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的世界就像一个谜,需要我们爸妈去读懂他们的哭闹和每个小动作,就连体温也有别于我们大人呢。
宝爸妈在面对宝宝体温时,各种担心:
宝宝体温比早上偏高,要退热吗?
是不是量错了,温度计那么多种,怎么量才靠谱?
给宝宝了吃退热药,宝宝还是反复发烧怎么办?
今天,一起看懂宝宝体温的秘密,才会在宝宝体温变化时不慌不忙!
别慌,宝宝体温略有波动很正常
每个宝宝都有自己正常的体温
宝宝的正常体温是36-37.8℃。因为宝宝的新陈代谢及心率比大人快,所以宝宝的体温通常较大人稍高。
口腔体温平均是37℃,腋下体温比口腔体温低0.5-1℃,直肠体温比口腔体温高0.5-1℃。
但这些数字并不是完全准确的,每个宝宝都有自己正常的体温,而且每天的体温都可能上下波动1-1.5℃。
影响宝宝体温的因素有年龄、活动量、情绪及一天中不同的时间:年龄越小体温越高,活动量越大体温越高,情绪激动时体温也高。
每个孩子的体温在午后到傍晚这个时间段最高,而午夜到次日清晨,这个时间段最低。
量体温也要天时地利人和
避免误以为宝宝发热,尽量在宝宝安静的时候测体温,测出体温偏高时可以进行复测。
在宝宝哭闹、生气、在密闭闷热的空间或穿着包被比较多的时候,测体温容易偏高,尤其是3个月以下的小宝宝。
各个部位的发热体温有不同?
直肠体温:
低烧体温37.2-38.3℃
中度发烧体温38.4-39.4℃
高烧体温高于39.5℃
口腔体温比直肠温度低0.5-1℃(低热不高于38℃,中热不高于39℃,高热大于39℃)。
腋窝温度比口腔体温低0.5-1℃(大概即低热不高于37.5℃,中热不高于38.5℃,高于38.5℃为高热)。
耳温和额温影响因素比较大,因此权威儿科指南没有特别提到,但是如果临床发现高于37.5℃应该观察,孩子安静时再次测试,高于38.5℃应视为发热。
常见的温度计那么多,都靠谱吗
水银体温计,美国儿科学会不建议使用。因为它很有可能破碎,造成其中的水银挥发,并被人体吸入,从而导致中毒。
数字化的电子体温计是一种更好的选择。数字化的电子体温计可以测量出孩子的口腔和直肠温度。
电子体温计,比其他类型的体温计更精确。
颞动脉体温计用红外线扫描仪,测定颞动脉的温度。颞动脉紧贴皮肤穿过前额,这是测量3个月以上孩子体温最实用的方式,操作起来很简单,尤其是在孩子睡着的时候。
最近研究发现,这种方式对3个月以下的孩子同样适用。
测温带是不够精确的,特别是当孩子打冷战的时候。
耳部红外线体温计的准确度取决于其红外线束到达鼓膜的能力,所以,在耳部耵聍(耳屎)多以及耳道中存在小型弯曲的时候,这种体温计就没有那么可靠了。
在一次病程中相对固定量一只耳朵结果会更有可比性。
小贴士:一般来说,肛温和口腔温度是比较准确的,肛温是金标准,在家庭使用时,建议4岁以上的宝宝使用口腔温度,较小的孩子使用肛门温度,使用过程中注意标记温度计,如“肛门”“口腔”以免混淆。
在医院或者公共场合基本上会选择耳温枪或者颞动脉体温计。
不论用哪种体温计,在每次使用前,通常都用温的肥皂水或者酒精清洗体温计并且用清水将其冲洗干净。
在使用体温计前请认真阅读说明书,尤其用电子体温计测肛温和口腔温度时。
反复发热,一天内可吃几次退烧药?
反复发热可交替使用退热药
如果孩子发热超过24-48小时或者看起来相当烦躁或者不舒服、或者出现其他的伴随症状,那么就需要就诊了。
体温超过38.5℃时,才使用退烧药。如果体温没有超过38.5℃,我们可以采用物理降温的方式。
但如果宝宝表现出明显抗拒,则可以使用药物退热,2个月以上的宝宝可以使用乙酰氨基酚(泰诺林),而6个月以上的宝宝则可以使用乙酰氨基酚(泰诺林)或者布洛芬(美林)。
若是宝宝体温持续在38.5℃以上,单一退热药物很难控制时可以对乙酰氨基酚(泰诺林)和布洛芬(美林)可每隔4小时交替使用,在24小时内,这两种药物交替使用一共可达8次。
而2个月以下的宝宝很少发热,一般都因为穿的包的多或者环境热。只要开包,必要时降低环境温度,宝宝体温很快恢复正常,若是体温持续较高,医院。
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