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是指从脐带结扎到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体温升高是新生儿时期常见的一种症状,正常新生儿的肛温为36.2~37.8℃,腋下温度较肛温稍低,在36~37℃,当新生儿腋温超过37.2℃或肛温超过37.8℃时称发热,腋温37.5~38℃称低热,38.1~39℃称中等度发热。
新生儿发热不宜用药物退热、一般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
新生儿发热原因及处理措施:1.非感染性发热新生儿发热是由于环境温度过高,使新生儿散热不能,体温调节中枢失衡所致。新生儿缺水可以起发热,尤其是在炎热的夏季发生。新生儿黄疸接受光疗时,过多接受热源,也可以引起发热。
2.感染性发热:各种病原体引起的感染,如新生儿肺炎、化脓性脐炎、感染性肠炎、呼吸道感染、急性中耳炎等均可引起发热。
处理措施:新生儿的非感染性发热,常因喂水太少,引起发热,尤其是炎热的夏季,喂水特别重要。每隔2h给喂水5-10ml白开水,一般24h内即可退热。
新生儿体温在38℃以下时,一般不需要处理。超过38℃,将宝宝襁褓打开,通过皮肤散热降温。给宝宝温水洗浴,达到物理降温。
降温时注意,避免矫枉过正,体温下降,应停止降温,宝宝体温偏低。发热后新生儿易出便秘,给予开塞露肛门栓剂,禁用泻药。
发热的新生儿,通过检查,针对病因治疗。持续高热不退的感染性发热,如新生儿感染性肺炎,应明确病因、积极对症支持治疗的同时,用地塞米松等肾上腺皮质激素退热,减轻宝宝炎症反应,严格把握用药的时机、剂量和时间。退热药的副作用,停药3-7天后会自然消失。
点击阅读原文到欧淘首页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