狂客发烧白皮书发烧见闻录发烧友的

小编语:

继续给大家发些跟发烧有关的资料。请大家参考。还是那句话,内容是否认可请各位看官自行评判。本文是狂客大作,摘于狂客的博客。由于比较长分两次贴出,本次发前五章。文章版权归属“梼昧狂客”特此声明。纯文字无图。

说实话狂客黑的水平也挺高的。用他自己的话说是专黑KOL的KOL。如果较真的人,以后评测估计没法看了。哈哈哈。。放这样的文章其实需要有勇气的。但细想想也无所谓。看法各种各样,自己决定支持哪个哈!

(接上一篇)

第六章专业不等于优秀

专业器材包括许多,下面我着重谈一下大家接触比较多的监听耳机。说起监听耳机不少朋友第一感觉就是专业,但是专业不等于好。专业往往是和严谨划等号的,说到严谨那声音自然就不能想怎么调就怎么调,最起码要真实。但是真实并不代表干冷硬的听感,只是尽可能没有音染的重放,听感不理想很大程度上是录音质量的问题。

现在号称监听的东西真不是一般的多,STUDIOMONITORPRO这些单词都快被用烂了。监听耳机好不好,我觉得这不是讨论的重点,关键是你是否真的需要监听耳机。如果监听耳机不适合你,那么就是再好再有性价比也没用。关于监听耳机讨论的文章也不少(耳机大家坛鱼总有一篇《聊聊监听耳机》的帖子十分经典,各位不妨参考一下),但大多说的不够具体也不够全面,我在这里也仅仅是说说我个人的经验心得。

监听耳机是所有耳机产品中比较重要同时有比较特殊的一个分支。与其他耳机相比,其最主要的区别在于用户群体——监听耳机的用户群体往往是专业从业者。

一般来说监听耳机可以分为两大类,即专业监听和录音监听。其中专业监听包括民航、军工、通讯、广电等领域,这些专业监听耳机往往附带话筒,对音质要求不高,突出结实耐用、人声清晰、有效降噪等特点,典型代表有AKGHSDHSD、beyerdynamicHSDT。讨论这些产品没什么意义,我相信如果不是专业用户大多数朋友可能从来没听说过这些型号,市面上也极少见到,一般都是相关单位直接采购。录音监听的范围相对小一些,包括DJ监听、同期返送、后期混缩等。

DJ监听产品很多,常见的BEATSSTUDIO就是典型代表,现在市面销售的DJ耳机多数外观靓丽,看着绝对够潮,当个装饰品不错。潮和HIFI本身并不矛盾,但是传统大厂耳机产品外观设计多数为简洁大方的风格,根本不搞那些花里胡哨的玩意,至于那些缺乏技术积淀的厂商拼音质拼不过人家只能靠外观来找市场了。先锋、SONY、铁三角这类产品比较多,当然这些厂商都有一些历史积淀,出的不全是花瓶有一些比较不错的产品,不过时至今日那些老型号早已停产,新出的就不怎么给力了。

这类花瓶产品用来欣赏音乐毫无疑问是比较悲剧的,古典交响之类想都不用想,流行勉强凑合。这类产品从外观很容易区分,一般都可以折叠,耳罩尺寸中等想完全包住耳朵还是有点困难。说实话大热天这么出门,还真是个功夫,尤其是那些用BEATS耳机的朋友,我真想问一句:“你不热吗?真不知道耳朵上起痱子是什么感觉。”

同期返送耳机由于录音需要基本都是封闭式耳机,虽说同期返送对音质要求不高,但是大多数录音棚又不至于太寒碜,常用的有AKGKS、beyerdynamicDTPRO、SONYMDR-等。当然了这是大录音棚的配置,小点的只能拿K66之类的凑合了。后期混缩由于没有隔音方面的硬性要求选择面大了很多,对音质要求也比较高。除了前面提到的那几个耳机之外,K和DTPRO等开放式或半开放式耳机都是不错的选择。

关于监听耳机的种类和特点上文已经简单地介绍了一下,对于我们来说似乎只有同期返送和混缩监听等录音监听耳机在HIFI方面的有用武之地,接下来我就专门讲讲这类耳机的特点。

外观佩戴方面

监听耳机的外观可不怎么好,清一水的黑色。有的型号生产了几十年,结构一点都没变,顶多加点颜色修饰一下。当然我们也不能一概而论,近些年来有些新品外观还是不错的,例如DTPROK虽然谈不上时尚,但看着最起码不那么别扭。

监听耳机耳压高佩戴多数都比较紧,但是各位不必担心,由于耳罩比较大,多数监听耳机佩戴还是很舒服的。监听耳机爱用卷线,也就是我们常说的电话线或者说弹簧线。使用这样的耳机线一方面不容易打结,另一方面不容易和其他旋钮发生缠绕。虽说监听耳机多用卷线,但是使用卷线并不代表专业和优秀。你要是真准备大耳机出街,我劝你千万别买卷线的。卷线最大问题就是沉,室内使用倒没什么,一出门你就知道厉害了。

价格方面

监听耳机的性价比都相当不错,价格普遍不高,目前市面上最贵的就是K和DTPRO了,不过就算是最贵的这两个耳机也不过多而已(我说的都是国行价格)。监听耳机不是不能出高价产品,关键是出高价产品没有意义,监听耳机靠的音乐学院、录音棚、电台电视台之类的批量采购,民用渠道这点销量还真不算什么,销量上去了,单体利润差点也就无所谓了。

和监听耳机一样,我们常见的许多解码器耳放也是专业厂商的产品,这些产品外观简洁大方价格适中,性价比相当不错。与之相反,国内的某些解码器耳放产品销量不够,只能在单体利润上做文章了。外观倒是够威猛,超厚的金属面板硕大的金属旋钮,真不知道是卖机器还是卖金属。

音质要求方面

监听耳机对于音质有两个主要要求:一是声音平衡,无明显缺陷,细节丰富;二是耐听度高,不容易引起听觉疲劳。关于第一点我觉得没什么好说的,和大家印象中监听耳机听感应该是一致的。对于第二点我觉得很有必要解释一下,监听耳机使用时间一般都比较长一戴一天是常事,不管是耳机还是音箱长时间聆听必然会引起听觉疲劳,产生听觉疲劳之后金耳朵和黑木耳都是一样的。因此我们就能理解为何AKGKS会是那么一个声音,为何DTPRO听感不仅不冷还有点偏暖。

听觉疲劳是个大问题,一般来说长时间使用耳机或音箱对听力有很大影响。在论坛看到某些朋友一听歌就是好几个小时,真的不怕影响听力吗?金耳朵本来就不多,何况像我这样本来就是木耳的朋友,等变成黑木耳之后后悔都来不及了。

推动方面

监听耳机阻抗没有太低的但也很少有高阻抗的,都不是很难推。监听耳机是为专业从业者设计的,你觉得在录音棚里可能单独弄一套耳机系统吗?大多数情况下不是插在调音台上就是连在耳机分配器上。我现在用的DTPRO接DAC1听,能有六七成表现,接DR也能有四五成。欧姆以下的监听耳机基本都可以直推,直推虽然效果不理想但不出恶声,还是比较耐听的。至于像HD25-13那样的欧怪胎还是趁早别折腾了。

说了这么多简单总结一下,监听耳机外观没优势,性价比不错,没什么音乐味,比较耐听,直推不容易出恶声。如果这些你能接受,那么你可以考虑监听耳机,否则还是趁早想点别的吧。昨天在论坛看到贴子有朋友入手DTPRO之后觉得提升不大,其实不是提升大小的问题,关键是你是否真的能接受监听耳机的风格,DTPRO就是那么个声音,事先没做足功课,悲剧是必然的。不少朋友脑补的能力十分强大,一说起监听耳机下意识就觉得监听耳机声音应该是干冷硬,根本不是那么回事。总之专业不等于好,也不等于优秀,错误的认识只能带来错误的选择。

第七章解读放大器

现在一说HIFI系统似乎放大器就是必不可少的,其实不尽然,放大器不是一个必需品,在低端系统或直推系统中,加入放大器未必能取得多么明显的效果;而高端系统中,放大器搭配不当出来的效果往往更可怕,有时候还不如直推给力。

由于玩家不一定都了解模电数电,因此大多数对于放大器的理解或认识是存在一些误区和错误的,接下来我们就简单讨论一下耳机放大器的特点和问题。

(一)对于耳机放大器特点的一些讨论

耳机放大器是独立于功率放大器和前级放大器之外的一个新兴门类,耳机放大器和功率放大器差别还是比较大的,甚至可以说耳机放大器的兴起不过是这十几年的事情,它有以下几个比较特殊的地方:

1.耳机耳塞需求的功率比较小,一般来说回放声压达到dB(相当于纺织车间的噪音,dB即达到痛阈,使人耳感到疼痛)已经可以展现比较理想的声音效果。

2.耳放需要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失真度要尽可能低。高信噪比低失真度意味着本底噪音较低以及比较理想的细节回放,而电子管耳放使用交流点灯丝或晶体管耳放设定较高的静态电流都会使噪声增大(有源器件的热噪声),降低噪音需要良好的布线和屏蔽。值得注意的是许多电子管放大器使用碳膜电阻并宣称其热噪声大是完全错误的,理论上任何相同阻值功率的电阻其热噪声是相同的,区别在于接触噪音和散粒噪音的大小,使用碳膜无非是因为它便宜或用来唬人(如AB碳阻)。

3.耳放输出阻抗范围较宽,目前高品质耳机阻抗差异较大,从16Ω到Ω都有,这就要求耳放输出阻抗适应范围尽可能宽。

4.耳放阻尼系数不需要很高,与音箱不同耳机耳塞振动系统质量较轻,谐振时产生的运动惯量较小,不需要放大器具有较低的输出内阻来抑制振膜惯性振动,耳放阻尼系数常在1~之间。

(二)对于信噪比的一些讨论

信噪比是大家很







































北京哪些医院白癜风疗效比较好
白癫风能治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xiaohaifashao.com/fsxh/83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热点文章

    • 没有热点文章

    推荐文章

    • 没有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