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发热在中医体系之中,按病因病机分外感发热和内伤发热。
外感发热,主要是因为外邪郁表,郁滞不通而热,如风寒表证之发热。
内伤发热,是因为七情、劳逸、饮食等原因,推动无力,郁滞不通而热,如阴虚潮热。
注意其病机都是郁滞不通!
只不过一是外邪,一个是内伤。
临床上,来看中医的,内伤发热比较多一些。
患者自述会有闷热和烘热感,如能出汗,则汗出热退,如出不了汗的,则发热很长时间不缓解,经年累月,十分痛苦。
2
治疗发热,对症的治法是疏通气机!
不是清热解毒!不是清热解毒!不是清热解毒!
发热和热证是不一样的。
再界定一下概念:
在中医体系中,发热指的是以发热为自觉症状的一种主观感觉,伴或不伴体温升高。概念针对的是主观症状。
而在西医体系中,发热这个概念几乎可以等同于体温升高,是客观的体征。
敲黑板,注意中西医概念的区别。
中医的发热,体温可以不升高。
热证是指疾病本质属于热性的一种症候。概念针对的是疾病性质,是相对于寒证而言的。
根据病位又分为表热(证)和里热(证),根据邪正的盛衰又分为虚热(证)和实热(证)。
热证一定有发热,热证的表现,必须要有舌红苔黄脉数口干便干等阳热有余的表现。对应治法是清热。
发热不一定就是热证,其发热的原因除热证之外还有很多,所以不能一来就清热。
清热只能治疗由火热之邪引起的热证之发热,其他的都治不了。
3
临床接诊的发热患者中,比较容易误诊误治的是阳虚发热。
阳虚发热是气虚发热的加重版。
气虚发热是因为气虚推动无力郁滞不通而发热,用补中益气汤即可,方中除参芪补气之外,还有小剂量的柴胡升麻陈皮以疏通,不必说什么甘温除大热,越讲越糊涂。
阳虚,其实全称应该是阳气虚,同样是气虚,只不过气的温煦功能虚的更明显,表现为阳虚内寒而已。
所以由于上述的固有认识,都认为阳虚只会寒而不会热。
但是有一种特殊情况,是阳气虚损到一定程度,损及肾阳,阳气无根,上浮外越,被误认为是上火,于是服了较多的寒凉药,一方面阳气更伤,一方面是上越的阳气被困遏,郁滞不通,从而阵阵发热。
这种阳虚阳浮的类型,只能温潜,不能清热。
用郑庆安潜阳封髓丹,其实就是温补+收藏沉潜。
把阳气收回来,藏住,不上浮外越则不再发热。
初学只知用附片,待得学业进步,便知道阳虚其实就是阳气虚,须得加参,否则仍然无效。
结语
在中医体系中,体温升高≠发热。
另外,发热≠热证。
所以,如果见到发热的患者,想都不想就上清热解毒药的,中医白学了!
而如果见到体温升高,连患者有没有自觉发热都不问,就清热解毒的,我觉得还是别浪费天赋了,去学西医更适合。
赞赏
人赞赏
北京哪家医院治白癜风疗效好治疗白癜风有什么好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