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享分析:
一名9岁男孩提起上学就发烧,在医院做了骨髓穿刺,没有发现器质性病变,随后被确诊为抑郁;
另一名寄宿的孩子,一到晚上就肚子疼,精神萎靡,不愿意和同学说话,来院后也被确诊为抑郁。
“与成年人比较,很多孩子抑郁的表现形式不典型。这个时候,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就是找理由不想上学、偷懒或是不听话。这种情况或许是隐匿性抑郁。”
“主诉躯体不适,却无器质性病变,简单地说就是查不出毛病。”
“事实上,大部分孩子在出现躯体化症状前,可能早已出现睡眠问题,如入睡困难、睡眠浅、早醒等;也可能伴有情绪问题,如烦躁易怒;也可能出现行为问题,如伤人、毁物、甚至自残、自杀。”
——张尧主任
张尧主任建议,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孩子调节情绪问题:
·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
当孩子出现情绪问题的时候,不要给孩子贴负面标签,比方说:矫情、懒散等,贴这种标签反映父母对孩子是不理解、不认可、不接纳的。这时孩子却是非常需要父母、老师的认可和接纳的。
·父母要调整自己的心态
很多父母本身就很焦虑,甚至会认为自身的焦虑是孩子带来的,只要孩子好了自己也就好了。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家长的焦虑也会被孩子觉察到,影响孩子。站在医生的角度来说,家庭环境对孩子的情绪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家长应先放平自己的心态,充分理解、尊重和支持孩子,这样才能帮助孩子调节情绪问题。
·帮助孩子合理管理生活
儿童青少年的自我管理能力可能不会像成年人一样完善,更需要家长的帮助。如玩手机这件事情,家长针对孩子玩手机,要严格要求,要求明确,着重培养自制力。
本文审核:张尧,临床心理学硕士,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医院心理精神科医生,医院心理科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心理医疗治疗13年,治疗多例神经症患者。
心理疾病患者该如何网上预约就诊呢?
我们的客服人员会通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