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年纪小,胃肠功能尚不发达,时常会出现吃多了肚子涨,不消化,口臭等症状,很有可能就是积食了,特别是逢年过节,遇见自己喜欢吃的,家长不留神,孩子没节制,积食的情况最容易发生。
积食是中医的一个病证,是指小儿乳食过量,损伤脾胃,使乳食停滞于中焦所形成的胃肠疾患。积食一证多发生于婴幼儿,主要表现为腹部胀满、大便干燥或酸臭、矢气臭秽、嗳气酸腐、肚腹胀热。食积日久,会造成小儿营养不良,影响生长发育。
宝宝积食的主要症状:1、厌食,宝宝本来挺好的胃口,突然变小了,好像对食物不感兴趣,以前一顿饭半小时吃完,现在吃不完或吃的时间变久。
2、宝宝的免疫力变差了,容易感冒、发烧、咳嗽。
3、宝宝晚上睡不好,和以前相比,更难哄睡,或者是睡不安稳,出现易翻身,磨牙等症状。
4、口臭,妈妈在和宝宝玩耍时,离得近会闻到宝宝口中有酸腐味,再一看舌苔,舌苔厚腻,典型的宝宝在舌体的中间部分会出现厚厚的舌苔。
5、大便,宝宝积食大便会表现为数量增多,不成形,拉稀或便秘,一般情况下气味较臭。(这个时候就需要妈妈连续观察,多次出现症状,并有积食原因史,则考虑为积食,建议及时就医。)
6、饭后腹胀腹泻,由于积食,宝宝吃饭后会多会肚子胀、不消化,或是肚子痛的情况,积食到一定程度,宝宝反复出现肚子痛,腹泻,再痛,再泻的情况。
宝宝出现积食怎么办?一、预防为主。
1.对于容易出现积食的宝宝,建议家长平时不要逼着宝宝多吃。
2.在吃饭的时候,以身作则,吃饭要专心、开心吃,不要经常在饭桌上批评宝宝。
3.限制吃,宝宝再喜欢的食物也要限制食用,零食加餐不宜过量,冷饮、凉茶少饮。
小儿积食的推拿方法
基本原则|只推左手小儿推拿只推孩子的左手,刚开始手法以轻柔为主,不要追求效果,用太重的手法,让孩子疼痛或害怕,一开始要让孩子能适应推拿。推拿频率基础保健:可每天推拿一次系统调理:每周一至二次疾病状态:每天2-3次1.清胃经位置:大拇指桡侧面,腕横纹到指尖,脾和胃连起来清。向外清。作用:清胃热、泻胃火、导积滞、降逆止呕。次数:约—次2.清大肠经位置:食指桡侧边缘,自指尖至虎口一直线(从虎口到指尖向外为清)。作用:清利肠腑,除湿热,导积滞。次数:约—次3.揉板门位置:位于手掌大鱼际中部。作用:健脾和胃、消食化滞,多用于防治食积、腹胀、食欲不振。次数:约—次4.顺运内八卦位置:内八卦位于手掌面,以掌心为圆心,从圆心之中指横纹内2/3和外1/3交界点为半径,作画圈状。作用:宽胸利膈、理气化痰、行滞消食。次数:—次5.推小横纹位置:手掌面,食、中、无名、小指关节横纹处。作用:退热、消胀、散结。次数:~次。6.掐揉四横纹四横纹是常用的消积穴位之一,也是民间挑疳的部位之一。位置:用大拇指的指甲逐个掐揉宝宝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手指第一指关节处的四横纹。作用:消食导滞,消除积食。次数:来回10次7.下推七节骨位置:七节骨位于背部正中线第4腰椎至尾椎上端,成一直线。作用:泄热通便,多用于便秘、脱肛等症。次数:——次8.分腹阴阳位置:腹阴阳即两肋弓下缘(也可以说是自中脘到脐)。作用:健脾和胃,理气消食,多用于防治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烦躁不安、夜啼等症。次数:——次9.摩腹位置:肚脐周围,顺时针慢慢按摩。作用:消食,理气,通肠道。次数:-次10.捏脊位置:由尾骨到大椎,从下向上捏脊。作用:强身健体,健脾益气。次数:5次11.揉足三里位置: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前缘一横中指。作用:健脾和胃、调中理气、止泻通便,多用于防治腹胀、便秘、吐泻等病症。次数:30—50次要帮助小儿调理积食问题还要学会判断是不是积食了?
大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的表现来判断。
一、从症状来判断是否积食。
积食一般表现是食欲不振,精神状态萎靡,容易烦躁,腹部有腹胀感,最重要的是舌苔肯定会又白又厚。
二、积食和厌食要分清楚。
厌食的宝宝在没有其他病症时,依然是活泼好动的,不会出现精神萎靡状态。打嗝时的口气和便便也不会有酸腐味。
三、积食和便便的性状无关。
很大一部分人都认为积食会便秘,宝宝几天不拉便便,其实不然,积食的宝宝便秘和拉稀是都有可能的,但拉出来的便便一定是会有酸酸的腐臭味。
小儿积食会出现但也是可以预防的。
首先保证宝宝的饮食规律。
特别是在节假日里,要特别注意宝宝的饮食,不要这吃一点没事那吃一点没事,结果一点又一点,宝宝就不舒服了。
其次每顿吃的量要尽量均衡。
不要饿一顿再狠狠地吃一顿。宝宝出现不吃了的情况不要强制喂食,以免喂食过多,给宝宝肠胃造成负担。
再次多带宝宝运动,饭后带他去散散步,也是可以有效预防积食的。
在调理宝宝积食期间,要多吃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比如面条、稀粥之类的,控制肉类的摄入,避免给肠胃增加消化负担。适量增加些促消化的食物。
妈妈们也可以去学上面的推拿手法帮助宝宝调理。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