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病非难,难在疑似之辨;
不可人云亦云,随波逐流,误人匪浅。
让学习成为一种习惯!
庖丁解剖学和您一起学解剖临床!
带动画的小儿推拿小儿推拿是中医的一种传统疗法,在儿科中应用比较广泛。它通过一些特定的手法作用于患儿体表的特定部位,以调整机体的生理和病理状态。因此,小儿推拿可以用来治疗或缓解小儿发烧、腹泻、遗尿、咳嗽、便秘等一些疾病和症状。
中医根据小儿发烧的病因,分为外感发烧、阴虚发烧、伤食发烧等多种类型。孩子经辨证为外感风寒发烧,采用清肺经(自无名指掌面末节指纹推向指尖)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清天河水(自前臂内侧正中至腕横纹推向肘横纹)次、
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开天门(自小儿眉心推向前发际边缘)次、
穴位:天门(攒竹)位置:自两眉中间至前发际呈一条直线。操作:用两拇指面自眉心起,交替向上直推至前发际,约推30~50次。主治:感冒发热,头痛,精神萎靡,惊风等。
推坎宫(自小儿眉心沿眉端向两旁推至眉梢)次、
揉太阳(按揉眉梢后太阳穴)次等推拿方法: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
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达到宣肺解表退热的目的。一般这类患儿经过推拿治疗一次后体温就可以降下来,下午体温会略有波动,第二天再采取同样手法治疗后体温基本控制在正常范围
临床上小孩发烧以外感为多,所以小孩若是低烧可以试试上述手法,这样既方便,也可以避免药物的副作用。这类患儿起病较急推拿治疗效果较好,但家长在家自行治疗效果不佳的时候,医院接受正规的治疗。
由于小儿的体质不同,病情变化比较复杂,故小儿推拿必须结合时令、气候和症候表现的差异加以辨别和处理。另外小儿要注意随天气变化加减衣服,以防感冒发烧。现在正好是春季,天气变化较大,日温差也较大,家长一定要适时给小儿加减衣服,预防感冒注重合理喂养不可过食肥腻食物,以免伤食积滞,从而引起发烧。发烧时要多饮水一般来说急性发烧需要1至3天痊愈,长期低热而用药效果不佳的患儿相对治疗时间长些,因为长期低热患儿的治疗一般都需要从发病的本因入手。
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
发高烧,相信每一个人都有过发高烧的经历,额头滚烫、头晕目眩,严重时不仅浑身疼痛,甚至烧到意识模糊、发生抽搐。人的正常体温约37.2℃左右。除非体温超过38.5℃(成年人)或39℃(小孩),否则无需太过紧张。
其实,发高烧本身不是疾病,而是一种症状,它提醒你的身体可能有疾病出现了。事实上,散热对身体有好处,这个体内的防御措施有消灭外来病菌的功用。如果温度没有上升太高,不妨让它自然散热,如此有助于排除毒素。
理疗的方法:(1)天河水(要穴):尺.桡沟.从远端至近端用布擦.用温水或凉水(也就是把手抻直,手掌向上.从手腕到手肘中间的沟)(2)清肺经:手无名指腹.两支手都有,都要按摩.从手指近端向远端推(注意这个穴位到儿童六岁就消失了)(3)开天门:用拇指推印堂至发际(推到发红.不要把宝宝的皮肤推破)现在了解治疗儿童发烧的穴位按摩了吧。
小儿风寒感冒的穴位按摩
风寒感冒:症见恶寒重,发热轻,无汗,头痛,四肢关节酸痛,鼻塞,流清涕,咳嗽,咳痰清稀,舌质淡,苔薄,白。
常用手法:①重推三关穴次。
②揉外劳宫次。
穴位:外劳宫(外劳)位置:手背中央与内劳宫相对处。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揉50~次。主治:风寒感冒,腹痛,腹胀,腹泻,肠鸣等。
③双手提拿肩井穴部位肌肉5~7次。
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④用食、中指揉二扇门50次,揉时要稍用力,速度宜快。
穴位:二扇门位置:在手背中指根两侧凹陷中。操作:用两拇指甲掐揉之,掐5~10次,揉~次。主治:惊风,昏厥,身热无汗。
小儿风热感冒穴位按摩
症见发热重,微恶风或恶寒,咽痛,口干,有汗,面赤,鼻塞,流黄涕,咳嗽痰黄,舌边尖红,苔薄黄。①清肺经次,清天河水次。
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操作:
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次。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下图,清~次。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
穴位:天河水位置:前臂内侧正中,自腕横纹至时横纹呈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见图.约推~次主治:发热,烦躁不安,口渴,口舌生疮,惊风等一切热证。
②按揉大椎穴1~3分钟
穴位:大椎位置:在第7颈椎与第1胸椎棘突之间。操作:以中指端按揉,或用拇指与食、中、无名等指作对称用力,捏挤大椎。按揉约~次,捏挤10~15次。
③以掌横擦骶尾部,以透热为度。④拿肩井3~5次。
穴位:肩井位置:在大椎与肩峰连线中点,肩部筋肉处。操作:用两手拇指与食指相对用力捏拿肩上大筋,称拿肩井,约捏拿5~10次。主治:感冒,惊厥,肩背部疼痛。
咳嗽痰多者,加按揉天突、丰隆穴各1分钟,推小横纹次分推膻中次。
穴位:天突位置:胸骨上窝正中。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揉。约15~30次。主治:咳嗽气喘,胸闷,恶心,呕吐等。
穴位:丰隆位置:外踝上8寸,胫骨前缘外侧1.5寸,胫腓骨之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揉之。约1~3分钟。主治:痰多,气喘,胸闷等。
穴位:小横纹位置:在掌面小指根下掌纹尺侧头。操作:用拇指或中指端按揉,见右图。约揉~次。主治:气管炎,百日咳,肺炎等。
穴位:膻中位置:两乳头连线之中点。操作:分揉法和推法,揉用中指端按揉,约揉50~次;推用双手拇指腹自膻中穴向外分推,约50~次。主治:胸闷,咳喘、吐逆,心悸等。
高热惊厥者,加清肺经次,清心经次,推涌泉次清天河水次。
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操作:
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次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次。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穴位:涌泉位置:足掌心前1/3与2/3交界处。操作:用拇指腹自足跟推向足尖,称推涌泉。见右图,推~次。用拇指端在穴位上按揉,称揉涌泉,见左图。揉30~50次。主治:发热,呕吐,腹泻,五心烦热。
食欲不振者,加揉板门次,摩中脘3分钟,按揉足三里穴1分钟
穴位:板门位置:手掌大鱼际部。操作:用拇指端在大鱼际中点按揉,约揉~次。主治:食欲不振,四肢乏力,积滞,阻泻,腹胀等。
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穴位:足三里位置: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约一横指处。操作:用拇指端按揉。约1~3分钟。主治:腹胀,腹痛,食欲不振,泄泻,便秘,四肢无力等。随证加减
(1)如流鼻涕、咽痛等症状重者,常用手法加①点揉风池穴1分钟。②按揉曲池、合谷穴各1分钟。
穴位:虎口(合谷)位置:拇、食两指之间凹陷中,第2掌骨之中点边缘处。操作:用拇指按揉或拇、食二指对称拿之。约拿3~5次,揉~次。主治:风寒感冒,口眼歪斜,牙痛等。③多揉太阳穴。
穴位:太阳位置:在两眉梢后凹陷处。有左为太阳,右为太阴之说。操作:两拇指或两中指端分别在左右两太阳穴上揉动。向前揉为补,向耳后揉为泻。揉30次。主治:外感发热,头痛,头晕。
(2)如高热者,常用手法加①清天河水次,清肺经次。
②直推脊柱5~10次。
穴位:脊柱位置:大椎至尾椎成一直线。操作:用食、中二指腹或掌根自上向下直推,称推脊柱,约推~次主治:脱肛,便秘,泄泻等。
③搓擦涌泉次。
(3)脾胃虚弱,食欲不振者,常用手法加①补脾经次,推三关次。
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操作:
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约推~次。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穴位:三关位置:在前臂桡侧,自腕演纹至肘横纹成一条直线。操作:用拇指或食、中二指自腕横纹推向肘横纹,约推~次。主治:
②按揉中脘、足三里穴各1分钟。
穴位:中脘位置:脐上4寸(胸骨下端至脐连线之中点)。操作:
①揉中脘法:用指端或掌根在穴上揉,约揉2~5分钟。②摩中脘法:用掌心或四指摩中脘,约5~10分钟。
主治:泄泻,呕吐,腹痛,腹胀,食欲不振等
孩子老爱感冒的固本食疗处方“感冒固本食疗方”
孩子感冒已经彻底好了,但还有点鼻音重,或者一天有那么几声咳嗽。
30克的干怀山药。
熬水,熬半个小时即可,随意当水喝,这是孩子在一天喝的怀山药水的量,这两天只要孩子喝水,就给他喝怀山药水。
1.还可以用怀山药配薏苡仁煮水喝,当孩子舌苔厚腻的时候,这个方子比较适合。
2.五岁左右的孩子用9克干怀山药配9克的薏苡仁,五岁以下孩子各用6克就可以,向下递减。孩子喝3天左右,就能够补脾胃。有时候也可以少配一点莲子,莲子6克就可以了。
3.感冒过后给孩子喝三五天怀山药水就行,不要一直喝。
感冒过后,勿忘调理脾胃
每次孩子感冒过后,家长千万不要忘记给他调理一下脾胃,这样感冒才好得彻底。
经常有家长问我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我的孩子经常反复感冒,总是不好?为什么经常有孩子感冒的症状全都没了,但就是一天咳嗽几声,有的都会咳嗽两三个月,用调理咳嗽的方法也不见效?
这样的情况,我认为大多数是因为感冒后期没有做最后的处理,这个时候需要家长给孩子补脾。
大家首先要想一个问题,为什么同样在一起玩耍,别人的孩子没有感冒,可是您的孩子却反复感冒?
答案是:您的孩子很可能是正气不足,脾胃虚弱,这样才导致外邪容易入侵。
所以,每次孩子感冒过后,我都建议家长给孩子调理一下脾胃。孩子生病了,家长不能总想着靠清热解毒的药、靠外界的力量来帮孩子。在外邪基本清除之后,我们需要强壮孩子的脾胃,让他的正气壮大起来,这才可能百毒不侵。所以,每次在孩子感冒之后,家长们都要加入最后一个阶段的调理,那就是补脾。把脾胃调理好了以后,这个孩子的身体就会健康一些,不会反复感冒,也不会长期咳嗽了。
为什么孩子感冒以后要及时调理脾胃,才能减少复发呢?
因为这时候他的脾胃比较弱,如果不补脾,外邪很容易再次侵袭。
“小儿王”培土生金治疗小儿感冒
说到这里,我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扬州的仪征有一个“臣”字门中医儿科,在中国中医界是一大门派,包括北京很知名的“小儿王”刘弼臣先生,过去都是“臣”字门的弟子。“臣”字门的正传是孙浩老先生,和刘弼臣是师兄弟。
有一次,我去拜访这位孙老先生,向他讨教:
“根据您的经验,小儿感冒以后怎么办?”
他说:
“小儿感冒以后,如果病情比较重的,我会让孩子吃几天补中益气丸,补中益气丸是药,可以给病情比较重的孩子补脾胃,但是最多吃5天,一般吃3天左右,就可以了,不要多吃。”
我觉得老先生的经验特别好,孩子感冒之后补脾胃的思路特别正确。如果只是单纯地清邪气,邪气还是会回来的,只有把正气补足,才能彻底把邪气顶出去,这个时候要补哪呢?补脾。因为脾胃是肺的母亲,中医叫“培土生金色——脾土生肺金”。
怀山药是最好的补脾药
补脾的方法有很多,大家可以请附近的中医开出药方,调补脾胃。我这里介绍一个我常用的方法。一般会采用食疗的方法给孩子补脾胃,比如说用怀山药煮水给孩子喝,在我的经验中,怀山药是最好的补脾的药材。
什么时候用怀山药补脾呢?
要等孩子感冒已经彻底好了,或者只有点鼻音重,或者一天有那么几声咳嗽的时候。
怀山药怎么给孩子用呢?
用30克的干怀山药熬水,熬半个小时即可,熬好后,随意当水喝,这两天,只要喝水,就都喝这种怀山药水。这30克怀山药熬的水是孩子在一天里喝的怀山药水的量。
不要吃鲜的怀山药,必须用干的熬水,因为喝干的怀山药熬出来的水就只有补脾效果,没有收敛的作用。要是把鲜的怀山药切成片,熬水全部吃了以后,有固涩大便的作用,会让孩子大便干燥,但是对因为脾胃失和而腹泻的人比较适合。所以有的孩子吃新鲜怀山药,感冒、咳嗽彻底好了,却排便困难了,这是不对的。
◎山药+杏仁——补脾~大便干燥
如果孩子大便干燥严重怎么办呢?
就需要在煮山药水的同时,把6克的杏仁放入一起煮,杏仁有通肺气利便的作用,在药店就买得到。孩子不爱喝的话,放点糖也可以。但是记住,喝一两天的时间就可以了。这一两天的时间,能够把邪彻底顶出去,孩子的咳嗽立刻就会好,这就是补脾的效果。
◎山药+炒鸡内金——补脾~积食
也可以用怀山药30克,配合6克的炒鸡内金熬水,有同样的效果,这个方子同时对有积食的孩子也有较好的效果。
◎山药+薏苡仁——补脾~舌苔厚腻
除了单纯用怀山药煮水以外,家长还可以用怀山药配薏苡仁煮水喝,这也是给孩子补脾的好方子。当孩子舌苔厚腻的时候,这个方子比较适合。五岁左右的孩子可以用9克干怀山药配9克的薏苡仁煮水,五岁以下孩子各用6克就可以,向下递减。
给孩子喝煮的水,怀山药和薏苡仁的渣可以让大人吃。孩子喝3天左右,就能够补脾胃。有时候也可以少配一点莲子,莲子6克就可以了,它具有补脾升清的作用。在这个方子里,薏苡仁去湿气,怀山药补脾,去湿气的同时补脾会比较平和。
怀山药、薏苡仁药材的挑选
怀山药、薏苡仁的挑选非常关键,而现在大多数家长不会选,那怎么选呢?
第一,去药店买怀山药时,千万不要买那种雪白的、光滑的。一定要买那种干的、盒装或者桶装的精品怀山药,它表面上是疙疙瘩瘩、起伏不平的,微微有点儿发黄,这是没有用硫磺熏过,质量比较可靠的怀山药,我推荐大家使用这种。
第二,薏苡仁在药店买就可以,不要挑个头特别大,特别漂亮、饱满的,而是要挑选看上去更为天然的。
我提醒家长:怀山药配薏苡仁不能长期喝,很多家长认为这个东西好,我就天天给孩子喝,这样一喝就喝了半年,千万不要这么做!因为这相当于开汽车时轰油门,你在过一个坎儿,或者上一个小坡,或者超车的时候,会踩油门,但是过去以后,你会一直踩油门吗?会一直开迈、迈吗?使劲轰油门的结果只能是把车都轰毁了。
所以,我们在孩子脾虚的时候帮他补就行了,千万不要再天天给孩子“轰油门”,如果天天补,孩子自身的功能会衰退。
我一再和家长强调,感冒过后给孩子喝三五天怀山药水就行,不要一直喝,否则孩子自己的身体就不工作了,就不会吸收营养了。以前,我在给大家介绍过八珍糕的功能以后,听说有家长给孩子吃了两年八珍糕,这令我比较担忧。其实简单地补一补就可以,孩子没有病就不要再吃了,这么吃的后果不好,孩子的脾胃会完全依靠滋补的效果,你把这些补品一撤,孩子的脾胃功能已经弱了,马上就不行了。
请家长们一定记住我的话。
一个好的方法技巧一定源于一个好的理论知识
记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