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发烧
1.1、“发烧”的概念
“发烧”即“发热”,即体温高出正常标准,是由于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体温中枢功能紊乱或各种原因引起的产热过多、散热减少,导致体温升高超过正常范围的情形。正常人体温一般为36~37℃。
按体温状况,发热分为:
低热:37.4~38℃
中度热:38.1~39℃
高热:39.1~41℃
超高热:41℃以上
1.2、“发烧”机制
[发热]当外热原(微生物、内毒素等)进入机体后→刺激中性粒细胞产生和释放内热原(白介素1)→作用于下丘脑前部→PG合成与释放↑→刺激体温调节中枢→调定点上移→体温↑。
PGs是体内重要的致热、致痛、致炎物质,参与多种病理过程,引起发热,产生疼痛和炎症反应。
前列腺素(prostaglandin,PG)是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广泛存在于人和哺乳动物的各种重要组织和体液中,参与多种体内功能的调节。1)PG可直接作用于神经末梢的痛觉感受器,具有一定的致痛作用,同时还具有显著地提高痛觉神经末梢对其它致痛物质的敏感性。
2)PG参与炎症反应,使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引起局部充血、水肿和疼痛。
3)合成和释放的增多,导致体温调定点的提高,体温升高。
[调定点]
人体最重要的体温调节中枢位于下丘脑。恒温动物下丘脑中存在调定点机制,即类似恒温器的调节机制。恒温动物有一确定的体温调定点的数值(如37摄氏度),不是一成不变的,体温的变化正是根据体温调定点而改变的。 例如,一个人感染高烧39℃,他的体温调定点先达到39度,随之机体也达到39度,因为机体这个精密的仪器认为,这个39度时候的代谢刚好能达到清除感染或者坏死物的最佳状态。
[症状]
1、体温上升期,体温上升期常伴有疲乏无力、肌肉酸痛、皮肤苍白、畏寒或寒颤等现象。
2、高热期,是指体温上升达高峰之后保持一定时间,此期间寒颤消失,皮肤发红并有灼热感;呼吸加快变深;开始出汗并逐渐增多。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等。
1.3、发烧的危害
体温过高和长期发热会使病人的一些生理功能紊乱,例如,由于神经系统的功能障碍,可使病人出现烦躁、谵语、幻觉,甚至抽搐。这种情况在小儿更容易发生。已经证明,体温超过41℃,体温调节中枢就会丧失调节体温的能力;等到体温达到43℃,只要几小时病人就会因体温过高而死亡。
1.4、“发烧”并发症
1、机体脱水:高热大量出汗容易造成机体脱水。脱水不仅使退热困难,还会影响新陈代谢和血液循环,发生酸中毒等。
2、低钠血症:大量出汗使得血液中钠浓度降低,主要表现为软弱乏力、恶心呕吐、头痛嗜睡、肌肉痛性痉挛、神经精神症状等。
3、小儿惊厥:发烧会引起患儿抽筋,甚至抽搐惊厥,这种惊厥如果持续发作可致脑损害。
4、脑水肿当体温超过41℃时,体内蛋白质会发生分解,引起脑水肿,导致患者死亡或留下脑病后遗症。
5、心力衰竭发烧时,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血液循环加速,心跳加速,而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心跳每分钟就增加10—20次,使心脏血液的搏出量增多,加重心脏负荷,容易造成心力衰竭;如果再剧烈运动,就会进一步增加心脏负担,还可能导致急性心功能不全。
1.5、“发烧”总结、
所以,发烧一定要引起大家重视,初期采用一些物理降温手段,如冷敷、擦拭身体、泡澡、补充液体、适当用药。发高烧时需立即就医,因为这表示体内的感染正在恶化,如果体温太高很容易造成脑部、心脏受损,危及生命。
二、解热镇痛药
解热镇痛药:是一类具有解热和镇痛作用的药物,而且大多数还有抗炎、抗风湿作用。在临床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类药物共同作用机制为,通过抑制环氧酶(cyclo-oxygenase,COX)的活性,从而抑制了体内前列腺素PG的生物合成。
2.1、解热镇痛药——对比
可以看出,作为解热镇痛类药物,对乙酰氨基酚其解热镇痛作用强而持久,治疗量对胃肠道无刺激性,不易导致凝血障碍及过敏反应等,不良反应少。用于解热、镇痛及对阿司匹林过敏或不能耐受者,是乙酰水杨酸的良好代用品。并常与其它药配伍组成复方,用于感冒发热及慢性疼痛,是解热镇痛药的首选。
18岁以下的青少年,千万不要服用阿司匹林。因为阿司匹林可能使发高烧的儿童爆发雷氏症候群,这是一种致命性的神经疾病。
2.2、儿童高烧
小儿高烧首先应注意采取物理降温。将毛巾浸凉水后敷在头额部,每隔5-10分钟更换一次;又如,将大毛巾浸温水后拧干,敷在胸背部;还可用酒精或白酒,加一半温水,用小毛巾浸泡后擦洗颈部、腋下、腹股沟、手足心、前胸后背各数分钟,即可降温。
如仍高烧不退可选用药物降温。首选药品推荐对乙酰氨基酚。药物降温后观察有无大量出汗,如有应多喝白开水,并在水里加些盐和糖,以补充出汗而丢失的水份及盐。还应及时更换被汗液浸湿的衣服,以保持皮肤清洁。还应注意室内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可过厚、过紧。饮食应给予清淡,易消化,高蛋白流食或半流食,如牛奶、鸡蛋面片汤。
三、对乙酰氨基酚
名称:对乙酰氨基酚(APAP)
化学名:N-(4-羟基苯基)乙酰胺
又称:扑热息痛;对乙酰氨基苯酚
分子式:C8H9NO2
历史:年由Morse首次合成
年VonMering首先用于临床
在美国年就成为非处方药
我国于20世纪50年代末期开始生产。
四、产品介绍
本品用于普通感冒或流行性感冒引起的发热,也用于缓解轻至中度疼痛如头痛、关节痛、偏头痛、牙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
0.5g/片×10片
使用时用温开水溶解后服用。6-12岁儿童,一次0.5片;12岁以上及成人,一次1片。若持续发热或疼痛,可间隔4-6小时重复用药一次,24小时内不得超过4次。
五、产品优势
5.1、剂型优势
泡腾片:泡腾片是我公司于年引进的一种新剂型。泡腾片是一种含有泡腾崩解剂的片剂,通常是有机酸、碳酸钠、碳酸氢钠的混合物,本身并不容于水,放入水中之后,崩解剂中的两种物质发生酸碱反应,产生大量CO2,使片剂迅速崩解和融化,被称为干的液体制剂。
崩解迅速,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泡腾片由于在体外完成了崩解过程,进入胃肠道后马上进入吸收阶段,因此起效迅速。在体外崩解后以溶液形式进入胃肠道,并大面积分布于胃肠道的表面,在胃排空前的时间内可被大量吸收进入血液,迅速达到血药浓度峰值,生物利用度高,临床效果显著。
5.2、专利技术
酸碱中和制粒技术
酸碱反应生成的新物质柠檬酸钠,它在整个物料体系中起到了固体桥作用,将大部分酸碱聚合在一起形成颗粒体,同时又将酸碱有效隔离,使酸和碱不再直接接触,此时迅速除去水分,干燥后即得相对稳定的颗粒。
目前仅有我公司拥有该项技术及设备,已经申请专利。
5.3、品牌
吉林敖东,唯一一家大型现代化、集团化医药上市公司(以上九家中)。吉林省三大药业集团之一,“中国驰名商标”。鼎信制药三十年,恢弘上市十八载,是老百姓值得信赖的企业。
通过新版GMP认证,药品生产系统化规范化、对产品原料检测严格把关,上线投料。不合格的原料不进厂,不合格的产品不出厂。
六、用药指导
6.1、注意事项
1.本品为对症治疗药,用于解热连续使用不超过3天,用于止痛不超过5天,症状未缓解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2.对阿司匹林过敏者慎用。
3.不能同时服用其他含有解热镇痛药的药品。
4.肝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孕妇及哺乳期妇女慎用。
5.服用本品期间不得饮酒或含有酒精的饮料。
6.对本品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
7.本品性状发生改变时禁止使用。
8.请将本品放在儿童不能接触的地方,必须在成人监护下使用。9.如正在使用其他药品,使用本品前请咨询医师或药师。
6.2、联合用药
1、与消炎类药物连用,清热、消炎、治感冒。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芩连胶囊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清热消炎宁
2、与祛痰药连用,用于感冒引起的痰多,咳嗽,全身酸痛。
对乙酰氨基酚泡腾片+羧甲司坦泡腾片
身体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了解病症、合理治疗、正确用药。
吉林敖东祝您身体健康!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