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挫折后,孩子通常会嚎啕大哭,但我们常常听到成人阻止孩子哭:“不许哭,有什么可哭的!”“停住,不许让眼泪掉下来!”
大多数的家长和老师认为,孩子的某些情感是没理由表达的。其实消除受挫后的消极情感的最快方法,是鼓励消极情感的表达,因为消极情感是具有破坏性的,积聚在内心会使身体处于一种紧张状态,导致生理、心理活动的不平衡,影响人的正常行为和活动能力,而长期压抑孩子的情感发泄,会使孩子出现神情恍惚,思维活动受制。
还是让孩子的消极情感发泄出来吧,让孩子在挫折中学会调整自己的情感,提高耐挫能力。
向下滑动查看全部内容↓↓↓
认识和表达负面情绪的好处有一部皮克斯动画片《头脑特工队》,荣摘奥斯卡最佳长动画片奖。其中有一幕令人印象特别深刻。快乐小人和忧伤小人遇到了莱莉小时候想象出来的伙伴冰棒。冰棒最大的愿望就是和莱莉一起坐着彩虹火箭去月球探险,当冰棒意识到莱莉忘记他的时候,他非常伤心,快要哭出来了。快乐小人和伤心小人分别是怎么做的呢?我们花几分钟来看看这个短视频吧:接受孩子的消极情感的前提是:无论这种情感产生的原因是对是错,我们应允许孩子把消极情感释放出来,其次要允许敢于表达消极情感,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消极情感,无疑是最佳的疏通、调剂情绪的方法,特别是对性格内向的孩子,更要鼓励他们表达出来,而成人应该是倾听者。再者,让孩子学会用恰当的方式表达消极情感,可以告诉孩子,哭不是唯一的方法,还可采用合理的、非破坏性的方式,排除强烈情感所产生的能量,如在床垫上跳一跳,往被子上打几下,或在无人处高喊等,无论用何方法,我们都是为了帮助孩子释放消极情感,让他们从挫折中吸取教训,学会换角度看待问题,锻炼得更坚强。和成人一样,孩子也会有情绪低落的时候,也会有不开心的时候,他们也需要适当的发泄。所以当孩子在哭泣的时候或者难过的时候给予最大程度的耐心和关心,少说几句:“不准哭,不许哭。”这样只会适得其反。请让他们大声说出心中的不痛快吧。当孩子处在消极情绪里的时候,转移注意力有时候并没有效果,而说出孩子的感受,倾听他们的想法,却经常能让他们更快地调整过来。多和孩子谈论情绪,会有不少好处:(1)让孩子知道自己是被父母所理解的,增强了情感连接。说出情绪,具有安抚作用。父母教孩子给情绪命名,也是帮他们把情绪说出来:“你看起来好像有点不开心”、“感觉你有点害怕”、“这令你很难过”。对于孩子来说,情绪就从一种无形的,藏在自己脑子里的感觉变成了一种有名字的,公开的事物。(2)用语言说出情绪,向别人表达自己的感受,孩子能让别人更理解自己,减少误会。举个例子:在听了妖怪故事后,两岁半小女孩说:“妈妈,我害怕。”妈妈就会放下书,给她一个拥抱来安慰。一个妈妈跟我说,2岁的儿子去公园看到别的小朋友在荡秋千,也想去玩。开始荡起来的时候,儿子说:“有点儿危险,有点儿危险!我害怕。”于是妈妈放慢了速度。假如,孩子上去,只是哭的话,妈妈可能就有些莫名其妙了:不是你想要玩的吗?怎么突然又哭了。说不定还会发发脾气。说到发脾气,我想起了另外一个妈妈,她岁多的儿子有一天对她说:“妈妈,我觉得你不发脾气的时候我最喜欢了。”与其说孩子的每一步成长都倾注着我们的心血,不如说他在用他小小的进步来洗涤我的心灵。妈妈不无感慨。()当然,孩子也会更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