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
读
近来,医院儿科门诊因发热就诊的孩子占了很大比例。其实,大部分孩子发热是感冒,在家观察护理就可以了。然而因家长在发热的观念上存在很多误区,如“我小孩平时体温时36.5℃,现在37℃就是发烧了”、“小孩发热得输液用抗生素,要不然退不了烧”、“孩子发热,烧了坏脑子怎么办”…,从而导致了部分家长过度焦虑,甚至会因为孩子的体温医院跑,有的家长还会提出要求输液。为了减少盲目与避免过度治疗,因此有必要让家长更好弄清发热相关的问题,缓解家长的焦虑,冷静应对孩子发热。
发热原因
发热是因为身体受到外来细菌或病毒等有害物质的侵袭而表现出的症状。常见的原因有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等。其中有很大一部分是由自限性病毒感染引起的。在大多数情况下,发热对身体是无害的,甚至有益。因为一定程度的发热实质是体内免疫反应过程,可增加免疫系统中吞噬细胞的活性,促进抗体生成,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家长不必过于焦虑、恐惧。
另外,年龄小的孩子在运动、哭闹、吃奶或刚从温暖的被窝中出来时,体温都会有所升高,达到37~37.5℃之间,甚至更高。因此,若怀疑宝孩子发热,最好过15分钟后再测体温,此时的体温有指导意义。
如何应对发热
强调:急性发热时,可以先冷静观察,只要孩子精神好、饮食好、一切如常,家长没必要过分焦虑,通医院急诊,可以先采取以下方式处理。
发热的治疗包括对症治疗(即退热和缓解不适感);对因治疗(即针对发热的原因进行处理)。
对症治疗:首先推荐温水擦浴和(或)减少衣物等物理降温方法,如物理降温退热效果不佳,可联合退热药物退热。
①保持室内环境安静、温度适中、通风良好,衣被不宜过厚;
②多喝水,有利补充水分;
③孩子的手足凉时,家长可用热水泡泡脚、暖暖脚或者搓搓手脚等方式促进末梢血液循环,利于散热;
④洗温水浴,用温水擦澡颈部、腋下、双侧腹股沟等大血管部位;
⑤用冷袋或冷毛巾置于额头或枕部,将脑部温度降下来,减少脑部耗氧,保护脑细胞;
⑥常用退热药为:对乙酰氨基酚及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的特点是口服吸收快,起效快,不良反应少,而布洛芬优点在于退热效果更佳,持续时间更长。
对因治疗:主要是根据孩子症状、检验结果来决定如何使用抗生素治疗各种细菌感染导致的发热。
发热常见误区
①有一种发热叫做家长觉得孩子发热
之所以这么说,临床上经常遇见有些家长“用手摸着孩子的额头热”、“孩子手心热”,因此判断发热了。甚至还会有家长搂着孩子睡觉时,感觉孩子身上热,立即用被子包起睡梦医院急诊,医院测个体温却正常,如此折腾。其实只要了解了发热判断标准,正确测量个体温,医院,以及避免不必要的药物治疗。更何况,医院,难免会发生交叉感染,这样就得不偿失了。
强调:37.5℃-38℃为低热;38.1℃-39℃为中度发热;39.1℃-40.4℃为高热;40.5℃以上为超高热。
②发热对身体不好,就得急处理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的发热就是急诊,医生必须急诊退热处理。其实,发热是机体防御机制之一,也有好的一面,在机体抗感染方面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比如,发热时体温升高,有些病原微生物活性和繁殖就会变得不那么活跃,同时人体的免疫系统反应性显著增强,包括白细胞计数增加,吞噬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杀菌活性增强等,能杀灭大部分入侵的细菌,同时病毒和细菌的复制直接受到抑制,因此发热有利于机体对抗炎症。
强调:孩子发热时体温反复有医院,需要急处理的指征。如果孩子不能进食、饮水,精神差,是需要及时就医。
③发热越高,孩子疾病越严重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发热越高,体温降不下来,孩子疾病越重,其实不一定。孩子发热的程度和疾病严重性不成正比。有的孩子体温超过39℃,孩子精神好,能吃能喝吃,和平时差不多,不一定就是重病。而有的孩子发热体温不是太高,在38℃左右,但是孩子精神差,不吃不喝,也不玩不动,昏昏欲睡,往往提示孩子病情重。
强调:不能用发热的高度和发热的持续时间来判断病情的危重程度。也不能根据应用退热药后体温下降的快慢和程度来判断疾病的危重程度。孩子的精神状态远比发热度数更能反映病情的轻重。
④发热时必须立即吃退热药
很多家长认为,孩子一旦发热,就必须马上服退热药。事实上只有发热在引起不适时才需要退热处理。因为普通发热(37.8-40℃)可以帮助生病儿童抵抗体内感染,通常是对身体有好处的。如有的孩子体温虽超过38.5℃,但精神仍然非常好,没有不适表现时,可以首选物理降温退热,多喝水就可以,所以更谈不上打针输液了;但如果孩子体温并未达到38℃,可精神不佳,疲惫等不适感时,可及时服用退热药。
强调:退烧药的目的不是使体温一定降至正常,而是缓解孩子的不适和减轻高热可能带来的不良后果。疾病的痊愈也有个过程,退热也有过程,不能马上药到病除,切不要盲目要求使用抗生素或静脉输液。
⑤发热会烧坏大脑
发热是机体的防御性反应,体温升高到一定范围内是对机体有利的,可以调动或增强机体的各种防御机制来对抗疾病。一般的发热是不会对大脑造成损伤。体温高于41-42℃时,发热才会对大脑造成伤害,但临床上这种情况很少。另外对大脑造成伤害的往往不是发热,而是因为感染了攻击脑部的病毒或者细菌等,也就是孩子患有病毒性脑炎、化脓性脑膜炎、脊髓灰质炎等疾病时,这些疾病引起发热,可能会损坏某些神经系统,引发一些神经系统损害的后遗症。
强调:发热并不是一种“病”,它只是疾病的外在表现,也就是发热只是症状,不是病因。
⑥发热会导致孩子惊厥
事实上只有不到2-4%的儿童会发生热性惊厥,其通常发生在6月到5岁之间的孩子。热性惊厥多表现为突然意识丧失,眼球上翻,面部肌肉僵直,痉挛或抽搐等。大部分孩子的抽搐会在5分钟内缓解,家长注意保持孩子头部侧向一边,以防误吸造成窒息。热性惊厥虽然看起来可怕,但它通常会在5分钟内停止发作,并且不会造成身体的永久损伤。它也不会令儿童有更大风险。但是在下次发热时,可能会有复发倾向。
强调:临床研究显示退热药不能防止热性惊厥发作,也不会降低热性惊厥复发的风险。但针对有热性惊厥史的孩子,为缓解家长的紧张与孩子发热时的不适,退热可以积极一些,超过38度就可以使用退热药物了。万一发生惊厥,家长应保持冷静,解开孩子衣领,将孩子侧卧防止呕吐物窒息,并及时就近送医。如果有牙关紧闭,不要试图用手指或筷子、勺柄等硬物去撬。
要引起家长重视的发热现象
上述反复强调了孩子发热时,孩子的精神状态对疾病的判断很重要。如果孩子精神好、饮食好、一切如常,家长没必要过分焦虑。
但当孩子的发热出现如下情况时,医院就诊:
当孩子发热服了用退热药体温正常的间歇期内,孩子精神仍差,活动减少,医院就诊。
当孩子发热超过3天,或者3个月以内的婴儿医院就诊。
当孩子发热伴有皮肤颜色改变,或出现皮疹,持续腹痛或反复呕吐、难以安抚的哭闹、剧烈的咳嗽或喘息以及其余严重症状时也医院就诊。
医院官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