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儿科普娃娃发热,什么时候应当去看儿

娃娃发热,什么时候应当去看儿医?

导读:娃娃发热(发烧)应该是新手爸妈最紧张、最担心的一种常见症状了。尤其是80后,90后这一代新手爸妈们,从小经常听到什么‘发烧烧坏脑子’,‘发烧变痴呆’,‘发烧脑膜炎’之类的消息,导致如今身为人父人母后,闻‘烧’色变。其实‘发热’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恐怖,绝大多数情况下都无需过多操心。本文的科普内容可让新手父母清楚的知道‘娃娃发热’怎么办。

娃娃发热,什么时候应当去看儿医?

小孩如果精神状态很好,没有明显的不舒服或严重并发症表现,可以暂时在家观察,不必着急马上就医。如果遇到小孩感冒发烧,家长不医院,往往是弊大于利的。原因有以下几点:

?早期症状往往太少,儿医难以诊断是哪种疾病导致白跑一趟;

?小孩生病了,能不折腾小孩尽量让小孩充分休息,从而调动自身的免疫系统来对付病菌;

?医院可医院交叉感染的风险;

?国内很多儿医会给小孩滥用一些无效且有毒副作用的药品,例如欧美禁止儿童使用的复方感冒药等。

简而言之:小孩发烧注意观察其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好则可以在家观察先。

但如果符合以下情况,建议看儿医:

?小于3个月的宝宝,出现发热应该立即就医。?3-6个月龄的小孩发热,建议由儿医评估后,在指导下使用退热药。?6月龄至2岁的小孩,发热超过1天(24小时),建议面诊儿医。?2岁及以上的小孩,发热超过3天(72小时),建议面诊儿医。?任何年龄段的小孩,假如伴有昏睡、反应迟钝、惊厥、不吃东西、反复呕吐、呼吸困难、耳朵疼痛等其他严重的症状时,建议立即就医。?小孩伴有脱水(如口干、前囟凹陷或者尿量明显减少),建议立即就医。?热退超过24小时后,再次出现的发热建议面诊儿医。?反复发热超过40度,建议面诊儿医。?小孩有慢性疾病、肝脏或肾脏疾病时,请在儿医指导下使用退热药。?除以上的情况外,您对小孩有任何担心,都可以尽快面诊儿医。

观点:家长必须熟知——小孩生病后何时应该就医,而何时可以在家里观察。需要根据宝爸宝妈的医学知识、经验积累、判断能力和护理能力来调整,但是必须牢记——任何时候你对小孩的病情如果有了担心,小孩的症状让你焦虑,那么你就应该及时就医!

出现下面的情况,**建议宝爸宝妈要及时就医的,包括但不限于:

1.小孩的精神状态看起来非常不好、2.反复发烧超过3天(特别是发烧强度没有降低甚至反而提高)、3.退烧后过了一两天后又出现发热且精神状态不好、4.出现严重的咳嗽、出现了呼吸急促、出现哮吼(犬吠声)或者呼吸困难、5.过于频繁的呕吐或腹泻导致了可能的脱水、6.大便出现脓血、肠套叠(肠阻梗)、7.伴随发烧的不明皮疹、皮疹面积过大、8.流鼻涕超过10天仍没有好转趋势、9.较严重的耳痛怀疑急性细菌性中耳炎、10.出现喘息、严重的咽痛、颈部僵硬、皮肤脓肿、牙外伤等。

:学习过一些儿童健康知识的宝妈宝爸都会知道,小孩生病后最重要的是小孩的“精神状态”。

可是新手宝爸宝妈没有经验不会观察怎么办?没有经验的宝爸宝妈可能最想知道的是,精神状态是否有简单的量化标准?如果知道了就可以根据量化标准迅速判断小孩的精神状态。

的众多宝爸宝妈提供的个人经验是:

对于大小孩来说的确是存在的简单的量化标准,但也有一个可能适合大部分新手爸妈的方法:让小孩看动画片。

1.对于年龄较大的小孩来说:

在大小孩生病后,家长可以让他看平时他最喜欢的动画片,如果他一看就是很久,看的时候还咯咯地笑个不停,那就说明小孩精神状态不错。如果小孩连自己平时最喜欢的动画片都不想看,那就说明精神状态很差了。你可以根据小孩看动画片的时间长短,来判断小孩精神状态的等级。当然对某些小孩来说,也可能是玩手机游戏,玩ipad等等。

2.对于年龄较小的小孩来说:

就要根据其他更多因素来判断了。例如,拿出小孩平时最爱玩的/最喜欢吃的东西,来测试小孩的反应。如果小孩对他平时最感兴趣的东西都毫无兴趣,而且表现出不笑、焦躁、难受、呻吟等等,那么就要高度怀疑小孩的精神状态较差,要结合小孩的各种症状来判断是否需要就医。

总而言之小孩的精神状态是宏观总指标,如果精神状态好或者还可以,那么就说明小孩病情轻微,大多只需要在家里继续观察,医院。那些认为医院的人,其实都缺乏医学素养,因为他们根本不懂观察小孩的精神状态和各种症状,所以没法权衡利弊,只能冒着重重风险(过度医疗+折腾小孩+交叉感染),可能就把小孩交到了那些喜欢滥用无效的中西药、不爱学习、不懂循证医学、压力山大、极端保守、一点风险也不愿为你承担的庸医手里。

下面我们来看一些儿科医生的经验和观点,和新手爸妈们一起来了解下:

儿科严儿医(严虎儿医):小孩生病时,家长的主要职责应该是观察小孩。因为家长没有受过系统的医学培训,缺乏对疾病诊断的能力。不过,医院,儿医也不一定能够马上做出一个明确的诊断,因为有的时候病情时复杂的。但是,观察和判断病情是否严重是家长可以做的。那我们要观察小孩哪些方面呢?

我们应观察生病小孩的意识状态、有无脱水、呼吸状态以及循环状态。这四个方面其实就是我们综合判断一个小孩病情严不严重的重要标准。

解读:小孩发烧、生病后精神状态会变得差点,有些宝爸宝妈也称作“有点软”,这个是正常的。不仅是小孩,成人生病后精神状态也会变差,会全身乏力,想睡觉,胃口差。这一方面是你的身体在提醒你正在和病菌作斗争所以需要保存更多体力而不是相反,胃口差往往是生病期间人的消化能力也变差了所以相应会降低食欲。有些家长会担心这是“精神萎靡”吗?如果小孩表现为爱睡觉,但是睡醒后能正常和家长互动,会主动玩玩具,愿意看有趣的书或者动画片,小孩爱笑,那么一般就不是精神萎靡。如果小孩很爱睡觉,叫醒后不能正常和家长互动,不要玩平时喜欢的玩具,不要看平时感兴趣的图书或动画片,一不留神他又睡着了。那么你要怀疑小孩的精神状态是有些萎靡的,要警惕小孩出现意识模糊、昏睡、昏迷等更严重的情况,医院看儿医的。

儿科儿医王青梅:我们问诊中经常告知爸宝爸宝妈妈:宝宝精神不好要及时就医。这句话是个很笼而统之的概念,这个视频很多人看着乐,别只顾着乐,我们学点东西。我来教你,如果生病的宝宝眼神这么不灵光,那绝对有问题,精神状况之一~看眼神。昨天有个发烧的宝宝,妈妈一直跟我说宝宝精神不好,视频中虽然宝没那么活力四射,稍微有点疲惫,但是看着手机视频的眼睛还是精神抖擞的,眼珠子滚来滚去,这时候人家精神是没问题的。

解读:家长就医最大的误区包括——

1.不会描述和汇总小孩的病程和症状;2.看病不知道问清楚儿医对疾病的诊断结论;3.如果儿医开了抗生素,家长要多问几句——儿医开抗生素的依据是什么?

如果你有驳倒儿医的依据,自然可以怀疑使用抗生素的合理性。当然前两个问题的出现往往也和儿医有关系:

1、大多数儿医因为诊疗非常忙碌或者不信任普通家长的描述,所以没有耐心去听家长的描述。2、很多儿医也故意不说清楚自己对疾病的诊断,我甚至遇到过明确追问而儿医依然不正面回答。我自然会怀疑儿医可能对他自己的诊断没有信心,或者是疾病的确很难诊断儿医又不想让我知道这点。

此外宝爸宝妈要学会听懂儿医的言外之意——

1.儿医如果说小孩“没啥大问题”,那就说明小孩“一点问题都没有”;

2.儿医如果说小孩的病情“可以观察”,那就说明小孩“目前没有问题”,只需要警惕之后是否会出现可能的并发症(任何疾病都可能出现并发症)。医学上的事情,谁也不太敢把话说得太满,儿医在表达的时候往往会保守一些。

3.当然,宝爸宝妈们也要能理解儿医的建议。譬如有宝妈说:

小孩被诊断为支气管肺炎,儿医让我选择挂水还是吃药,你能给我一个意见吗?

解读:如果儿医诊断准确,而且儿医主动让你选择吃药还是静脉注射,那肯定是选择了!因为如果小孩病情真的严重到必须静脉注射,儿医就不会让你选择了。

此外有很多有经验的宝爸宝妈也分享了自己的一些观点,我们和新手爸妈们一起来了解下:

坐等风来:

发热第5天很关键,这是很多疾病的分水岭。超过5天无好转趋势的发热就需要做很多鉴别了,比如川崎,比如无呼吸道表现的大叶肺炎,比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如果伴随状态不好即使只有发热没有相关神经系统表现也需要排除中枢感染等。

解读:宝妈宝爸多看看靠谱儿医的工作笔记,你就更加能够明白,做医疗决策非常难,有些风险需要宝爸宝妈和儿医共同承担。如果宝爸宝妈不愿意承担任何一点点的风险,只是一味着急让儿医用药,那么儿医就会极其保守,极可能为了安慰和应对宝爸宝妈的焦虑,在不应该用药的时候也会开不必要的药品给小孩。

告诉你一个秘密:

医院儿科儿医不可能仅仅依靠诊疗费生存,儿童门诊疾病大多数是自限性疾病,太多是不需要开药的!如果儿医仅仅每次赚几元或十几元诊疗费,绝大多公办儿科门诊都将会倒闭,而儿科儿医要去喝西北风的!所以儿医必然会有冲动给小孩做一些无效的检查,或者开一些无效的药品(或者安慰剂)。我们也很难单纯指责这些儿医,因为基本的生态环境就是如此。谁也不能只唱高调只谈奉献不谈回报,也不是谁都有能力可以辞职脱离这个环境(例如辞职后去私立的医院,例如出国去资本主义国家当儿医)。我们宝爸宝妈知道了这个底层逻辑,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在面对很多判断的时候,就能更容易做出相对正确的选择。当然了,社会在慢慢进步,我支持不断提高儿科儿医的诊金,作为变革的一个促进条件。但是也需要制度来促使儿医不断学习做一个懂得循证医学的合格儿医,同时也需要制度保证儿医在提高了诊金的前提下不能通过检查和开药再获取更多的收益。如果你明白了这个道理,你也应该会立即明白——农村那些不收诊疗费的儿童诊所,几乎%不靠谱。

某宝妈:我看了这篇文章《我的女儿,由发烧开始,与死亡擦肩而过!》,我好怕,以后是不是发高烧最好去验下血?

观点:这只是一个极端案例,不能轻易把自己代入。想问你一下,你要是看到有人说她带小孩出门出了车祸,那你以后还敢带小孩出门吗?!“小孩发烧就一定要验血”?这个看法当然是非常错误的!这个宝妈的文章里错误很多,从她开始给小孩吃感冒药+说去打个吊针等地方就能看出来,她自己医学素养就很差。故事里的小孩确诊是脓毒症休克,引发了败血症(菌血症)等严重问题。儿童的严重疾病有偶然性的,她自己遇到了就方寸大乱,最后还自以为找到了可以避免疾病的法门,却不知道自己的医学素养很低,全然是错误的看法。

何时应该就医,何时应该验血,何时应该用药,这些都应该遵循权威医学组织和靠谱儿医的意见,而不是看一个外行的感性文字。这种文章里的意见一般都是不对的,因为外行一般根本不考虑——如果所有小孩都这么过度验血+过度检查,那么造成的总伤害会远远超过可能的总收益。而且很多疾病晚几天用药也是可以的,但是随着观察就能越来越准确诊断。这种文章不能让家长有什么真正的收益,反倒刻意在加重家长的焦虑,是一篇有毒的文章。

某宝妈:去年冬天我同事的小孩病毒感染,医院ICU,小孩命大,再晚点儿命就没了。对于这个现象我是心存恐惧的。通常病毒性感染有自限性,烧个几天可以自愈,为何也会要人命?医院死了好几个小孩,都是病毒感染导致的。

观点:任何疾病都可能导致死亡,哪怕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轻微的普通感冒(当然致死率极低)。我们本来就是生活在一个具有风险的世界里,并不存在绝对的安全,也没有神能保佑每个人都长命百岁。只要出门就可能被车撞死,你一辈子都要呆在房子里吗?但是呆在家里如果遇到地震那么风险却更高。小孩发烧感冒没有严医院,这更容易遭遇交叉感染以及被过度治疗;小孩明明有了严重症状,而宝爸医院而自己在家里死撑肯定也是错误的。理性的人应该合理评估风险,权衡利弊后进行选择。医院,我们应该听从权威医学组织的意见,因为这是建立在无数儿医的经验总结以及科学的研究基础之上的。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ye/859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