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亿港元、2.36亿港元、3.亿港元,这些惊人的数字,都出现在书画作品拍卖中。这一波香港书画春拍热过后,想必有不少人好奇,这些作品凭什么配得上这样的高价。
一路走俏的“大师板块”
张大千、吴冠中、崔如琢三位作者的市场地位都非同寻常。
张大千作品一向处于市场一流。3月份发布的年度胡润最畅销中国艺术家榜单上,张大千重回冠军宝座。这次的《桃源图》曾于年在中国香港苏富比以万港元成交价被某位北美藏家收入,在当时就是张大千作品的最高拍卖纪录。29年后,这件作品再回到亚洲,身份已经上涨了倍以上。
曾经说过“我一向不关心市场”的吴冠中,他的作品却很受市场欢迎,拍卖价格多年来一直处于稳定上升中。年,凭借《日照华山》,他的作品突破10万港元大关。年,《高昌遗址》拍出万港元,是当时在世中国画家作品最高拍卖纪录。年,《狮子林》成交价1.15亿元人民币,创下中国现当代画作的拍卖纪录和吴冠中个人拍卖纪录。此后,吴冠中作品一直位于中国现当代书画作品拍卖龙头地位。年,吴冠中逝世,参考过去的经验,有市场地位的画家在逝世后,作品成为不可再生资源,价格会出现上升行情。
吴冠中玉龙山下古丽江
大家比较陌生的崔如琢则有种神秘色彩,近年来势头很猛。崔如琢是一位美籍华人艺术家,长于山水花鸟画,在传统笔墨运用上极精,但缺少突破,其作品的艺术价值相对于张、吴,还缺少广泛认可。崔如琢在年度胡润艺术榜中排名第一,总成交额达到7.8亿元,比年增加了3.1亿元。崔如琢的高价作品常见尺幅很大的巨制,比如,年拍出1.28亿港元的《盛世荷风》横9.84米,纵2.47米;年拍出2.36亿港元的《葳蕤雪意江南》由八条屏组成,总面积将近平尺。这次拍出的《飞雪伴春》也有平尺之巨。
高价在情理之中
《桃源图》和《周庄》在创作上都具有一定独创性,体现了中西美学特征的融合,有相当的学术价值。
张大千早年画作以描摹作品为主,而这一幅《桃源图》创作于张大千晚年,采用了自己独创泼彩泼墨画法,大片的墨彩渍染与周围的山石树木形成对比,意境感染力极强。
“此次张大千的作品《桃源图》,是张大千晚年的梦想之地,是画家追求的心灵归宿,画家寄情于笔墨,以笔墨而代言,故作品中充满着情感和笔墨语言,”朱鹏高院长介绍说,“而《周庄》则体现了吴冠中对周庄特有的情怀。他曾无数次地告诉别人,周庄是特殊的地方,能画出好作品,他把自己一生的情愫融与绘画之中,故在作品中我们感受到他对此地的深深感情。”
吴冠中周庄
《周庄》创作于上世纪80年代,正是吴冠中西方油彩改道水墨,在具象与抽象之间探索的试验期。吴冠中自己反复说过,一辈子断断续续总在画着江南。在散文《三方净土转轮来:黑、白、灰》中,他说到自己用灰色调描摹江南的不断尝试:“江南多春荫,色素淡,平林漠漠,小桥流水人家,一派浅灰色调。苏联专家说江南不适宜作油画。我自己的油画从江南的灰调起步,游子眼底,故乡浸透着明亮的银灰。艺途中跋涉了长长的灰色时期,也许人生总是灰暗苦涩,也许摸透灰调非数十年不入门。”这次的《周庄》表现的正是吴冠中作品的经典题材——灰调江南。
这两幅画作的尺寸都比较大,对于推高价格也十分有利。《周庄》高厘米,长厘米,是目前市面上最大的吴冠中油彩作品。张大千的《桃源图》宽92厘米,高厘米,也是他艺术生涯中有代表性的巨作。
还需保持理性
然而,这样的价格对于普通投资者来说,有多大的参考意义要谨慎看待。
张大千本来就是老牌的一流画家,拍卖价格一直处于高位。吴冠中虽然是当代画家,但是他在一众当代画家中地位不凡。这两位大师的“神性”符号意义为作品价格增色不少。而且,经历了年到年的野蛮生长,年中国书画拍卖市场进入调整期,从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最新发布的一份《年文物艺术品拍卖市场情况分析》来看,年中国书画拍卖市场陷入“量价齐跌”的窘境,与年相比,成交量减少件(套),成交额减少27.7亿元。全球市场环境同样不好,根据欧洲基金会(TEFAF)年报,年全球艺术品销售金额衰减了7%,是年以来首次出现下滑,成交量也下跌2%。在市场预期不高的情况下,名家大师的精品自然成为一种保底的选择,逆市走红就不足为奇了。他们的作品拍卖价格能在多大程度上反映市场趋势,投资者应该拿捏好分寸。
张大千阿里山晓色
此外,《桃源图》和《周庄》的拍卖得主都比较“任性”,都是有收藏宏图、追求精品的藏家,并不求便宜。拍得《桃源图》的是眼下炙手可热的收藏家刘益谦,也许是为了给龙美术馆收集各领域精品,他难得地将猎物目标锁定在中国近现代书画作品上。而《周庄》的买主颇为低调,坊间传说是一位刚入场不久的年轻藏家,也正在建立自己的收藏体系。
不仅是买家群体的差异,香港市场和内地市场之间,在市场环境和税法制度等方面,还有很多不同,这次香港春拍热潮对接下来内地春拍的影响多少要打些折扣。
总之,面对香港书画春拍略显“发烧”的态势,投资者还是应当保持理性,坚持价值投资的原则。
香港春拍:张大千,为什么又是他
4月5日上午的香港苏富比春拍“中国书画”专场上,拍前备受瞩目的张大千《桃源图》以0万港元起拍,最终以2.7亿港元成交轰动全世界,打破了年张大千《嘉耦图》以1.91亿港元创下的艺术家个人拍卖成交纪录。
张大千的作品又一次傲视群雄、光芒四射。在“庸礼居珍藏中国书画”专场和“中国书画”专场上,张大千共有23件作品,是上拍书画家中最多的,且所有作品全部成交,成交率%,在前十位成交价排行榜中,大千一人独占7席,其中,拔得头筹的为张大千年创作的泼墨泼彩《桃源图》,若按每平尺计,高达万港元。那么,张大千作品再次引爆苏富比春拍意味着什么?
张大千年作桃源图
霸主,无人能撼动
众所周知,自上世纪80年代初香港苏富比、佳士得开拍中国书画后,张大千一直是香港市场的台柱子和“龙头股”,尤其是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书画的众多纪录几乎被张大千垄断,即使古代名迹也鲜有超过大千作品的纪录,一直到九十年代后期,他的最高纪录才陆续被傅抱石、齐白石、徐悲鸿、李可染、潘天寿打破,但是从历年总体成交看,张大千作品价格仍是遥遥领先,最突出地体现在前十位排行榜上,大千一人往往占有多件,多的甚至占有七八件,少的三四件,这是其他名家无法相比的。同样,今年苏富比春拍也是如此,如果两个专场合计,前十位排行榜中张大千一人占了7件,其中,前四件被大千包揽,前十件中吴冠中《玉龙山下古丽江》获价万港元,名列第五,林风眠的《摩登仕女》获价万港元,名列第七;黄宾虹《蜀中纪游》手卷获价万港元,名列第八。尤值得一提的是:张大千上拍作品总成交额高达4.4亿港元,而苏富比两个书画专场总成交6.9亿港元。占书画总成交额的63.7%。由此可见,大千的市场龙头地位难以撼动,未来将继续扮演“龙头股”、“领涨股”、“指标股”的角色。
泼墨泼彩终被人识
从大千艺术历程看,他从年60岁以后直到逝世,根据自己长期的艺术实践,兼摄世界美术之长,创造了大泼墨、大泼彩的技法。他笔下的作品,色墨交融、光彩有致、用笔恣肆、布局雄厚、画风苍劲、自成一家,为中国画开辟了一条新的表现道路。有评论家认为:“国画家能够上承古代美术遗产,兼摄世界美术之长,使国画的技巧、境界,向上延伸一步的,在今天,只有张大千。”遗憾的是,大千年后云游海外,国人对他的了解大多停留在建国前的艺术造诣,对大千晚年独创的大泼墨、大泼彩的技法没有充分的认识,导致大陆在拍卖这类作品时价格往往不如建国前的作品,直到年《爱痕图》在中国嘉德创下亿元后,国内一些藏家开始白蚀北京如何治疗白癜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