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容易感冒的孩子周围真是一大堆,稍微变个天,有个风吹草动就中招。这篇文章将小儿易感的理、法、方、药,讲的很清楚。我们不仅要学会治,而且要学会怎么防。
梁宗翰老中医谈小儿脾虚易感证的治疗
作者/梁跃华梁瑞华
小儿脾虚易感证,即小儿脾胃虚弱,容易感受外邪而发生的一种病证。小儿脾虚易感证,在古典医籍和现代教科书中均无此名,但近年来临床却很常见,多是由于乳食不节,过食生冷或妄加营养等,致使脾胃功能失调,久则虚弱,水谷精微亏虚,肺卫失于营养,卫外功能低下,外邪侵袭而发病。但临床常见的脾虚,不是脾阳虚而是脾气不足,运化功能失调。
一、病理机制
小儿脾常不足,饮食不能自调,不知饥饱,家长又片面强调给以高营养的滋补食物,导致饮食不节,生冷无度,营养过盛,使脾胃运化负担过重,以致脾失健运,胃不思纳。日久精微不足,则不能滋养于肺,化生于卫,故见肺虚卫弱之象,肌表空虚,稍受寒冷或气候稍变等,即可引起外感病的发生。另一方面,脾胃运化功能减弱,不能及时消化所纳食物,积滞日久往往化热,内热由生,肺胃热盛,稍感外邪即发病。
以上二种,一个偏虚即脾虚外感,一个偏实即内热外感。但二者都是由于脾胃亏虚,运化功能失调所造成。
二、辨证论治
本证多表现为食欲不佳,甚则厌食,面苍黄不华,消瘦、发枯失泽,夜卧不安,手足心热,头汗多,腹胀痛,四肢倦怠,大便干燥或如球状,经常感冒,并常伴发咳喘之证。
脾虚易感的本证是脾虚,标证是积滞兼外感。所以在治疗时,急则治标,解表祛邪,化其积滞,治标中应兼顾其本,即调脾助运。故此病虽然也有脾胃虚弱之象,治疗时也不能冒然用补药,因为补则反留其滞,应采用消不伤正,补不留滞,消补同施,标本兼顾的方法。
偏实者,解表祛邪,清热化滞。药用桑叶、荆芥、焦曲、砂仁、陈皮、莱菔子、藿香、黄芩、生姜。后期调脾助运,药用茯苓、白术、苍术、焦曲、砂仁、佩兰、荷叶、炒谷稻芽。
偏虚者,解表祛邪,调脾益气。药用苏叶、桑叶、桔梗、生姜、焦曲、茯苓、白术、陈皮、太子参。后期健脾益气,药用党参、茯苓、白术、甘草、当归、白芍、黄芪、黄精、大枣。
外感偏风寒加苏梗、粉葛、豆豉散寒解表;偏风热加薄荷、芦根解表清热;发烧加银花、连翘,小儿牛黄清热散、紫雪散清热退烧;食滞重加内金、枳实消食化滞;腹胀加木香、厚朴去肠中滞气;寒滞腹痛加肉果温脾散寒;热滞腹痛加赤芍清热化滞;齘齿加内金、川连清胃消食;躁急、惊悸加莲心清热镇惊。
便燥如球状者少用大黄调和肠胃,加郁李仁缓下无伤;因食热而多汗加黄芩、枳实清热化滞;表虚多汗者加浮小麦、龙骨、牡蛎、黄精固表止汗;咳嗽加桑皮、苏子、杏仁、桔梗、前胡宣肺止嗽。偏寒者加白芥子、法夏配妙灵丹散寒止咳;偏热者加黄芩、旋复花、胆星配保元丹清热化痰;咽痛加射干、牛蒡子利咽止痛;脾虚不运者,加苍术醒脾助运;后期脾虚加四君健脾益气;气血亏虚加当归、白芍、黄芪、黄精等补益气血。
总之,先解表祛邪,解表中必兼化滞,表解滞化,症状自然好转,然后再调脾助运或健脾益气使脾胃功能完全恢复,脾气充足运化功能正常。水谷精微亦足,即能滋养于肺又能化生于卫,肺卫气足则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三、病案举例
例一:
王x,男,2岁。年3月20日初诊。平素食欲不佳,经常感冒,近感寒凉,发热T38.9~39.4℃,夜晚尤重,清涕、稍咳、不食、手心热,夜卧不安,腹胀痛,便燥,舌红苔黄白且厚,脉浮数,证属内热外感。治以解表祛邪,清热化滞。方药:荆芥3克,豆豉6克,苏梗3克,薄荷3克,黄芩10克,焦曲10克,陈皮10克,莱菔子10克,内金10克,黄连3克,芦根10克,生姜一片,三剂,小儿牛黄散一瓶。
服三剂发热即解,咳嗽尚作,腹痛。大便已下仍燥。再拟:清热化滞止嗽。方药:桑皮10克,苏子3克,前胡10克,杏仁10克,桔梗3克,焦曲10克,砂仁3克,陈皮10克,莱菔子10克,肉果3克,赤芍6克,大黄3克。
五剂药后,感冒已愈,夜卧安,食欲大增,便润,再拟调脾助运。方药:茯苓10克,白术15克,苍术12克,砂仁3克,陈皮10克,木香8克,焦曲15克,炒谷稻芽15克,内金10克,赤芍10克,佩兰15克,荷叶15克,甘草15克,郁李仁6克,以此为丸药巩固之。
例二:
张x,男,3岁。年9月11日初诊。食欲不佳二年余,经常感冒,每月发作1~2次,面苍黄不华、体弱神疲、多汗、昨又新感,微有发热,体温37.4~37.8℃,清涕,四肢倦怠,厌食。夜卧不安,舌淡苔薄白,脉细缓。症已五天,证属脾虚外感,治以解表祛邪,调脾益气。方药:
桑叶6克,豆豉6克,苏梗3克,焦曲10克,陈皮10克,木香3克,黄芩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6克,太子参15克,生姜一片,三剂。
药尽热退,精神尚佳,食欲稍增,夜卧已安,多汗。再拟调脾助运为法。方药: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甘草12克,苍术10克,山药6克,砂仁3克,浮小麦12克,黄芩10克,焦曲10克,莱菔子10克,生姜一片。
五剂药后,食欲已增,汗减,感冒已愈,面色较佳,无何不适。再拟:健脾益气。方药:党参15克,茯苓15克,白术15克,甘草15克,当归15克,白芍10克,黄芪20克,黄精20克,苍术15克,山药10克,焦曲10克,砂仁6克,陈皮10克,浮小麦20克,牡砺10克。以此为丸药巩固之。
例三:
刘x,6岁,年1月19日初诊。患儿食欲不佳已3~4年,经常感冒咳嗽,喘憋,近受风寒,清涕鼻塞,咳嗽夜重,喘粗时憋,痰多色白,不烧,纳差,夜卧不安,腹痛,面苍黄且白,消瘦,舌淡苔白厚,脉沉紧。证属风寒束肺,脾肺气虚,治以宣肺散寒,扶脾益气。方药:
桑叶6克,桑皮10克,苏子3克,前胡10克,白芥子3克,桔梗3克,焦曲10克,杏仁10克,半夏6克,党参10克,白术10克,陈皮10克,甘草10克,生姜二片,妙灵丹二丸。
三剂药后,患儿清涕净,发憋已除,喘咳亦轻,咯痰爽,夜卧较安,食欲稍增,苔白厚,再拟前法。方药:桑皮10克,桔梗3克,杏仁10克,前胡10克,半夏6克,陈皮10克,砂仁3克,焦曲10克,肉果6克,甘草10克,党参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生姜二片,五剂药尽。
药尽,喘憋咳嗽除,偶有痰涎,食欲增,夜卧安,面色尚黄,苔薄白,脉细。再拟:补益脾肺。方药:党参20克,茯苓30克,白术20克,甘草30克,黄芪30克,黄精30克,山药20克,桑皮15克,杏仁15克,前胡15克,百合20克,冬花20克,紫菀20克,焦曲20克,砂仁10克,以此为丸药巩固之。
体弱者反复感冒之良方(节选)
作者/承扬
如果家中的老人家经常感冒,或者独生子女常患气管炎,请试用一下中医的著名处方——玉屏风散。
本方若作汤剂用时,其常用剂量为:黄芪18克、白术12克、防风6克。最好碾粗末作散剂,小剂常服,取效缓渐进之功。若用汤剂,3~5剂当然可取效,但常见药停则反复。如用散剂,每服10克,坚持服用一个月左右,疗效则巩固。因表虚腠理疏松,是肌表生理衰弱的表现,要改变和恢复其功能,必须循序渐进,有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此即慢病慢治之理。
近年来,各地使用玉屏风散及其复方,防治老年人和体弱儿童反复呼吸道感染取得了满意的疗效,而且临床实验亦证明可增强患者机体的免疫功能。经临床验证,本品能增强体弱儿童的体质,提高抗病能力,适用于肺脾两虚所致的反复感冒,多汗,食欲不振等证。
给反复感冒的孩子开的处方
作者/黄德伍
玉屏风散:
此方是治疗气虚自汗的代表方剂,因其独具防御风邪的功效而得此美名,适用于反复感冒、体虚多汗的孩子。目前有更方便的剂型,如玉屏风冲剂(药店有售),每次1包冲服,每日2次;玉屏风口服液,每次1支,每日3次。
清咽饮:
反复感冒的孩子容易患慢性咽炎,经常咽部充血,又痛又痒,呛咳,可服清咽饮:桑叶、玄参、麦冬、胖大海各10克,芦根30克,蝉蜕3克,生甘草5克。本方每日1剂,煎汤代茶,频频饮服。如果孩子嫌苦味较重,可加入适量冰糖。
米醋:
这是一个流传甚广的民间验方,对预防感冒有较好的作用。取米醋毫升,加入冰糖克,用小火烧烊后冷却。每次服1茶匙,每日2次,可长期服用。
中药外敷:
这种办法没有痛苦,易被小孩子接受。取桃仁、山栀各10克,丁香、肉桂各5克,将众药研成细末,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每晚取适量药糊涂在纱布上,用胶布固定于双侧足底的涌泉穴,次晨取下,连用3天。以后改为隔天1次,10次为1个疗程。
第一篇摘自《北京中医杂志》,年第1期,作者/梁跃华、梁瑞华;第二篇摘自《医学文选》,年第1期,作者/承扬;第三篇摘自《农村百事通》,年第2期,作者/黄德伍。一,中医百宝箱
◆风水与中医,中医人应略懂风水
◆潘德孚:疼痛是生命的自救信号
◆只言片语学中医:清代高手的《医林琐语》
◆头发越掉越多?中医调养教你把头发养回来!
◆现代人常见“上热下寒”,张仲景这个方子管用!
◆中医房事养生7大要旨
◆仲景的“真武汤”怎么用?
◆关于死亡,这可能是一篇颠覆你认知的文章!
◆“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我国每21秒钟就有1人因它死亡
◆疾病的来源:“怨、恨、恼、怒、烦”
◆近个穴位怎么记?谈谈每个穴位的前世今生(收藏)!
◆老中医临床针灸选穴思路,太实用了,必须收藏!
◆五声对五脏,根据声音诊断脏腑健康!
◆一图看尽黄元御六气治法
◆糖尿病患者宜多做做耳穴按摩
◆黄元御学术思想及用药总结
◆成为中医高手必须得靠师承吗?
◆懂一些中药,能多活十年!为了家人的健康,赶快收藏!
◆青少年白发,中医有何妙招?
◆一代名医,黄元御传奇的一生
◆熟记配伍表,你就是自己的中医师!(常见病配方)
◆郑钦安:临证先别阴阳,万病不越阴阳两法
◆任应秋:我学医五十多年的经验和方法(深度长文)
◆太难得了,种常用非处方中成药汇总
◆我花了两三千元,还不如一味白茅根
◆中医是最好的预防医学◆观嘴唇,知健康
◆每个中国人都该学中医!
◆处处是中医:遍地皆是药!(歌诀篇)
◆很多人说中医不科学无科学证据?
◆正统中医学与现代中医学的差异
◆中医是否需要科学化、现代化呢?
◆科学你慢慢学,中医我先治病去了
◆高清舌诊图谱(收藏)
◆面诊、眼诊、鼻诊、耳诊、唇诊、舌诊、齿诊图...都收集齐了!
◆中医脉诊入门必知--什么是寸口脉,如何诊脉,诊脉要素有哪些?
◆中医辨证血虚、血瘀、血寒、血热,四种血症,附带食疗调理
◆阳明的运气义(下)
◆一个好的中医,医院
◆他43岁学中医,却成为一代医学宗师!
◆中医是经验的医学,没有科学的依据对吗?
◆假如人人学点中医,不知可以避免多少悲剧
◆中医“把脉”的原理是什么?掌握这五条秒懂!
◆老中医一辈子的经验总结,记住了你就是中医了!
◆最有价值的:伤寒论精简版(浓缩精华)
◆经络和经方中医的关系
◆中医:潜伏于中国地下的根
◆人体经络穴位图(最新版)
◆我们为什么成不了中医高手?◆中医:蠢学生,学到皮毛当做宝;真高手,传承断绝无人接
◆失去中医,我们将付出怎样的代价?
◆了解中医理论,不做当代“医盲”
◆岁老中医的临终馈赠,句句都很强!
◆28种常见脉象都具体有哪些表现呢?
◆人体全身疼痛点(专业版)
◆困惑!为什么大多数国人相信中医,看病却不首选中医?
◆78岁中医专家谈给高官治病经历,道出了中医被打压的真相
◆《老牛论中医》
◆《人为什么会生病》
◆《问中医几度秋凉》
◆《爷孙俩的中医故事》
◆《中医色诊视频大全》
◆《中医怎么看“癌症”》
◆《浅论中医之道--按摩篇》
◆《绿色疗法:点穴按摩穴位方》
◆《中医辨证的根本:阴阳寒热》◆《60集大型纪录片》
◆《中医怎么看“高血压、糖尿病、肝病和肝炎”》
二,疾病治疗
◆肝炎的治疗◆心绞痛的穴位方
◆急性心绞痛的中医救治方法
◆夏天养护心脏的好方法:撞背功
◆口腔溃疡最好的办法,就是引火下行
◆糖尿病患者多做做耳穴按摩
◆《中医怎么看“高血压、糖尿病、肝病和肝炎”》
◆身体健壮的运动员会突发心脏病猝死,而有心脏病
◆脾胃虚,则九窍不通
◆中药是否会伤胃呢?
◆新型肺炎的预防和治疗
◆得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怎么办?
◆吃西药会伤胃?实际上是五脏六腑皆伤
◆胃不好的时候,最好别碰这5种水果,再有营养也不行!
◆就这么一个普通的健脾胃方子就能起死回生
◆国医大师熊继柏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中医药诊疗
◆什么是肾亏呢?
◆补肾壮阳的意义何在?
◆肾不好多吃黑八大黑色营养食物
◆遗精、纵欲、手淫病者,伤精恢复的方法
◆五脏有好恶:肝怕堵,心怕累,脾…
◆论癌症
◆更深一层看癌症
◆三把刀治疗下的癌症
◆中医能不能治疗癌症
◆《中医怎么看“癌症”》
◆凡生癌症者,三焦皆不通!
◆谈谈中医对肿瘤和癌症的认识
◆旷世奇人倪海厦:中医为什么能治好癌症?
◆《中医怎么看“高血压、糖尿病、肝病和肝炎”》
◆远离“癌症性格”,这20个字值得每个女性深思!
◆上工治未病
◆绿色治疗--我的最爱
◆人体经络穴位图(最新版)
◆用外治法,如何做到准确的辨证施治?
◆瘀堵越多,得癌几率越大…
◆一剂妙方,让你轻松拥有健康
◆揉腹几乎可以解决任何慢性病
◆难得这么全!针灸、按摩全息图之精髓
◆上工治未病,正确的观念才是治本的良方
◆五脏有好恶:肝怕堵,心怕累,脾…
◆岁老中医隐藏千年的长寿法,每天照
◆把这里的“硬结”揉开,很多病就好了
◆21种小儿推拿动图,教你轻松应对小儿常见病
◆中医养生十八法健身强肾防病延年益寿
◆长大后才明白,原来儿时的天真才是真正的养生之道
◆通俗易懂:凤仙姨的生命和健康理论让我茅塞顿开◆简单有效:凤仙姨的治疗方法和效果令我惊奇不已
◆把这里的“硬结”揉开,很多病就好了
◆如何让能量,自然而然地打通人体全部经络?
◆为家人按摩,需要精气神的灌注、爱和关心
◆瘀堵越多,得癌几率越大,气瘀血瘀痰淤湿淤是这样坑害你的!
◆我们没有理由不学习养生,特别是在患病时
◆对待疾病就像战争,知己知彼方能百战百胜
◆夏天要怎么过?首先要辨清楚身体是寒是热
◆疾病不仅是物质层次的病,还有一个能量层次和精神层次
◆家家必备的中医“外治”法
◆人体疾病的真相,原来是因为你一直在“透支生命”
◆生病后最重要的不是吃药,而是先回到正常的生活
三,饮食睡眠养生
◆养生原则:食勿过烫
◆养生原则:食勿过冷
◆养生原则:食勿过硬
◆养生原则:食勿过粘
◆养生原则:食勿过饱
◆饮食有节,健康长寿
◆养生之道,莫先于饮食
◆孙思邈:夜饭饱,损一日之寿
◆夏季养生保健的四大法则
◆夏天吃茴香菜,都有哪些作用?
◆吃对了,喝对了,日常饮食也能治大病
◆生姜用得好,大病小病都赶跑,健健康康活到老!
◆中医讲的“发物”到底是什么东西?
◆肉类会造成心脏、血管的病变,老年人少吃肉对吗
◆「五谷为养」怎么养?常见的主食别吃错!
◆牙好身体才健康,盘点10种易损害牙齿的食物
◆阴虚火旺、脾虚肝郁、痰湿……属于虚不受补
◆实用!医院首次公开种食疗煲汤配方,果断收藏!
◆精足不思淫,气足不思食,神足不思睡!
◆睡觉该怎么睡?朝向哪里、有什么忌讳…看古人
四,心理运动养生
◆开悟的七大元素
◆凡心所感,皆是心相
◆如何成为一个运气很好的人?
◆起心动念:你所不知的惊人力量
◆养生之本是养神心静神安福寿存
◆不要执着去做一个“好人”,要让自己做一个更好的人◆你知道人的意念能量有多强大吗?
◆让你的潜意识被看见,你才能真正自由!
◆健康的根本在心,这才是中医养生的境界
◆恍然大悟!!心念才是宇宙中最强大的力量
◆庄子:幸福是什么?幸福就是,身上无痛苦,心里无烦恼!
◆当你放松了,内在的平和之性就显现了!
◆吸引力法则:你变了,一切就变了!
◆情绪如何影响我们的身体?
◆语言中的能量,能改变你的未来
◆世界上最有能量的语言,一定要经常说!
◆厉害的人,早已戒掉了不良的情绪
◆我为什么不敢轻易叫人修行?
◆当你老了,一定要留给自己的七张底牌!
◆缺爱就会生病,这12个迹象表明你没有真正爱自己!
◆人到中年却在“假装”健康,每个人都会犯这些致命的错误!
◆南怀瑾:无论遇见什么,你只需保持平静(静心好文)
◆女人的嘴,决定一个家庭的命运
◆真正的正能量是,你先活成了光源
◆如何让能量,自然而然地打通人体全部经络?
◆荣格:把后半辈子还给自己,去追随你内在的声音
◆蔡志忠:每个当下都是你生命的实相
◆蔡志忠:依靠努力只能成功一时,改变观念才能成功一世
◆养生课堂:拍打功
◆久坐身体产生13个致命变化
◆轰动世界的故事:打坐的力量
◆两仪融和经络拍打健康法郭育麟◆原创|危害健康的运动都有哪些?
◆闭目养神,养的可不止“神”!
◆中医养生十八法健身强肾防病延年益寿
◆踮脚,补肾气,治腰痛!这个小动作,就是这么神奇!
◆叶曼女士讲述自己修习禅定的实证经历(下)
◆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怎么办?五劳调理很重要!
五,正本清源
◆药物的毒性最终伤害了谁?
◆输液=自杀!终于上央视了!
◆打点滴是营养针?还是催命针呢?
◆“输液好得快”,是一场彻头彻尾的骗局
◆疾病意味着战争,医疗绝不是产业!
◆杀死我们的不是疾病,而是我们自己!
◆正在被抗生素毁掉的中国人!
◆“激素”医生、“消炎”医生、“输液”医生
◆央视:门诊输液被叫停,过度医疗才是病!
◆输液时进入人体内的微粒有可能让你输掉健康!
◆为什么中国人一感冒就去吊瓶打针?“老中医”揭开
◆心血管病只能放支架?为您推荐老中医李可的破格救心
◆美国被滥用的十大诊疗技术:补钙、吃他汀
◆写给被我们割掉的子宫、扁桃体、胆囊、脾……
◆北京协和医学教授惊人发言!得罪天下医生,也要发你看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