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长假过后,医院出现就诊高峰,儿科更是人满为患。近日疱疹性咽峡炎高发,医院专家提醒家长注意做好预防工作。
受访专家:陈源
河医院儿科副主任
什么是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是一种特殊类型的上呼吸道感染,主要病原是柯萨奇A组病毒。多见于3~10岁儿童,好发于春夏季。潜伏期3~10天。
疱疹性咽峡炎症状有哪些?
疱疹性咽峡炎多以突发高热开始,24~48小时可达高峰,升至39~41℃,伴头痛、咽部不适、肌痛等,婴幼儿常有呕吐、拒食,甚而发生高热惊厥;年长儿童及成人常见严重的咽痛、吞咽困难、四肢肌痛、厌食乏力等。
持续4~5天后,咽部出现灰色小丘疹,24h内发展为水疱和溃疡,其周围绕以1~5mm的红晕为特征性的病变。经1~5天溃疡愈合,一般3天内退热,症状消失。
病毒增生到自然消退两周左右康复期
嗓子刚开始是水疱,这个阶段不会感觉到疼痛,所以高烧的时候,孩子可能不觉得特别疼,一退烧了还能进食。等到不烧了,进入溃疡期,疱破了,这几天实际对孩子来说是最难受的几天,因为不能吃不能喝了。病毒感染没有什么药可用,不可能快速的杀死病毒,所以这个时期要特别做好孩子的护理工作,重要的是多喝水,一定鼓励孩子少量多次饮凉水,既止痛又清洁口腔,避免继发感染。
会有反复几率不高
引起这种病的是一组病毒,不是一种病毒,所以会有重复。这次感染的是这种病毒,下次可能是另外一种。但是,人体对这组病毒会有交叉免疫,所以反复得的机会不是太多,但绝对不是说不会反复得。
2月份是集中发病期
河医院儿科副主任陈源表示,冬春交接也是各种病毒和细菌肆虐的季节,而且2月份是孩子们开学的时期,所以容易集中发病。
“区别于普通的感冒发烧,病疱疹性咽峡炎的发热有两个特点:一是高热,体温在39~40℃,二是热程较长,持续3~4天。”
陈源说,疱疹性咽峡炎的初期症状与一般感冒区别不大,很容易被家长误认为普通感冒。但发病后,起初孩子会发高烧,胃口不好。慢慢出现咽部红肿、出现小疱疹。孩子会表现出烦躁、哭闹、流涎、轻微腹泻、拒食等。整个过程持续7~10天。
如何预防疱疹性咽峡炎?
疱疹性咽峡炎主要通过密切接触和飞沫传播。所以,流行期间,家长应避免或减少去公共场所,另外,家长不要与孩子共用餐具,不要用嘴给孩子喂食。
同时,一旦家长发现孩子出现类似于疱疹性咽峡炎症状,应立即就医确诊,确诊后,再在医生的嘱托下,局部使用止痛剂和抗病毒药物。有些孩子患病后,因疼痛而拒食。要鼓励孩子多张嘴,多喝水。饮食应清淡,少量多次,以牛奶、新鲜蔬菜汤、新鲜果汁等流质、粥、面条等半流质食物为主。
来源:医大二院河北青年报
编辑:张伟丹
更多健康科普
科普丨春吃芽,夏吃瓜,秋吃果,冬吃根,你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吗?
科普丨宝宝不爱刷牙?妈妈赶紧试试这几招!
无鸡不成席,吃鸡的功效你真的知道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