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冬天很诡异,一场流感基本让大部分的孩子中招,大人也难幸免。
朋友圈里都是小朋友发烧,妈妈焦虑,爸爸烦躁的状态。面对发烧的孩子,所有的人都是急着降烧,降不下来就去吃药,挂水,每个人都不敢停下来。
也许他们平常都有被教育说不要轻易挂水,不要轻易服药,但是一旦遇到了自己不了解的症状,还是会病急乱投医。
回过头来,终究还是因为我们把疾病的症状当成了疾病的本身,都急着去消灭眼前的让我们不安的现象:发烧,流涕,咳嗽…
有没有想过身体内部到底发生了什么?
我们打针吃药挂水的举动有没有帮到身体?
有没有想过,我们所做的一切是不是只是为了让自己心安?
但是身体的内部,是不是可能变的更加糟糕?
昨天看了一小段纪录片很有意思,我特意截图了几张身体出现各种症状的原因,非常有意思:
比如,流感病毒最先攻击的都是鼻腔咽喉部位,我们身体对待感染病毒的第一反应通常都是发烧。因为病毒很容易在37度正常的体温下繁衍,将身体的温度升高几度,可以减缓病毒感染的速度,同时还能大量吞噬细胞,将细胞汇集到受感染的地方,使自己被感染,并且逼迫自己自我毁灭。当他们堆积起来,就形成了鼻涕。
如果身体正在如火如荼的第一个战役阶段,想通过发烧来减缓病毒感染速度,你急于降烧的举动,可能会让真正的流感病毒在身体蔓延裂变。
你讨厌的鼻涕,也正是自我牺牲的细胞夹带着病毒,在辛苦的排毒。
战斗的第二个阶段,轮到杀伤T细胞出马了。他们的目标是被病毒感染的喉咙处的细胞,在细胞内部让病毒死亡,附带的代价,就是会出现嗓子疼。
战斗到第三个阶段,还有残余的病毒没有消灭干净。这个时候,免疫系统并不会直接摧毁一个个分散的病毒,而是会释放出Y形抗体,这种Y形抗体会覆盖在病毒表面,让病毒粘附在一起,这样身体就能轻而易举的消灭病毒了。
小短片可以让我们简单的了解发烧和流鼻涕背后的原因,而身体内部的战场远比我们想象的激烈。每每身体在非常辛苦得消灭病毒,我们却在一个劲得帮倒忙。
通常情况下,如果身体不能完整的发完一次烧,病毒无法消灭干净,就会开始通过其他更加惨烈的自我牺牲的方式去消灭病毒。
我们对待疾病的态度,其实和我们对待生活和家庭的方式特别像。没有人关心真相,因为麻烦。缺乏互动和支持的家庭里面,如果争吵无法解决问题,最后就会陷入冷战,用看起来和谐的冷漠来掩盖背后的沟通缺乏。
又或者妈妈因为无法忍受调皮捣蛋的情况下,宁肯孩子乖乖的坐在墙角,即便木讷,不捣蛋就好。长大了,也是老实人更容易受到长辈的肯定。
大约由一个对待发烧的态度,扯到人生有点远。还是回到发烧,那么孩子被流感击中后,发烧又流涕的情况下,该怎么办呢?放任不管,一定是不对的。医院去,也是看情况而定。最好的办法,还是一边科学的护理,一边细心的观察。一家人,最重要并不是证明谁最能干能让孩子最快降烧,而是要静下心来想清楚发烧的起因,给孩子足够的营养支撑和科学护理来让身体打好这一仗。
分享下我个人几年来护理dodo发烧的零碎经验,当然仅供参考。
第一点:发烧不会烧坏脑子,缺氧才会。环境通风很重要,即便是冬天放冷空气进来,也比关窗取暖对孩子更安全。
第二点:发烧补充足够的水分并不是光喝白开水,而是要大量提供含有电解质和维生素的水份。特别是不得已使用了退烧药的护理人,一定要留心退烧药是需要大量的水份补充来配合降烧的,否则只会对心肺肾造成损害。
第三点;生病的时候没有胃口是正常的,是肠胃虚弱需要休息身体的自我防御手段。这个时候停掉难消化的固体食物,让孩子改流质饮食,比如米油,鲜榨的果蔬汁,蜂蜜水(三岁内宝宝不建议,大宝也建议有机野生蜂蜜),维生素c水,大蒜水,轮流喝。
第四点:固定时间测试温度,做好完整记录。医院抽血检查,带去本子。72小时内的发烧,一般白天都会平稳,会在早晚出现起伏。72小时后还不退的,医院检查起因。一般孩子精神状态还可以,问题都不大。
第五点:不要捂,衣服不要穿太多,绝对不要靠捂出汗来退烧。搞不好就捂出惊厥或者休克。手脚能温热,问题就不大,重点是手脚保温,身体少穿。
对于孩子来说,一场发烧仅是一场必经的打怪升级之路。烧的完整又顺利的情况下,免疫系统会得到很好的提升,甚至能在发烧后长得特别快。我们对孩子病症的担忧,很多时候来自于我们对自己内心的不自信和愧疚感。我们可以试试用顺应身体战斗的方式去完整烧一次,然后等待身体带给我们的惊喜。我的亲身体验就是,停滞了两个月没有很大变化的小女,在经历了这次流感的发烧呕吐和拉稀,虽然瘦了,最后痊愈后感觉拔高了一个个头,不得不惊叹身体的神奇。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