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冒发烧,自然让人不舒服。
但如果总是不发烧,也有人担心了:听人说,总是不发烧,反而说明身体不好,更容易得大病。
其实,并非如此。
今天T教授带大家一起了解关于「发热」的那些事儿~
「发烧」是什么
一般来说,体温超过正常值0.5℃,就算发热(发烧)了。
判定是否发热时,应与自己平时相同条件下的体温做比较。
临床上,如果腋窝温度大于37.3℃,医生一般会认为有发热。
为何会「发烧」
感染是发热最常见的原因,除了感冒外,下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泌尿系统感染等全身其他部位感染,也可能会让体温升高。
创伤、过敏、肿瘤、某些免疫性疾病或代谢性疾病,也会造成发热。
不「发烧」不好?
发烧,就是「启动」了身体的免疫防御体系,身体用升高体温的方式去「消灭异己」的过程。
不常发烧,只能说明身体内环境安全稳定,或是机体没有启动这套防御机制罢了,其他什么也说明不了。
完全不用担忧自己怎么老不发烧。
「发烧」有误区
误区一:捂汗退烧
发热时,身体本来就需要散热,捂紧身体,只会让散热变得更加困难。身体越发难受不说,还有可能造成身体更大的伤害。
尤其对体温调节能力尚不完善的孩子来说,更是如此。
误区二:发烧不能吃鸡蛋、刺激性食物等?
目前也没有任何研究证明,吃鸡蛋会加重发热。
发热时,通常食欲不大好,最好是能吃些清淡好消化的食物,既能保证营养,也容易消化吸收,帮助身体对抗疾病。
误区三:一发烧就要吃退烧药?
什么时候吃药,更重要的是取决于感觉而不是某一个具体的温度。
如果觉得难受,就可以考虑吃药,如果没有特别不舒服,也可以不吃。
发烧,这样做
1.多喝点水
发热时,身体代谢速度快,水分消耗快,需要及时补充。多喝水,休息好,有时候烧就会退了。
2.吃药缓解不适
如果发热了,还是需要先明确原因,再决定怎么治疗。
如果是感冒的人,仅仅是发烧、头痛、肌肉酸痛的话,吃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就够了;假如同时还有鼻塞、打喷嚏、流鼻涕等其他症状,那么复方感冒药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3.尽早就医
不论什么原因引起的发烧,体温的变化和走势都是诊断发烧原因和决定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如果口服药物后仍然发热3天以上,建议及时就医。
——End——文章推荐:
这种细菌可能导致「胃癌」,一半国人都已感染!
卵巢老一岁,女人老十岁?「养巢指南」新鲜出炉!
注意!傅彪、路遥、罗文、沈殿霞、汪国真都因肝癌逝世!这5种人要当心了!
「痛风」找上年轻人?简单一招就能预防!
T教授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