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嘉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滨妮
各位网友大家好,我是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杨滨妮。这期《中高考加油站——一线专家面对面》我将与大家聊一聊“中高考期间的亲子关系”这一主题。
在考前孩子烦躁、不与家长交流怎么办?
我们更多能做的是,静静陪伴,倾听,接受孩子现在的状态即可。在剩下不长的时间里,“熬”可能就是我们生活的主旋律了,怎更好地“熬”过去这段时间呢,我个人认为学会接受很重要,接受可以帮助家长们平复自己的烦躁情绪,避免传染给孩子,同时,以接受的状态去面对孩子,也可以帮助安抚孩子的情绪。首先,要接受孩子目前的学业水平。我们必须相信和接受现在的他就是现阶段最好的他了。告诉自己在目前,在当下,我的儿子、女儿已经做到最好了。而我们该给予他的不是要求,甚至不是期待,而是包容与支持。其次,对孩子过激行为的接受。现阶段孩子的情绪很容易波动,时常动不动就发脾气,甚至摔东西。其实这是人在高压力条件下的一种常见应激反应。而孩子发脾气的对象也大多针对自己的父母,原因很简单,无顾忌因而更彻底。家长怎么办呢?不用过分担忧,如同小孩长牙可能会发烧,孩子承受了过大的压力会对父母乱发脾气都是同一性质的问题。所以不用纠结别人家的孩子有多么好,为什么自家的孩子会这样,只要安心做好自家孩子的出气筒就是现阶段你对孩子最大的帮助之一了。
那么我们该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与交流?
倾听是这个阶段最重要的沟通模式。在孩子愿意的前提下,陪孩子聊聊天是当下有效的支持方式。但一定要记住,多听少说,能少说的,少说,可说可不说的,不说,把“说”变成“听”,倾听孩子的心声。尤其不要在孩子无明确向你请求帮助的时候提出你自认为有用的建议。很多时候孩子需要仅仅是一个情绪的发泄过程而已。
如果要说,说什么。有的家长会说“孩子,妈妈相信你,你能行”。其实到了这个时候,行不行,行到什么程度,孩子心中都有数。家长这种泛化的鼓励反而是一种压力。所以其实此时更好的表达是:“当别人在关心你飞得高不高的时候,我在关心你飞得累不累。”大吵大闹时家长的一个拥抱,事后的一声“我爱你”可能就是最好的支持。各种道理孩子都懂,有了情感支持,哭完闹完,孩子们收拾收拾会继续上路的。
接下来我们来聊聊,该如何营造一个良好的考前家庭氛围?
我个人认为,考前的家庭氛围应该是三个字“正常化”。一位高三女生告诉我,她在家的时候,父母电视也不看了,说话不敢大声,走路关门都小心翼翼。一会儿送杯牛奶,一会儿削个水果,自己学习起来觉得很不自在。还有的家长甚至停止工作,专门在家陪伴孩子。家长这样刻意营造的家庭环境,打破了家庭的正常生活,孩子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感受到的是过分的安静,只能学习,不敢谈论和做一些学习以外的事情,感受不到轻松和快乐。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关心要适度,温馨和谐、正常化的家庭氛围才更有利于孩子备考。
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就要高考了,我们该如何把控孩子备考期间的自由复习空间?
我个人认为这个时期我们孩子已经处于一种相当的疲劳的状态了,家长们去讨论如何把控也并不合适。孩子们每天的作业、测验题都会出现新题型。考生们凑在一起时,也会不由自主地谈起同个话题,全力以赴地应考已成了他们全部的生活内容。这个时候只有考生最了解自己的实际情况,即使没有表现出来,他们内心也是有数的,如果回到家里,再面对家长的唠叨、和不切实际的要求,或者面对父母订出的每科要达到多少分,哪科重点复习,复习时间如何安排等,就会给考生造成心理上的压力,产生厌烦、焦躁等情绪。考前温书假的安排,课堂上班主任老师都会去强调和给建议,我们要相信孩子会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安排自己的时间。我认为最后这个时期家长没必要太多干涉。我们在言语和行动上要相信孩子,让其自主、独立的进行学习。
好的,今天的节目就到这儿,祝各位考生旗开得胜、金榜题名。
漳州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