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发烧
小孩子发烧是爸爸妈妈比较紧张比较担忧的,现实生活中也有很多因为发烧而出现后遗症的病例。为了避免有些爸爸妈妈病急乱投医,今天就来跟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小儿发烧的知识。
一、发烧的分类和原因
1、低烧:气血不足,脾胃弱,先天不足。
我们有个学员的孩子是早产儿,怀孕七八个月就迫不及待出生了,连哭的力气都没有,一直低烧。持续一个多月后,突然大声哭出来,身体也变好了,当然低烧也没有了。
2、高烧:由受寒感冒和积食引起。
有烧一般就有寒,内在脾胃寒湿,外面受风寒,才会发烧。发烧是人体自我保护的反应,就是身体正气想赶走风寒。小孩发烧说明孩子身体比较好阳气足。
虽然祛除了风寒,还是反复发烧,一般是积食或便秘,上下不通,所以会夜间睡不安稳,踢被子。
3、干烧闭症:内有便秘、积食,外受寒。
内在有积食或者便秘,外受风寒,无论怎么艾灸刮痧按摩提背,都无效不会出汗。
方法A微刺开闭:
微刺耳尖,大椎穴或者督脉膀胱经;无名指中指微刺最方便,效果好。
微刺开闭,闭在体内的郁热、汗随着出来。干烧无汗就像烧干锅,很危险,一定要打开通道,内外通透。
方法B积食可以脉轮点穴:
一般一个卦揉两三分钟左右,用食指或者拇指轻轻点揉卦穴:
艮震消食
乾卦通便
巽卦祛风寒
方法C中药通便
便秘实在不行可以吃中药:生大黄五克,通便即止。
开塞露也可以暂时使用,但是尽量用脉轮针灸点穴处理,身体气血恢复,一切都会正常。
二、发烧的调理方法
1、低烧:调脾胃,补气血。
A、丹/脉灸腹背(如上图)
B、点穴离、坤、艮三卦健脾胃,补气血。
C、微刺中指、无名指,打开脉轮,与天地沟通能量。
2、高烧:驱寒通中
A、驱寒:
点巽卦祛风寒。
微刺大椎、耳尖或者中指、无名指,清除上焦头面的郁热和风寒。
B、消食:消除积食。
点艮卦或震卦
捏脊提背:从下到上,最少六遍,提到脊背咔咔响,消除积食。
中药:驱寒消食的中药(以后有成品散剂泡水喝的,我们会包装好与大家分享)
案例分享:
陆某,女,七岁左右,感冒发烧,微刺,丹灸,提背,一次就退烧。巩固两次,身体恢复。
3、干烧:通便开闭(打开通道):微刺大椎、尾椎、耳尖。
案例:
王某,三岁,感冒发烧,刮痧、提背、艾灸、喝中药等无效,没有办法,来我处求医,在大椎,长强穴刺出几滴血,热气从身体冒出,汗出烧退。
如果自己不会操作就要找专业中医师调理,切忌动不动就给孩子输液“吃素”或者吃下火药、冰敷等,轻则加重病情,严重者烧退人亡。
要辨别病症了解病因,从根本原因上着手。孩子能发烧说明他本身阳气还是比较足,这是件好事,把外寒祛除,便秘积食调理好,经络道路开通,烧自然会退。
三、日常养生保健
家长千万不能等孩子病了难受了才去治病,要在日常生活中就有养生保健意识,中医重视治未病,医院门口。
平常陪伴小孩时就可以拿着孩子的手轻轻按揉手掌上艮卦(大鱼际)、震卦、坤卦,疏土健脾除湿。养成给孩子捏脊提背、艾灸的习惯,通经络,消除积食,健脾养胃,增强抵抗力。不仅增强了亲子感情,还调理了孩子身体,也培养孩子养生意识教给他养生文化。
吃饭时尽量吃干饭或者馒头,多咀嚼,少喝汤水。保证每天有适量运动,帮助消化,动静结合、阴阳平衡。
小孩晚上九点(亥时)前要睡觉,保证充足睡眠,助于排毒养肝新陈代谢。早上不要睡懒觉,五六点(卯时)要起床运动排便,在七八点脾经当令时吃早餐。
父母要创造温馨和谐的家庭环境,让孩子有安全感,每天开心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