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了疫苗还会出水痘又到水痘高发季,

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一年四季都会发病,其中每年4-7月以及11月至次年1月,是发病的两个高峰。呼吸道飞沫或直接接触患者,都可感染水痘。

近期佛山部分学校班级有水痘流行趋势,所以如何科学预防水痘,是当前大家都需要了解的。

如何判断是否出水痘?

长水痘时一般伴有发热、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和痂疹等症状,出疹部位最初在腹部或背部,后迅速发展到手腕和腿部乃至全身。不过有好几种幼儿可能发生的疾病都伴有发热和出皮疹,那么家长怎么知道孩子是不是得水痘呢?

其实可以根据水痘的标志性特征「皮疹-水疱-结痂」三日模式来判断:

第一天

孩子的身上有5~20个红色皮疹,孩子可能会觉得痒,还会发烧。这时候就要把孩子隔离在家了。

第二天

皮肤上的红色丘疹变成了透明、充满液体的小水疱。同时皮疹开始向上臂和腿部蔓延。孩子会感觉很痒,同时伴有发热。

第三天

水疱破掉并开始结痂,同时还有新的皮疹、水疱出现,这种情况会持续3~4天。

哪些人最容易得水痘?

水痘是小儿常见急性传染病,5-9岁儿童是发病高峰群体,但成人亦可发病。只要你没有得过水痘,又没有预防接种,或者水痘疫苗作用消失,都有可能感染,而且成年人出水痘症状还比儿童要重,尤其是孕妇。

孕妇感染水痘可致胎儿畸形、早产或死胎;产前数天内患水痘,可发生新生儿水痘,病情常较危重。但如果接种过水痘疫苗,那么孕期接触水痘病毒也不用担心。

此外,部分病人表现为出血性水痘,轻则皮肤出现瘀斑,重则因严重凝血功能障碍发生内脏出血。

如何预防水痘?

预防水痘最关键是接种水痘疫苗,目前多使用的是减毒活疫苗,对水痘的预防有效率可达68%-%,并可持续10年以上。一般在婴儿12-15个月时接种,并在4-6岁时打加强针(接种时间请遵医嘱)。易感人群在接触水痘后3天内接种可获得保护。

值得注意的是,不是每一个人接种了水痘疫苗就一定不会得水痘,不过接种过水痘疫苗的患者,症状往往较轻,病程也相对短一些。

此外,预防水痘还要避免与患者接触,患者使用过的餐具要消毒,其用具可用煮沸或日晒等方法进行消毒。

出水痘怎么办?

水痘为自限性疾病,病后一般10天左右也能恢复,同时也可获得终身免疫。不过多年后可能会感染复发而出现带状疱疹,即俗称的“生蛇”。而且水痘不治,可能会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皮肤细菌性感染、肺炎、肝炎、脑部感染等。

所以家人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采取一些措施,让患者舒服一些,避免出现更严重的并发症:

1隔离患者

直到疱疹全部结痂,才能解除隔离,期间需要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2缓解瘙痒

口服苯海拉明是止痒最有效的办法,也可用冷毛巾敷在特别痒的地方。瘙痒严重时可以用炉甘石洗剂涂到皮肤上,已经破掉的水痘可以涂上抗生素软膏。

此外要帮孩子剪指甲,避免用手抓破痘疹导致化脓感染或留下疤痕。

3不要急着退烧

退烧并不能缩短孩子生病的时间,只要孩子没有非常难受,体温不超过38.5℃,不要着急用退烧药。如果孩子非常难受或者体温超过38.5℃,可以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

注意退烧时别用阿司匹林,否则可能导致瑞氏综合征(一种罕见的危及生命的不良反应)。

4饮食清淡

饮食清淡,补充足够的水分,多吃新鲜水果及蔬菜。

5接种疫苗

接种水痘疫苗可降低患水痘的风险或减轻并发症。

冬春季警惕这些传染病1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引起的传染性疾病,主要通过饮食、飞沫、密切接触等方式传播,患儿玩过的玩具、用过的餐具、毛巾、被子、内衣等等都有可能沾染上细菌,老师和家长要格外注意。

手足口病多发生于10岁以下的儿童,潜伏期为2~10天,多数患儿为轻症患者,多于一周内自行痊愈;需要警惕的是重症手足口病,其通常表现为反复高热、呕吐、头痛、肢体抖动、步态不稳、睡眠中频繁惊跳、精神差、嗜睡等。

若孩子出现发热,口腔出现溃疡、疱疹,手、足、肛周出现皮疹,家长应警惕孩子是否感染了手足口病毒,医院进行诊断和治疗。

预防措施1、避免接触患病儿童;2、流行期间尽量少带儿童到人群密集、空气浑浊的公共场所;3、饭前便后勤洗手;4、玩具、餐具等物品勤清洗和消毒;5、保持家庭环境卫生。2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飞沫、紧密接触等方式传播。症状主要有高热、乏力、头痛、全身肌肉酸痛等。

预防方法

1、均衡营养、适量运动、保持良好体质。

2、适当增减衣服,注意保暖。

3、保持室内空气清新,勤通风换气。

4、尽量避免食用、接触病死禽畜及其产品。

5、要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出现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手帕掩盖口鼻,防止感染他人。

6、抵抗力较差的人尽量少到公共场所。

7、建议儿童、60岁以上老年人、慢性病患者等重点人群在流行季节来临前接种流感疫苗。

3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飞沫传播,接触病人后2~3周发病,1-15岁的儿童和青少年易感染。

腮腺炎潜伏期为8~30天,该病前驱症状有发热、畏寒、头痛、肌痛、咽痛、食欲不佳、恶心、呕吐、全身不适等,数小时腮腺肿痛,体温可达39℃以上。常见的并发症为病毒脑炎、睾丸炎、胰腺炎及卵巢炎。

预防方法1、接触者一般不需检疫,但在集体儿童机构等地人员应留验3周,对可疑者应立即暂时隔离。2、勤通风、勤晒被子。3、接种疫苗。4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病毒感染性传染病。麻疹的主要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该病主要在6个月—5岁儿童间流行。

麻疹症状以发热、咳嗽、流涕等卡他症状和眼结合膜炎为主,患儿可出现喉炎、肺炎、心肌炎等并发症。未患过麻疹的儿童和成人都可以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

预防方法

1、在接触麻疹后5天内立即给于免疫血清球蛋白,可预防麻疹发病;超过6天则无效。

2、要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隔离。一般病人要隔离至出疹后5天,合并肺炎者则延长至10天;接触麻疹的易感者应检疫观察3周。

3、病人衣物应在阳光下曝晒,病人曾住房间宜通风并用紫外线照射,流行季节易感儿尽量少去公共场所。

5猩红热

猩红热为A组溶血性链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通常在5-12岁的孩子中发病。主要经过飞沫传播,接触患者皮肤创伤处和产道也可感染。

猩红热症状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色皮疹和疹后明显脱屑。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变态反应性心、肾、关节损害。多数人可用青霉素治疗,也可选用复方甲恶唑(SMZ-TMP)治疗。预防以隔离治疗为主。

预防方法

1、猩红热流行期间,对可疑猩红热、急性咽炎和扁桃体炎患者,均应隔离治疗。

2、对与猩红热患者密切接触者,应严密观察,检疫7~12日,有条件可做咽试培养,或预防性给予青霉素。

3、疾病流行期间,应避免带儿童到拥挤的公共场所。

(综合医学界感染频道编辑)

—END—

点击以下链接,查看往期精彩内容↓↓↓

◆肿瘤医生古伟光

“判死刑”的晚癌患者,常常在这里获得“重生”

◆个新车位!医院职工停车位全部让给病人

◆男子全身红肿下肢变“烂腿”,只因这个坏习惯!很多人都有

◆泡温泉可致“少精症”!想要孩子,爸爸们千万别做这些事

◆佛山66岁男子牙疼休克险丢命!这3种牙疼千万别强忍

◆腹部取出16斤肿瘤!他以为只是胖,没想到已恶性肿瘤晚期

◆眼睛也中风?48岁女子突然“瞎”了!医护日夜抢救,结果...

◆包皮该不该割?多大年龄做手术合适?

◆产科入院清单!准妈妈必看~啥时候入院?要带什么...

◆广东首例!不到3斤早产儿患上这病,命危!抢救到崩溃关头,所幸……

◆佛山人最易患这种癌,竟是因为爱吃这个!3-90岁都会中招

◆收好!南医美女护士教你10个简单小动作,拯救颈肩!

◆妈妈必看!奶水不足怎么办?医院助产士教你7个方法!

◆31分钟成功抢救心梗患者!3个故事告诉你,医院如何做到!

◆生孩子怕痛怎么办?医院产科医生教你2招!

◆全身体检怎么做?一条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e/980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