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幼保健部
王维洁主治医师
1
、、、、
儿保门诊、微博中好多家长因为这些问题提问:“医生,我家宝贝肚子里是长虫了吗?”
1
我是70后,我小时候小儿蛔虫病发生率还是蛮高的,一个班好几个同学会患病,我看见过同学拉出来的虫,咦!老腻腥的。学校里定期会发“宝塔糖”打虫。随着医疗卫生的发展、预防保健的加强现在儿童寄生虫的发病率显著下降。
小儿肠道寄生虫病最常见的是蛔虫和蛲虫病。虫体寄生于儿童体内,完成它的成长生活史,幼虫或成虫移行过程中宝贝会出现不同的症状表现,看看宝宝肚子里长虫是有啥表现?
1
蛔虫病蛔虫是蚓蛔线虫的简称,是人体内最常见的寄生虫之一。成虫寄生于小肠,可引起蛔虫病。
蛔虫病病因摄入感染性虫卵所致,虫卵在十二指肠孵化,产出的幼虫钻入小肠壁,然后经血循环移行至心和肺,由肺沿支气管上行至口咽部被吞下回到小肠,在小肠发育为成虫。约在2个月内完成生活史,成虫的寿命6~12个月。
小儿蛔虫病临床表现因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1、蛔蚴移行症:蛔蚴在寄生宿主体内移行时引起发热、全身不适、荨麻疹等。抵达肺脏后引起咳嗽、哮喘、痰中带血丝等症状,重者可有胸痛、呼吸困难和发绀。
2、肠蛔虫症:常见症状有脐周疼痛、食欲不振、善饥、腹泻、便秘、荨麻疹等,儿童有流涎、磨牙、烦躁不安等,重者出现营养不良。
一旦寄生环境发生变化如高热时,蛔虫可在肠腔内扭结成团,阻塞肠腔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患者出现剧烈的阵发性腹部绞痛,以脐部为甚,伴有恶心、呕吐,并可吐出蛔虫,腹部可触及能移动的腊肠样肿物。有时蛔虫性肠梗阻可发展成绞窄性肠梗阻、肠扭转或套叠,必须及时手术治疗。蛔虫也可穿过肠壁,引起肠穿孔及腹膜炎,若不及时手术可致死亡。
3、异位蛔虫症:蛔虫有钻孔的习性,肠道寄生环境改变时可离开肠道进入其他带孔的脏器,引起异位蛔虫症,常见以下几种:
①胆道蛔虫症:以儿童及青壮年为多,女性较常见。诱因有高热、腹泻、妊娠、分娩等。此病发病骤然,右上腹偏中有剧烈阵发性绞痛,钻凿样感,患者辗转不安、恶心、呕吐,可吐出蛔虫。发作间期无疼痛或仅感轻微疼痛。若蛔虫钻入肝脏可引起蛔虫性肝脓肿,必须及早手术治疗。
②胰管蛔虫症:多并发于胆道蛔虫症,临床征象似急性胰腺炎。
③阑尾蛔虫症:多见于幼儿,因小儿阑尾根部的口径较宽,易为蛔虫钻入。其临床征象似急性阑尾炎,但腹痛性质为绞痛,并呕吐频繁,易发生穿孔,宜及早手术治
饶虫病蛲虫又称蠕形住肠线虫,外形恰似一条白线,长度大约2厘米(约半寸),寄居在儿童的大肠内,有时随儿童的粪便排出,在粪便中可见无数白小虫蠕动,这便是蛲虫。蛲成虫寄生于人体的盲肠、阑尾、结肠、直肠及回肠下段。当人睡眠后,肛门括约肌松弛时,部分雌虫爬出肛门,在附近皮肤产卵。产卵后,雌虫多因干枯死亡,少数雌虫可由肛门蠕动移行返回肠腔。若进入阴道、子宫、输卵管、尿道或腹腔、盆腔等部位,可导致异位寄生。
蛲虫病的病因主要为雌虫在肛周的蠕动刺激,使肛门周围发痒,当患儿用手搔痒时,感染期卵污染手指,经肛门—手—口方式感染,形成自身感染;感染期虫卵也可散落在衣裤、被褥、玩具、食物上,经口或经空气吸入等方式使其他人感染。
小儿蛲虫病临床表现因虫体的寄生部位和发育阶段不同而异。
1、肠道蛲虫症状:蛲虫寄生于肠道可造成肠粘膜损伤。染无明显症状,重度感染可引起营养不良和代谢紊乱。
2、肛门刺激症状:雌虫在肛管、肛周、会阴处移行、产卵,刺激局部皮肤,引起肛门瘙痒,皮肤搔破可继发炎症。患者常表现为烦躁不安、失眠、食欲减退、夜间磨牙、消瘦。婴幼儿患者常表现为夜间反复哭吵,睡不安宁。长期反复感染,会影响儿童身心健康。
3、异位蛲虫症:可侵入生殖器官,引起阴道炎、子宫内膜炎、输卵管炎,若虫体进入阑尾或腹腔,可导致阑尾炎、蛲虫性腹膜炎和肉芽肿。
1
当宝贝有上述异常表现医院就诊检查,化验大便,检查体内有无寄生虫?有哪种寄生虫?按医嘱用药治疗,切忌自行诊断、自行买药给孩子服用。
其实你认为的“有虫”表现不一定是真“有虫”哦!
:如果宝宝脸颊皮肤上发过湿疹、用过药物的地方局部皮肤会比周围皮肤看上去要白一点;天气炎热脸颊部皮肤晒斑也会呈现为白色,皮肤糠疹是局部脸颊皮肤变白表面粗糙,所以不能针对性说明宝宝肚子里长虫。
:宝宝不长胖的原因好多,首先是家族遗传,爸爸妈妈都瘦小,孩子也胖不到哪里去。其次是宝宝的运动量,吃多消耗多筋骨好就可以了,正常偏瘦才是最好的状态。再次是疾病因素,定期儿保体检没有异常表现就不要忧人自扰。
:宝宝指甲上的白色斑块主要是指甲上皮细胞堆积而成,正常现象。不能说明宝宝缺啥微量元素或是肚子里有虫。
:最简单的方法是扒开宝宝屁股看看局部有无皮疹,家长可以在孩子入睡后1~3小时检视肛门,用手电筒观察如有虫体爬出,也可以用透明胶带贴一下肛门及周围皮肤,过一会撕下,看看有无虫或虫卵。因为蛲虫不一定每晚都爬出排卵,需要连续观察3~5天。
:宝贝磨牙的原因有好多:遗传、睡眠姿势、饮食(睡眠前吃太饱、胃肠功能紊乱等)、心理因素(压力、紧张、个性拘谨等)、牙齿(出牙、对位不齐)、儿童常见疾病(上呼吸道感染、中耳炎症等)、微量元素缺乏(铁、锌缺乏铅超标等)……,不说明就是肚子里有虫。
未完待续,洁姐将陆续发布:切莫“刻板”养儿敬请期待,不见不散。
如想提问,点击
原文
洁姐将在微博中回复大家
支持原创,如有转载,请标明出处;
洁姐育儿信箱官方订阅号:jiejieyuerxinxiang
王维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