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2个月宝宝活动量增加,好奇心增强,喜欢跑高爬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意外风险,照顾者要多注意宝宝活动的安全性,最主要的照顾者或园长都要了解安全性的重要,这样才能避免宝宝受伤。
另外,白天宝宝探索的时间以及探索量都必须要足够,晚上宝宝才会好睡觉。孩子正在快速地建构自己的新能力,妈妈应该协助宝宝正确的学习以及活动。
那么,照顾者应该怎么保证这阶段宝宝的安全的活动呢?
第一,注意家中家具的摆放及电器使用。
*比如:热水瓶,应该放在公分高以上的桌子,要固定好位置,甚至于能够稍微固定扣住,不要让它因为地震或者是摇摆的时候倒下来了。
*插头要插上,安全插座。如果没有使用的情况之下,必须要把安全插座把它放上去,才不会让孩子可能垫高、爬高,拿东西去戳到插座,这样会有触电的危险。
*家里泡奶的水温设在60度或60度以下,有可能会有烫伤的意外。
我们也可以使用一些调奶器,温度其实也是可以设定的,最主要是预防宝宝烫伤的危险,桌椅也必须装设安全的防撞护条,因为宝宝在爬行的时候走来走去,有可能不小心头就磕到了,这是比较危险的,尤其是头部。
第二,照顾者应该允许这阶段的宝宝在家里面翻箱倒柜、爬高爬低,从小肢体延伸到大肢体的动作。
如果一直限制孩子行动,这里不可以爬,那里不能动,除了会让他们的体力无法宣泄以外,还有可能会让宝宝产生焦虑,最后反而会演变成哭闹来发泄。在宝宝还不会表达的情况,哭就是他的语言,因此照顾者跟孩子之间互动关系会差一些。
假日要多带孩子到户外去活动,平时在家里就可以腾出一个让宝宝活动游戏的空间,四周围用软垫把包覆起来,地板上可以放一些柔舒毯,厚厚软软的不会太硬也不会太软,让孩子有安全的环境,让孩子玩耍的时候,主要照顾者就可以没有那么大的后顾之忧。这个要切记,因为我们必须要允许孩子玩,可是如果这些设备的环境没有注意到安全,我们给予孩子的制约就会多一点,双方之间的互动情绪就会比较僵。
第三,不要求好心切,一直变换宝宝的活动内容。
*一次给宝宝很多活动,反而没有办法达到一定的认知学习,会让学习的效果大打折扣。例如,我们今天放了一颗球,在这个位置明天就不见了,这样宝宝很难建立的次序感,但一再重复就算是一颗球让宝宝玩三个月,其实宝宝也觉得很有趣。一直更换物品,每天换或每周换,其实小孩子在学习的阶段,他还没有建立量的认知学习的概念,一直在跟动,这反而会影响到以后的专注力,因为他没有办法专注在一样事情上面,而且他没有办法产生互动的联谊,所以给孩子的东西学习你至少放个一个月以上,让孩子知道说这个东西,他熟悉它,而且他对于颜色形状或者是大小都会有一定的认知。
*建议如果家中的空间足够,也可以将宝宝的游戏区简单的规划成固定的四个区块,两个区块为静态区,可以让宝宝安静地玩,像图书区,娃娃区,可以放放抱枕,或让孩子可以看书,可以躺着或趴着都好,让孩子觉得舒服。另外两个区块则为动态活动区,在此处宝宝可以很快乐的玩耍,并发出声音敲打,这样的一个环境的设计对宝宝会喜欢而且觉得有趣!
当然安全性我们一开始也讲了,你都有注意到的话,其实宝宝会知道说敲打乐器这种会发出声音的,我们在这边玩,玩一玩,我们还可以让孩子把它放回原位,如果他换下一个区,我们就让他把东西要物归原位,然后才可以去下一个区块去玩,在家也是如此,在学校也是如此。因为秩序感跟整个活动的规划对于宝宝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
在宝宝的日常活动当中,还有一个隐患会影响到宝宝,就是疾病。
*在照顾孩子的同时我们很担心宝宝生病,此前提到胀气、肠绞痛,便秘等这些问题还是有可能会发生,所以照顾者还是要注意宝宝的饮食。
*长牙造成的不舒服还是会断断续续的出现,一直到宝宝的牙齿都长齐,所以宝宝很有可能时而不时的会有点烦躁或者是体温高,可以借由安抚让宝宝安静下来,这个都是我们照顾者必须要去留意的。
*3岁以前的宝宝很容易在半夜发烧,因为在夜晚休息的时候身体的免疫功能比较差,器官在休息、防护系统也在休息,所以宝宝的身体就比较容易在这个时候产生体温高的状态,冷热的调节不良。
*妈妈可以先摸摸宝宝的手、脚或额头,看看是否有发烧的情形,如果体温在37度到38度之间,妈妈可以先做一些物理性的退烧,留意孩子的呼吸的状态,因为快高烧的时候呼吸其实会比较急促一点,再帮宝宝用温水拭浴!
*宝宝40分钟到一个小时内,照顾者要特别留意宝宝的体温,如果一直没有下降,我们要开始采用退烧药处理,并且观察宝宝体温的变化,不需医院,有时候半个小时后宝宝也就好了。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0~3个月的宝宝一旦发烧38度以上,照顾者唯一能做的就是立即送医,不管是白天或晚上。因为4个月以前的宝宝身体反应状况比较危急,如果到一般诊所难以快速让孩子得到照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