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 http://www.bdfyy999.com/bdf
来源坦腹斋
高翔眉寿
高翔(生卒年月不详)这个名字很现代,其实高翔是清代著名画家,扬州八怪中的重要人物,是一个画派某种程度上的开创者,奠基人。
高翔山斋读书图
当时的扬州八怪影响在一定程度上催生了海派,但是谁催生了扬州八怪?清初四画僧之一的石涛贡献最大。而高翔是石涛的关门弟子,石涛去世后,每逢清明,石涛墓前总会有高翔的身影,从不间断,直至自己驾鹤西去。他一生不为官,是位非常有天赋的专职画家,诗书画印都很有成就,尤其山水最得石涛真传,清新、自然、大气,不泥古。此外,中国画中的指画为人们津津乐道,它可以产生一种特有的毛笔所完全达不到的稚拙效果,潘天寿是指画高手,而高翔则是指画的开山鼻祖。
高翔僧房扫叶
高翔,字夙冈,号西唐,又作犀堂、西堂等,别号山林外臣,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篆刻与汪士慎、丁敬齐名。又与高凤翰、潘西凤、沈凤并称"四凤"。高翔少年时期崇尚石涛,后与石涛结识为友,常相往来,情谊深长,受益颇深,是石涛的挚友和忠实追随者。
高翔尽驱春色入豪端
高翔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与石涛、金农、汪士慎为友。清朝的李斗在《扬州画舫录》中有过这样的记载:“石涛死,西唐每岁春扫其墓,至死弗辍”。意思是说,石涛死后,高翔每年春天都去扫墓,直到死都没有断过。从这里也可以看出他们之间的友谊很深。高翔除擅长画山水花卉外,也精于写真和刻印。他的山水画取法弘仁和石涛,所画的园林小景,大多是从写生中来。金农、汪士慎诗集上的小像,就是高翔的手笔,线描简练,神态逼真。著有《西唐诗钞》,“扬州八怪”之一。
高翔松鹤
在扬州八怪中,高翔是少有的扬州本地人。他一生无羁旅之苦,又无饱览山川之见,更谈不上国破家亡恨。这烟花繁华的扬州,养成了他平和的气性。
清高翔梅花图
他如此心平气和地描绘着他的一天,“山盹睡迟三市晓,一窗红日不知醒”——天已经大白,此时红日满窗,闹市已开放,我睡得香甜久久不知醒。“日照三市”,高翔还睡着不醒,怎一个“懒”字了得!
此外,他另有诗句云:“匡床自在拥寒衾,卧听儿读妻织履”,意思是——自在地拥着厚被卧在床上,侧耳听着稚儿读书声,妻子织履声。几分闲情,几分惬意,高翔的生活真是悠悠然,陶陶然。
清高翔山水图轴纸本墨笔79.7×41cm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高翔平常亦很喜欢与文人雅士吟诗作对,喝茶畅饮。酒酣耳热的情状,颇有李太白的“呼儿抢出换美酒”的随性洒脱,现录其“喝酒诗”一首:
元夕后二日石门招饮
烧灯今又约,一路屐声中。
宿好殷殷意,新诗发发工。
作鲟鱼诗佳甚。
山寒矜雪白。
以积雪作假山,手冷炙炉红。
疏快无拘忌,深宵酒兴雄。
高翔这首诗名很直白——“元宵节过后两天,石门招呼我喝酒去”。这石门,并非地点,而是指高翔一老友——周石门。周石门,徽州诗人,其人工诗、爱茶。“烧灯”特指元宵,因古人常在元宵节晚烧灯如白日,故元宵节又称之为“烧灯夜”。
清高翔夜月读书镜心设色纸本
这首诗翻成白话文的意思就是:元宵节过后,老周又约我喝酒,去的路途上只听到叩叩的木屐声。因为主人殷勤招待,我一夜好眠。新诗写得跟疾风一样快,其中,那篇关于鲟鱼的诗作,实在是写得太赞啦!冬天山间很冷,骄矜的雪白茫茫一片。我们将那积雪堆成假山,手冷了就跑到炉火边烤火。啊,心里真是畅快无拘束,深宵时候酒兴浓厚,我们又开喝了!
这份悠然,自然是另外七怪不具备的。
高翔山斋读书图
高翔能如此悠闲,是不是家底很是丰厚呀?或者起码也是个“官二代”、“富二代”什么的?可惜,据考高翔的父亲是个屡试不第的老贡生,家境并不丰裕,而高翔一生也不曾为官。
高翔福随春
如此清贫家境,高翔在哪里读书、作画、治印的?
据考,高翔住在揭州新城西北的陋巷里。华喦《新罗山人集》卷二《高犀堂五十诗以赠之》云:“僻巷有修士,所栖唯一庵。”在偏僻巷子里有一高士,他的住处唯有一个圆顶草屋。“当门植嘉树,绿净烟毵毵。驯禽理幽唱,妍花含娇憨。”他家门边培植了数株佳树,树木绿意盎然,垂纷披扶。院子里头,顺服的鸟禽幽幽吟唱,娇艳的花儿有着少女般的娇憨。
此外,汪士慎《巢林集》卷五《西唐先生画山水歌》云:“五岳堂上生清风,檐花石竹香濛濛。雨深苔老户常键,二分月堕蓬篙中。”清风生发,石竹香濛,雨深苔老,月堕蓬蒿……这茅屋陋舍,毫无破败之色,反而是一派天真幽然,高翔恬淡安适之心境可见一斑。
高翔夏山草庐图
儒家历来主张“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高翔身处康熙盛世,但他并无“匡济天下”之志,他选择布衣一生,始终也不曾走上“学而优则仕”的道路。
作为职业画家,高翔亦不善数算营生。有时候,画画于他,如同孩子般的游戏,兴致一来,提笔就画,画完之后,他却又满不在乎地随手一放。
清高翔山水立轴水墨绢本
如此随性之人,如何画得一手好画?其实,高翔在读书与艺术创作上相当刻苦。华喦说他“拥书鼓神智,猛如食叶蚕。垂老且弗惰,趣味殊自甘”。及至衰颓暮年,高翔还拥书不怠,其刻苦程度可见一斑。在进行艺术创作时,高翔并不像往常那般懒散。逢着灵感,他便下了床榻,执笔即画,如蛟龙踏云,下笔有神助。
高翔行庵树色
对自己的性情,高翔无疑是非常满意的,他曾自言“吾自乐吾真”。题《画马》诗中有句子云:“我自用我法,难与古人量。宇宙俯仰间,画出真清狂”。高翔并非性子张狂、夜郎自大鄙薄前人也,而是强调绘画中艺术独创性的重要性。他主张的“幻化理趣悟,宗动耳目收”、“剖静汲动机”等理念,强调通过自我观察,领悟万物变更中可循的“理”与“趣”,并从多方机变中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形象入画。
清高翔暗香疏影立轴水墨纸本
高翔擅山水、梅花,清简瘦硬,在“扬州八怪”中可称逸品,金冬心每称之。此图写乔柯崇岗之下,绿蕉翠竹之间,有士子读书茅堂,窗外泉声淙淙,日长山静。笔墨简淡,清气满幅,可以想见画中人与执笔作画人之高致,是其真迹中之佳者。
疏林夜话立轴水墨纸本
在扬州八家中,高翔画流传最少,画格亦甚高,冲淡简静,疏朗幽远,并不受时风的影响。此图写疏林翠竹间二人秉烛夜话,屋外烟雨迷蒙,景极平易而境界清旷。右上题七律一首,所谓“诗中有画笔生香”,诗画映发,笔墨简略而韵味无穷。
清高翔弹指阁图纸本
此图所绘的是清代扬州天宁寺西边的弹指阁,为文思和尚居址。《弹指阁图》画绘竹门篱笆的庭院里几株老树枝干挺拔,古藤萦绕,树叶有的线勾,有的墨点,浓淡互衬。右边楼屋便是“弹指阁”,建构奉愫平正,简洁大气,在芭蕉、竹林的掩映下,更见幽雅之韵。
院中的两个人物,一执杖,一躬身,似在相互交谈,在这静谧安详的氛围之中,这样的人物形象处理,给人一种超然脱俗、不食人间烟火的味道。
行笔错落有致,以淡墨勾润,浓墨点视,清疏中流露出一股秀逸的气息。人物刻划,寥寥数笔,神情动态,栩栩如生。诗题与画意,浑然一体,耐人寻味。此图不仅是高翔的写实佳作,也是珍贵的历史文献资料。
高翔秋意
高翔老松图
芥子园
国画界丹青圣手的摇篮
《芥子园画谱》成书于清代,自此便风行了余年,毫不夸张地说:它是艺术名家的摇篮,可以快速培养艺术修养。
《芥子园画谱》自出版三百多年以来,不断拓展出新,历来被世人所推崇,为世人学画必修之书。在它的启蒙和熏陶之下,培养和造就了无数的中国画名家。
近现代的一些画坛名家如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傅抱石等,都从《芥子园画谱》迈出了画家生涯的第一步。称《芥子园画谱》为启蒙之良师,一点也不过分。
齐白石把《芥子园画谱》当做自己的启蒙老师,他的回忆自述说,借来的书,用松油柴火为灯,一幅一幅的勾影。足足画了半年,把一部《芥子园画谱》,除了残缺的一本以外,都勾影完了,钉成了十六本。
齐白石
《芥子园画谱》施惠画坛余年,育出代代名家,可谓功德无限。何镛称此书“足以名世,足以寿世”,然也。
然而,多年前的教材,在瞬息万变的今天,是不是已经过时了?
这个问题,由著名艺术家、现中央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徐冰先生来回答再恰当不过了。
徐冰年完成的《芥子园山水卷》的灵感,
就是来自于这本古老的教科书。
徐冰认为,这本书是中国绘画的精华与浓缩,最代表中国文化和艺术核心,他说:
“《芥子园画谱》就是符号的字典。
它收集了各种各样的典型范式。人分几群,独坐看花式、两人看云式、三人对立式、四人坐饮式:一个人是什么姿势,两个人是什么姿势,小孩问路是什么姿势,都是规定好的。
所以,艺术家只要像背字典一样记住“偏旁部首”、再去拼接组合描绘世界万物。
中国画讲究纸抄纸,不讲究写生,过去都是靠临摹,到清代总结出来,这些拷贝的范本分类、细化,变成一本书。
这就是为什么《芥子园画谱》是集中了中国人艺术的核心方法与态度的一本书。”
在康熙年间,《芥子园画传》原版初集就已稀贵如金了,常人难睹其真容。清末时,芥予园旧版已毁废,直至上世纪七十年代《芥子园画传》初集首次在海外被重新发现。
山水卷画论部分《画学浅说》首页,
字大行稀,绝对不用担心看成近视眼。
书中较为系统介绍了中国画的基本技法及绘画、品画的基本技艺。绘画基本技巧介绍科学合理,浅显明了,使初学者易领会、易临摹。
画谱内容丰富,荟萃中国历代著名画家模仿作品,为中国画初学者最宝贵之画谱宝库。故此画谱问世三百多年来,风行于画坛,至今不衰。
对此传世珍宝,我们竭尽全力,重新编辑出版了这本《芥子园画谱》线装彩页版,希图将其精髓尽现于您眼前。
全书主要分为初集、二集、三集三部分,囊括树谱、山石谱、人物屋宇谱、梅兰竹菊谱、花卉草虫翎毛谱之精华内容。除此之外,并附中国画的绘画技法、各名家画论及经典画作于其中,以飨读者。
《芥子园画谱》深入浅出,循循善诱,令人读之如醍醐灌顶,顿开茅塞。
芥子虽小,可纳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的影响力犹如这枚小小的种子,携带着能量,飘散在各处,在每一个人心中种下一座须弥山。
《芥子园画谱》是一套世间少有珍藏的艺术品;同时也是零基础学者的入门教科书。不管是拿来欣赏,还是作为绘画入门的书本,大家都应该看看这套书。
《芥子园画谱》手工仿古线装彩页版
▲
▼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图片可见大图)
(点击此行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