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发热难受,精神不好,不吃也不玩儿!
为了让宝宝舒服一些,还是快吃点药吧?
停!先别喂!
看一下为什么不能立即喂药?什么时候该喂药?到什么程度不能在家观察?
正常小儿的基础体温为36.9℃~37.5℃。一般当体温超过基础体温1℃以上时,可认为发热。其中,低热是指体温波动于38℃左右,高热时体温在39℃以上。连续发热两个星期以上称为长期发热。
上述基础体温是指的直肠温度,即从肛门所测得,一般口腔温度较其低0.3℃~0.5℃,腋下及颈部温度又较口腔温度低0.3℃~0.5℃。你的宝宝37.3度若是从肛门量的,则完全正常,若是从颈部或腋下量的,则直肠温度约在37.9度~38.3度,属于低热。
1、宝宝发烧,不要立即喂药
发烧是症状而不是疾病。
发热是小儿最常见的症状,每个人在儿童期都有发热的经历。大多数家长,包括受过高等教育的家长对孩子发热的过度恐惧和焦虑现象十分普遍,因而导致对发热的过度治疗。常见有些家长当孩子发医院,迫切要求医生给孩子多次肌注退热针,甚至不合理的应用激素类药物解热,导致一些本来可以避免发生的严重后果。这种现象国外称为“发热恐惧症”。
发烧虽然会让人觉得不舒服,但是目前并没有证据证明发烧本身对孩子会有伤害。
发烧不一定就是坏事,因为低烧能提高宝宝的抵抗力,使病菌变弱,有利于战胜炎症。
宝宝一发热就吃药,将会减弱今后宝宝抵抗疾病的能力,甚至掩盖真实的病情,延误治疗时间。
单纯体温≤38.5℃,不用着急吃药
这时候要进行物理降温退热,注意多给宝宝补水,预防脱水现象。
如何做到发热时有效的物理降温呢?人体散热主要通过皮肤、呼吸、排便来实现。
①保证宝宝液体摄入。
让宝宝少量多次喝温开水。
退热过程主要是通过皮肤蒸发水分实现。若体内水分不足,退热效果受限。
②适当提高室温,尽可能减少穿衣盖被,利于皮肤散热。
③洗温水澡、温热毛巾湿敷是很好的物理降温方法。
温降温是在提高环境温度前提下,用温热毛巾敷身体、洗温水澡等致皮肤血管扩张,有利于体内热量散出。
④发热时,虽然孩子进食少,不会有多少大便,但肠道本身还有分泌功能,也就是体内代谢产物或毒素会积于肠内。尽快排出利于散热,也利于疾病好转。
超过48小时未排便,可暂用开塞露。
2、
体温≥38.5℃可服退热药广泛使用推荐的安全实惠退烧药是两个口服药: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
对乙酰氨基酚
对乙酰氨基酚是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
①年龄: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WHO)推荐3个月以上婴儿和儿童高热时首选退热药。
②常用剂量:10-15毫克/公斤体重/次(每次mg),4-6小时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但剂量过大会引起肝毒性。
③代表药:泰诺林、小儿百服宁、小儿退热栓等。
④注意:对乙酰氨基酚可能会引起蚕豆病的宝宝发生急性溶血反应,所以,有蚕豆病的宝宝应该慎用。
布洛芬
①布洛芬是另一种比较安全的退热药。
②常用剂量:5-10毫克/公斤体重/次(每次mg),6小时服一次,每天最多用4次。
③代表药如美林、托恩等。
抗生素
医生检查后若考虑存在继发感染,就应该按照医生的嘱咐使用抗生素,这时候就不是“滥用”了。毕竟只是短期治疗,不是让宝宝长期服用。
这时万万不能听小区大妈、亲戚阿姨们说抗生素如何可怕了,要听取医生的专业建议。
退热效果不好的主要原因是体内水分不足
宝宝生病时多数不喜欢喝水或奶,家长一定要耐心少量多次喂养,以增加体内水分,利于退热,否则服了退热药也达不到预期效果。
再有,排尿和排便过程都可利于降温。
注意:不要把大人的药物给孩子吃,因为成人的药里面,有些成分对孩子是不合适,甚至有害的。
3、发烧超过3天,不要在家观察了
宝宝发烧,观察要有度
感冒、发热超过3天,非但发烧症状没有减轻,咳喘、耳痛等症状反而相继而来,医院查一下是否有继发感染了,延误时间越长出现合并症的几率就越高。
以下特殊情况不用观察3天,医院
①出现脱水症状:小的婴儿换尿不湿的次数减少,或大宝宝小便次数减少;哭时无泪,眼窝凹陷;精神差;皮肤弹性差。
②注射疫苗后体温超过39℃,发热时间超过24小时,需要找医生判断下是不是由于疫苗反应引起的。
③宝宝出现抽搐。
为啥会反复发烧?
宝宝反复发烧说明免疫力差、没有对症治疗或合并其他感染等原因。
①宝宝吃药还是不能退热,建议给予抗感染或抗病毒等方式进行治疗,最好抽血化验一下免疫及微量元素的检查。
②病毒感染、细菌感染以及支原体感染,都会引起宝宝发烧。
宝宝生病一定要对症治疗,只有找到反复感染的原因,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4、以上发烧仅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宝宝
3个月以下的宝宝,如果出现发烧,建议及时到儿科就诊。因为3个月以下宝宝的汗腺发育不完全,要多喝水,不能捂,否则体温会越捂越高。.
医院
急救—
(各科室联系电话请回复“1”)
医院本部北京哪家医院看白癜风好白淀风