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什么地方治疗好白癜风 http://m.39.net/pf/bdfyy/
網絡圖片
今年8歲的明明身體壯實,但近段時間常常在晚上出現下肢關節疼痛,有時還會在深夜熟睡中痛醒,第二天又若無其事地上學去了。孩子到底是「生長痛」還是關節炎,還是別的甚麼毛病呢?夫婦倆趕緊帶孩子到醫院兒科就診。經過各種檢查,兒科生長發育專家診斷明明為「生長痛」。
明明的父母這才鬆了口氣。那麼,兒童「生長痛」的表現是怎樣的呢?簡述如下。
1、主要表現為下肢疼痛。「生長痛」是少年兒童在生長發育過程中常見的一種症狀。主要表現為兒童長期間歇性發作的下肢疼痛。疼痛的部位,在兩膝前側或兩側交替疼痛,酸痛、針刺樣痛,或講不清的痛。
2、常在夜間發作。發作頻率以每周或每月一次多見,每次痛的時間大約在10分鐘至1小時左右,而且是常常在夜間發作,疼痛發作時,全身和患肢無其他症狀和體征。發作後第二天早晨醒來疼痛消失,且肢體活動不受妨礙,又可以正常地上學和活動。
3、常見於7到9歲少年兒童。「生長痛」發病最常見是7至9歲的少年兒童,隨著年齡的增長而發病率降低,大多數患兒發育成熟後疼痛消失。
那麼,「生長痛」如何與風濕性關節炎區分呢?專家表示,兒童風濕熱、類風濕性關節炎也常伴有下肢疼痛,這些病可通過血沉、抗O、類風濕因數、X線檢查及臨床表現等進行鑒別排除。
對「生長痛」的診斷,有4項標準,簡述如下:
1、有或無誘因的不定期間歇性下肢疼痛,不伴跛行;
2、疼痛病史至少3個月,發作5次以上;
3、疼痛部位固定,局部無紅腫熱等體征,能自行緩解,隨後一切正常;
4、臨床及實驗室檢查排除其他引起肢體疼痛的器質或全身性疾病。
生長痛的病因是甚麼?
生長痛的病因至今未明,可能是因組織中廢物積聚,也有學者認為與兒童生長快、過度疲勞、天氣變化、潮濕、姿勢缺陷、精神因素等有關,其機理可能與骨骼韌帶生長時其周圍神經、肌腱不能相應增長以致產生牽拉痛,故命名為生長痛。至於患兒為甚麼夜間發作,可能與白天奔跑太多或劇烈活動等,容易引起疲勞疼痛,所以多在上半夜或有時在深夜從熟睡中驚醒發作。
「生長痛」是正常現象,而且疼痛程度大多可以忍受,基本不需要吃止痛片或採取其他措施。孩子疼痛明顯時,可以讓孩子適當休息,放鬆肌肉,暫時減少孩子的運動量,避免劇烈運動,不過不需要因此而嚴格限制孩子的活動。
如何緩解生長痛呢?方法簡述如下。
1、熱敷。孩子出現疼痛時,家長可以在孩子睡前,用熱毛巾給孩子熱敷疼痛處5-10分鐘,這樣可以使肌肉鬆弛,減輕疼痛,或者在睡前洗個熱水澡。
2、按摩。輕輕按摩疼痛部位的肌肉,使肌肉放鬆,也是一種有效的方法。
3、食補。可以給孩子吃點維生素B1和維生素B6,能起到營養神經、緩解神經牽拉疼痛的作用。在平時,可以適當給孩子吃一些奶類、豆製品等富含鈣質的食物,增加骨密度,減輕「生長痛」,避免骨骼變形。同時多攝取可以促進軟骨組織生長的營養素,如牛奶、骨頭、核桃、雞蛋等,多吃一些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促進膠原合成,讓兒童更加健康成長。
長按以下二維碼,自動識別關注『星島美東版』(ID:SingTaoNY)公眾號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