充水分的损失。
5、衣着被褥要适宜:不要在孩子高热的时候穿得过多、盖得过多,因为,一方面不易散热、使体温升高,另一方面会使孩子出汗过多,造成水分流失。正确的做法使发热时衣着不宜过多,睡觉时应脱去一些衣服以免起床后着凉,盖的被子可比平常稍多点,但在出汗后应及时减少些。
6、保持大便通畅:保持大便通畅有利于孩子体温恢复正常。如果孩子发生便秘,父母可用开塞路缓解。
7、及时就医:由于小孩的身体对温度控制还不完善,有的孩子在感染轻微疾病时,发烧也达40℃,然而在得更严重的疾病时只有38.3℃。孩子发烧时,家长更应观察他的脸色、神态和行动。一个体温为38.3℃却脸色灰白、安静得有点反常的孩子,也许比一个体温为39.4℃但仍能满屋子乱窜乱闹的孩子病得重。如果发烧的孩子出现以下症状,不管体温如何,都应请医生诊断。
喝什么才能治疗感冒
1、黄耆防风茶
适合对象:气血虚弱,感冒后常出现怕冷、头痛鼻塞、打喷嚏、流鼻涕、全身酸痛者。
材料:黄耆3钱、防风2钱、桂圆1两、沙参5钱、菊花1.5钱
功效:黄耆补虚、增抵抗力;防风抗菌镇痛;桂圆补血,增免疫力;沙参清肺养肝、除虚热;菊花去风寒。
2、核桃葱姜药茶
适合对象:主治感冒、发热、恶寒、头痛等。
材料:核桃仁5克、葱白25克、生姜25克、红茶叶15克。
功效:葱白发表、通阳,生姜辛温解表,均属辛温之品,含有较多的挥发油、核桃仁以滋补肺肾、配合生姜加强其作用,共治风寒感冒。
3、芪术粥
适合对象:气虚感冒,见表虚不固、自汗恶风或体虚易感风邪者。
材料:生黄芪15克,炒白术、防风各10克,茶叶末5克。将中药3味水煎2次,每次沸后20分钟,合并滤液毫升,加入茶叶末泡茶饮,每天1次。
功效:具有补中益气、固表、止汗的作用。
4、罗汉果汤
适应症:适宜感冒引起的急、慢性咽炎导致的咽喉肿痛,声音嘶哑。
做法:半斤罗汉果打碎后,加水煎三次,每次取汁,将3次的汁液合并后熬煮粘稠,加1斤白糖,拌匀,晒干,装入瓶中,每次取用10克,每日2次,用温开水冲服。
功效:清热解毒,利咽止痛。
5、金银花蛋汤
适应症:风热感冒导致的咳嗽。
做法:15克金银花加入适量水煮沸5分钟滤取汁液,冲入鸡蛋液,搅拌均匀,趁热一次服用完毕。每日1~2次。
功效:疏散风热。
6、荸荠海蜇汤
适应症:感冒导致久咳肺阴已伤,燥热咳嗽,以干咳为主,舌红少苔,脉细数。
做法:克荸荠,海蜇丝60克煲汤食用,每日煮一次,分3次使用。
功效:润肺止咳。
感冒有哪些类型
中医把感冒分为风寒型、风热型、暑热型和内热外寒型四种。
风寒型感冒表现为:头痛无汗、四肢疼痛、鼻塞声重、流清涕、咳嗽、痰白清稀,口不渴。治疗应选择辛温解表类药,宣肺散寒。中成药可选择感冒冲剂、小柴胡片等,还可用鲜姜切碎和葱白一块煮水,趁热喝下,即可自愈。
风热型感冒表现为:发热重、微发冷、头胀疼、流黏涕或黄涕、咽喉肿疼、咳嗽、痰黄稠、口渴。治疗宜宣肺清热,可选用银翘解毒丸、羚羊感冒片、感冒清热冲剂口服。
暑热型感冒,除有感冒症状外,伴有较重的胃肠腹泻腹痛症状。治疗宜清热祛暑,可选用藿香正气冲剂。
内热外寒型感冒,也称"寒包火"型感冒,我国冬季感冒多属于此型,特别是在北方。因为人体的体温调节功能往往跟不上室内外温度骤变的速度,很容易突然受寒,形成内热外寒的寒包火型感冒。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就是最初流清鼻涕,但几个小时或者一两天之后又会变成黄浓鼻涕。目前针对这型感冒的中成药还很少。
感冒鼻涕颜色反应什么问题
黄鼻涕
如果是流黄鼻涕的话可以考虑是患有风热感冒。风热感冒会导致鼻腔内鼻涕大量分泌,加上受到细菌感染而变成黄色。另外要注意的是流黄鼻涕也可能是因为患有慢性鼻窦炎、过敏性鼻炎等疾病引起的。长期流黄鼻涕并伴随有头昏、打喷嚏、鼻塞等不适,最好及时就医检查。
脓鼻涕
一般在感冒的后期,很容易出现流脓鼻涕的现象。另外如果是喜爱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很容易导致身体内热加重而导致流脓鼻涕。如果是在感冒过程中肺热严重,又没有及时清热解毒也会导致流脓鼻涕。另外要注意的是长时间流脓鼻涕要考虑患有副鼻窦炎的可能。
清鼻涕
一般在感冒初期,很容易出现流清鼻涕的现象。特别是患有风寒感冒的患者,更容易出现。如果是患有风寒感冒出现的流清鼻涕起病较为急骤,也被称为是急性鼻炎,并且伴随有鼻塞、喷嚏、咳嗽等症状,身体轻度发热、乏力,并有酸痛感。如果是流清鼻涕又伴有鼻塞、眼鼻发痒、连续打喷嚏持续数小时又自行消失的话可能是因为患有过敏性鼻炎导致的。
图文转摘自网络,如有不妥之处,请联系我们删除
分享最健康理念、享受最健康生活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