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分享孩子分离焦虑怎么办

如何食疗白癜风 http://m.39.net/pf/a_4673236.html

请家长朋友科学认识幼儿入园分离焦虑

当孩子与熟悉的亲人尤其是妈妈分离的时候,感到害怕、忧郁,情绪和心理上会出现焦虑,其实这是正常现象,爸妈无需过于担心,并且要尽快帮助宝宝度过这个时期。

体现在生理变化上,可能会有如下的症状:

1.在没有亲近的人的陪伴下,拒绝上床睡觉。

2.晚上睡眠不好,做噩梦的次数明显增加。

3.反复出现不适,如头痛、恶心、呕吐、胃疼等症状,尤其在亲人离开时特别严重。

4.抵抗力明显下降,经常会发烧、感冒、肚子痛等等。

体现在情绪变化上,可能会有如下的症状:

1.孤独与迟钝:宝宝主要表现为不合群,集体活动和游戏不愿意参加,封闭自己,对陌生人表现出冷淡、少说话、反应迟钝的特点。

2.恐惧和胆怯:表现为怕黑、怕见人、不敢独处等。

3.固执与韧性:一有不如意的地方就哭闹、打滚,或者用拒不吃饭来表示反抗,一定要大人满足自己的无理要求。

4.暴怒:一旦违拗宝宝的意见,宝宝便大哭大闹,甚至出现扔东西、咬人等激烈反应。

5.顽固性习惯:宝宝因为精神紧张,下意识会吮吸手指、啃指甲等,这些行为如果任其发展,久而久之会形成顽固性习惯。

“我不要去上学,就不去……”早上,眼看就要迟到了,但阳阳依然躺在地上声嘶力竭地哭着不上学,怎么劝也不听。虽然已经开学好几天了,但是这样的场景依然每天在家里上演,这让爸爸妈妈既心疼又无措!最后没办法,爸爸只能硬抱着哭泣的阳阳送进园。(注:以上图片为网络图,如有侵仅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各位亲爱的家长,您家孩子刚入园会有这样的状况吗?当孩子哭着说不想去上学时,身为家长的你会怎么办?是严厉告诉他“必须去”?或者心软停止送园?还是谆谆教诲,灌输一番“上学可以学知识”的大道理?

其实,当孩子哭着说不想去上学(入园),家长的回答很重要,对孩子影响深远。

(注:以上图片为网络图,如有侵仅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入园焦虑,是孩子必经的阶段

对于刚上小班的孩子来说,面对新的环境和陌生的老师同学,他们或多或少会产生一些分离焦虑。英国儿童心理学家JohnBowlby指出,刚进园,孩子通常会经历三个阶段:

?阶段一:反抗

这个阶段通常表现最为强烈,会使用哭、闹、打滚、打人等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反抗。

?阶段二:失望

这个阶段虽然还会哭泣,但是表达方式会逐渐减少,并不想理睬别人。

?阶段三:超脱

熟悉环境以后,对老师产生信任,对小伙伴不再陌生,孩子开始释然,接受集体生活。

所以孩子刚入园和家长分离时,哭闹是正常的,这利于他们情感的宣泄。只要坚持送园,多则一个月,少则三五天,孩子就能很好地适应入园后的集体生活。

缓解孩子焦虑情绪的“三部曲”

美国著名儿童心理专家斯坦利·格林斯潘说:“3岁左右的孩子,几乎每隔15分钟就会找一次亲密看护人。”在入园期间,离开爸爸妈妈整整八个小时,他心里肯定会有失落,会抗拒,想和爸爸妈妈在一起。

因此,当孩子说不想上学时,如果我们不了解孩子心中所想,只会让他陷入无助,更加抵触上学。

以下缓解孩子焦虑情绪的三部曲,家长不妨和孩子反复吟唱:

第一曲:共鸣曲

面对孩子的哭闹,家长不要一味地告诉他上学有多好玩,老师有多亲切……这些并不能引起孩子的共鸣。不妨这样说:

“妈妈知道上学不容易,妈妈不在你的身边,你感觉什么都不一样了,对不对?”

这样说是告诉孩子,妈妈是理解他的,我们也知道是多么的不容易。这可以让孩子得到情感上的共鸣,也更容易向爸爸妈妈吐露心声。等到知道了孩子的想法,我们才可以用更进一步的方式去解决孩子的问题。

第二曲:接纳曲

当孩子情绪稍微有些稳定时,家长可以趁热打铁,接纳孩子的不良情绪。不妨这样说:

“学校的环境你不熟悉,你不喜欢吃学校的饭,不喜欢睡在学校的床上,不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你只想在家里和妈妈一起玩,这些妈妈都知道。”

作为家长,我们要接纳孩子的情绪。当知道孩子心里的想法后,我们要让他知道妈妈是怎么想的。我们接纳孩子,孩子也接纳我们,这才是最好的解决方式。

第三曲:鼓励曲

接纳完孩子的情绪后,我们要鼓励孩子并表达自己的期望。不妨这样说:

“你能做到坚持入园上学已经很不容易了,你真的很棒!再坚持一下,妈妈相信有一天你会爱上学校(入园)!”

当我们说完这些话以后,孩子很可能会嚎啕大哭,我们不用担心,这不是孩子不想去上学,而是他压抑了太久,终于有人理解自己了,情绪此时可以充分进行发泄了。

(注:以上图片为网络图,如有侵仅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除了接纳孩子的情绪,想要孩子顺利克服入园焦虑,尽快地适应集体学习和生活,家长们不妨看看以下几点妙招:

要“长期坚持”,不要“上上停停”

入园的第一周是孩子非常重要的适应期,一般来说,只要度过了这段时间,大部分孩子就已经适应入园后的生活了。但有小部分家长,在孩子哭闹严重、不吃饭的情况下,出于心疼孩子,便想送入园几天、在家里休息一天,给孩子调理调理……如此这般,孩子会调动全身智慧让这个意愿继续得逞。最终,孩子和家人在入园时,会陷入反复的紧张和哭闹中。

帮孩子建立起与老师、同伴之间的依恋感情尤为重要

(注:以上图片为网络图,如有侵仅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要“分享快乐”,不要“负面引导”

不少家长会在接回孩子的路上会问:“今天有没有没哭?”“老师喜不喜欢你呀?”“其他小朋友欺负你了吗?”这样的“负面引导”会让孩子对入园上学产生不好联想。

家长可以问让孩子联想到快乐的问题,比如:“你认识哪个小伙伴了?”“老师带你们做了哪些好玩的游戏?”“你喜欢在学校里做哪些事情?”这样的沟通,很自然地强化了孩子对学校美好的回忆,有利于孩子建立良好的情绪体验,并尽快适入园后的生活。

(注:以上图片为网络图,如有侵仅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要“保持平静”,不要“刨根问底”

孩子入园是家庭的一件大事。孩子离开一整天,家人的惦念是可以理解的,但接孩子回家后,全家人围着孩子问这问那,会强化孩子入园的“不适应”。

建议家长接孩子回家后,不要过分渲染对孩子入园问题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h/97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